抗日神剧的荒诞演绎:当历史被“整容”成闹剧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26 08:13 3

摘要:在《南泥湾》这部剧中,女主角“苗辅导员”的形象无疑是最为荒诞的一笔。她的存在,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在这部剧中,她的形象与那个时代女战士的形象完全不符,她的出现,就像是一场现代整容技术的展示会,与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南泥湾》这部剧中,女主角“苗辅导员”的形象无疑是最为荒诞的一笔。她的存在,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在这部剧中,她的形象与那个时代女战士的形象完全不符,她的出现,就像是一场现代整容技术的展示会,与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苗辅导员”的韩式纹眉精致得过分,欧式大双宽眼皮仿佛能夹死苍蝇,硅胶鼻在太阳下还透着不自然的光,还有那打了肉毒针略显僵硬的脸蛋,满满的“科技与狠活”。这要是放在现代的带货直播间,或许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可出现在反映热血抗战、自力更生的南泥湾故事里,那违和感,就像是在一场庄重的古典音乐会上突然响起了电音摇滚,怎么看怎么别扭。

观众们对于这部剧的期待,是希望能够看到那段历史的再现,而不是现代整容技术的展示。“苗辅导员”的出现,无疑是对观众期待的一次沉重打击,她的每一次出现,都在提醒着观众,这部剧与历史的距离。

想象一下,在艰苦卓绝的南泥湾拓荒时期,年轻的女战士们哪个不是朝气蓬勃、满脸坚毅,带着与敌人抗争、为家园奋斗的精气神?再瞧瞧这张脸,她还得时不时地展现青春活力,努力挤出笑容,可那僵硬的面部肌肉根本不听使唤,嘴角微微上扬都像是一场艰难的战役,皮笑肉不笑的模样,让观众们看得心里直发怵。

在这部剧中,剧情的发展完全脱离了历史的轨迹,变得离奇而又荒诞。从缺水危机到意外发现水源,再到女战士的洗澡戏,这些剧情的转折,让人不禁怀疑编剧的智商。

大部队遭遇了极其严峻的缺水危机,战士们嘴唇干裂起皮,眼神中满是干涸的绝望,好多人脱水后虚弱地倒在地上,受伤的更是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生死存亡之际,团长心急如焚,立马集结所有还能行动的战士,声嘶力竭地喊道:“同志们,出去找水,这是关乎大家生死的大事!”战士们二话不说,迈着沉重却坚定的步伐,不分昼夜地穿梭在荒山野岭之间。

这部剧中的“现代元素”,无疑是对历史的一次亵渎。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女战士们怎么会有心思去洗澡,去打情骂俏?这些现代元素的加入,让这部剧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

其中一个女战士脑子像是突然“短路”,二话不说就开始解开发辫,大声宣布:“我要洗头!”那语气强硬得不容置疑。旁边两人惊呆了,赶忙劝阻,言辞恳切地说:“现在战友们都快渴死了,你怎么能顾着自己洗头呢?”可这女战士却一脸委屈,眼眶泛红,带着哭腔喊道:“我这一头的泥,不洗干净怎么回去见人啊?我也不想的,实在是太难受了。”说着说着,还升级成了洗澡,不管不顾地操起水瓢就往同伴身上泼,三人就这么在光天化日之下,褪去衣衫,长发披肩,上演起了“澡堂子戏”。

抗日神剧的泛滥,是近年来影视圈的一个怪现象。这些剧作,往往以夸张的剧情和荒诞的设定,吸引观众的眼球,却忽视了对历史的尊重。

这些剧中,历史被随意篡改,人物被任意塑造,剧情被离奇转折,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收视率和话题度。这种对历史的不尊重,不仅误导了观众,更是对那段历史的亵渎。

在娱乐至上的今天,抗日神剧的泛滥,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历史与娱乐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我们是否应该为了追求收视率,而牺牲历史的尊严?

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亵渎的。抗日神剧的泛滥,让我们看到了娱乐化对历史的冲击。我们不能让历史成为娱乐的牺牲品,不能让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被荒诞的剧情所掩盖。

#抗日神剧 #历史尊重 #娱乐边界

来源:炎哥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