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浣碧的娘亲是摆夷族人,在剧中说她是罪臣之女,甄远道与之结合便是把家族放在火上烤。但是他们又情投意合,浣碧的母亲还把名字改成“何绵绵”,取自“绵绵思远道”一句诗,足见其情意深重。
“怎么从玉不从女啊,不像纽祜禄家的亲生女儿。”
“你娘入宗庙的事要紧。”
“那就,玉隐吧。”
甄家的女儿取名字都是从玉从女,甄嬛也不例外,她的原名叫做甄玉嬛。甄嬛觉得“玉”字俗气,所以舍去了。
殊不知,她嗤之以鼻的玉字,却是浣碧一生所求。
浣碧的娘亲是摆夷族人,在剧中说她是罪臣之女,甄远道与之结合便是把家族放在火上烤。但是他们又情投意合,浣碧的母亲还把名字改成“何绵绵”,取自“绵绵思远道”一句诗,足见其情意深重。
见不得光的感情,女儿自然也不能姓甄,甄远道把浣碧带回府中做了甄嬛的侍婢。
站在浣碧的视角,是心有不甘的。同样都是甄远道的女儿,甄嬛就能养尊处优,吃穿用度都是府中最好,而她却只能为奴为婢。
所以,浣碧一直想为自己正名。
她先是听信了曹琴默的挑拨,刻意想引起皇上注意,被甄嬛戳穿后,又爱上了果郡王。总之,浣碧的目标是皇亲国戚,想证明自己也配得上富贵生活,也能为甄家争光,当然,也是为了以自己的荣耀换得母亲能入甄家族谱。
果郡王不小心掉落的荷包,是浣碧故意扯下来的,她借给果郡王倒酒的间隙,顺手扯下香囊,让小像公之于众。这样她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以掩盖甄嬛私情为由,挺身而出嫁给果郡王。
甄嬛心思细腻,又与浣碧一同长大,怎会不知道她的这番小心思。只是她没办法挑明,不甘心允礼另娶他人,却也只能成全。
入宫前夜,甄远道告诉了甄嬛浣碧的身世,她心中惦念父亲的嘱托,也顺水推舟把浣碧认为义妹,以纽祜禄家二小姐身份出嫁。
按照礼仪,内务府选了三个名字让浣碧挑选,分别时玉乔、玉沁和玉隐。
而前两个名字说实话要好听许多,为何浣碧会选“玉隐”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甄嬛的算计,她笃定浣碧不会选前两个。因为,古人的封号、名字都是要看寓意的。
“乔”字有“假”之意,比如乔装就是假装的意思,选这个字就是在说她不是真正的甄家女,浣碧自然不肯。“沁”字是侵染的意思,玉染了别的东西就是瑕。再者,宫里的丫鬟名字多有三点水这个偏旁,比如流朱、浣碧、崔槿汐,好不容易脱了奴才的身份,她自然也不愿再选这个字。
就剩下玉隐这个名字,显然浣碧也是看不中的。甄嬛深谙人心,提出了浣碧另一件心事,就是她母亲入甄家宗庙的事,浣碧这才不情愿的选了。
当时的甄嬛已经是后宫的实际掌权者,内务府选的字肯定要先经过她的首肯才能供浣碧选择。
虽然在这件事上,内务府给出的答复是义女不是本家,要内外有别,但此刻的嬛嬛颇得皇上的重视,连带着自己身边不起眼的婢女,都能和国公小姐一样嫁给亲王,别说是丫鬟,就连妃子的封号她也能左右,她要是真想让浣碧从女,内务府能不从。
而浣碧虽然也是自己的妹妹,但在甄嬛心中她还是没办法把她当成玉娆一样的亲妹妹,更何况她的身世也是在提醒甄嬛,父亲背叛过自己的母亲,她也为母亲感到不公。
也就是说,浣碧只能选玉隐这个名字,因为“玉隐”便是隐去了“玉”字的甄嬛。
在果郡王被派镇守关外时,给浣碧的家书落款都是“玉隐吾妻”,可浣碧是侧福晋,是妾室。在允礼心中,只有甄嬛是妻,也更能说明玉隐就是甄嬛的代名词。
可怜浣碧以为自己机关算尽,但甄嬛终究技高一筹。
好了,今天的徐徐小剧场就讲到这里了。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来源:菀彼青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