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孩子愿意读书,有多少父母宁愿砸锅卖铁也要供,可吴珊珊考上了,吴建国却不让她念,还瞒着姗姗修改了她的中考志愿。
吴建国打算让姗姗念师范中专的时候,庄超英是反对的。
虽然一中每年的分数线不一样,但当时吴珊珊的中考成绩比图南的还高,可见她是有读书的天赋的。
只要孩子愿意读书,有多少父母宁愿砸锅卖铁也要供,可吴珊珊考上了,吴建国却不让她念,还瞒着姗姗修改了她的中考志愿。
从吴建国的角度来看,这么做是最稳妥的法子。张阿妹目光短浅,不想在姗姗身上花一分钱。如果姗姗念了高中,吃饭住宿都要钱,张阿妹肯定会因为钱的事和他闹。
经济上,他不仅要养老婆孩子,还有两位老人要照顾,姗姗要是念了高中,他压力太大了。
如果姗姗能念中专,不仅免学费,学校有宿舍,生活费有补助,三年后还能工作贴补家用,简直百利而无一害啊。
但姗姗心里清楚,念高中和念中专,就是两条命运走向完全不同的路。她以为她是吴建国的亲生女儿,只要她坚持念高中,吴建国会支持她的。
可吴建国却瞒着她,改了她的志愿。姗姗得知后,崩溃大哭了一场。念高中,考大学,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要不然吴建国把厂里的指标给小敏,她也不会没有意见。
但事已至此,哭也无用。
虽然姗姗念了中专,毕业后在镇上教书,但她并没有认命。她打算工作之余继续考高中,念大学。当时庄家人都很支持她,庄超英还劝她不要太早谈恋爱,以免影响学习。
但是,姗姗工作几年后,心气渐渐磨没了。
所以她得知吴建国想让小军念中专或技校时,气得和他大吵了一架。
她哭着对吴建国说,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乡下的,家里穷,为了城市户口和没有学费才报的师范,可她不一样啊,她本来就有苏州户口,又是棉纺厂子弟,她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才对。
她的人生已经被毁了,她不希望小军的人生和她一样。
图南和筱婷担心事情闹大,急忙让姗姗到他们家坐一坐。图南问姗姗,她为了小军念高中的事情和吴建国吵架,是不是工作上不顺利?
姗姗这才说出心里话,她想参加高考,但各乡各镇都有土规定,除了有能力,还要看平时的工作表现。
她努力工作,认真备课,就是希望将来参加高考能顺利些。可有一位同事却不想付出,只想坐收渔翁得利,不仅抄袭她的教案,还以个人的名义发表了文章。
姗姗想告她,又担心这事会影响她以后参加高考。她咽不下这口气,又无可奈何。
不管是工作环境还是为人处世,都让姗姗心力交瘁,渐渐地,她放弃了提升自己,嫁给了刘副厂长的儿子。但刘副厂长能力有限,很多事情都帮不上忙。
后来姗姗想调到市里工作,吴建国去找庄超英帮忙,随口感慨说他们家要是也能有一个大学生就好了。
庄超英听到这句话有些窝火,姗姗本来可以是小巷子里的第二个大学生的,是他改了姗姗的志愿。既然他当初让姗姗念中专,就应该知道她毕业后只能分配到镇上或者乡下的学校。
那一刻,不知道吴建国后悔了没有?因为如果当初他让姗姗念了高中,一切都会不一样。
首先,中专和大学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张阿妹说过,小敏念中专时,孩子的心思并不在学习上,许多乡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谈恋爱,就是想有个城市户口。
大学不一样,它是知识的象牙塔,有图书馆、有讲座和社团等活动,可以接触新的潮流和思想,姗姗在大学里可以开阔眼界,接受新的洗礼。
虽然图南说,大学生毕业后工资并不高,但有了学历,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喜欢可以再换。
而中专教育注重技能培养,在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方面有些单一。姗姗念了中专,只有当老师这一条路,想换其他工作,没有技术、没有学历,很难。
其次,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社会经历。姗姗念了大学,走出了苏州,她的眼界将不再局限于小巷的狭窄空间,而是能够跨越地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可中专同学大多和她一样,要么和她一样是小巷子里走出来的,要么是乡下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天天围在一起,聊的也都是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事儿。
姗姗的心慢慢也就跟着小巷子一起,变得狭窄了。
姗姗的经历也在提醒我们,人生路上,选择真的很重要。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当初吴建国没有修改她的志愿,说不定她会和筱婷一样优秀,吴建国也能老有所依,不用下岗后还和一些年轻人抢活干。
来源:眼眸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