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莹认识黄玲的时候,黄玲已经是棉纺厂的老员工了,不过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搬家那天,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忙里忙外。平时也穿着朴素,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
宋莹认识黄玲的时候,黄玲已经是棉纺厂的老员工了,不过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搬家那天,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忙里忙外。平时也穿着朴素,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
黄玲舍不得给自己做新衣服,对孩子们的开销也很节俭,图南的毛衣小了,她就拆了重新织一件给筱婷穿。衣服穿久了都不暖和了,宋莹看在眼里,很是心疼。
宋莹和林武峰都是正式职工,家里又只有栋哲一个孩子,日子要好过许多。宋莹心疼图南和筱婷,不管是买零食,还是扯布做衣裳,都会分给黄玲家一些。
宋莹一直以为黄玲家条件不好,从小没享过什么福。直到黄玲和庄超英吵架后带着孩子回娘家一趟,回来听到筱婷口中的所见所闻,才知道黄玲的娘家条件这么好。
那时候,宋莹家里还买不起电视呢,黄玲家就有电视了,父母还带着她和孩子们坐电梯,去西餐厅吃饭。
即便放到现在,黄玲娘家的生活水准也是很高的。
宋莹多次感慨:玲姐,看不出来啊, 原来你的娘家条件这么好呢。
宋莹这么说,除了是发自内心觉得黄玲的娘家条件好,也是在旁敲侧击提醒庄超英,让他对黄玲好一点。人家黄玲家里条件这么好,却嫁给他这么一个穷小子,还跟着他过了这么多年苦日子,他应该好好珍惜黄玲才对。
黄玲提起娘家人时的自信,还有张阿妹夸她新买的衣服料子真好时,庄超英的脸色有些窘迫,可能他自己也知道,黄玲跟着他受苦了吧。
但是,黄玲和庄超英夫妻不合几十年,也吵过很多次架,却只有这一次回了娘家,之后不管闹得再厉害,再生气,也没有回过娘家了。
黄玲的娘家条件不错,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家熬过了动乱,生活水平只会越来越好。
黄玲若是搬出娘家当靠山,庄超英和庄家父母想再想欺负黄玲,就要掂量掂量了,可她的娘家为什么只出现这一次,之后再也没出现了呢?
我个人认为,有3个原因:
其一,剧中多次提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活细节,比如电视机票、粮票、肉票、高考阅卷补贴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独特背景。
在这之前,黄玲家曾经历过动乱,虽然她没有直接说明,但林工曾提过,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黄玲的娘家虽然有钱,能出入高档餐厅,吃价值不菲的松软面包,也能给黄玲陪嫁缝纫机,却不得不保持低调。
庄超英一家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欺负黄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知道黄玲的娘家虽然有钱,但不敢高调介入。
黄玲知道其中的利害,也不想多事,给娘家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之后很少回去。
其二,庄家父母属于偏心偏到了嗓子眼的人,虽然桦林和庄超英都是他们的孩子,但他们眼里只有赶美。
黄玲结婚前,婆婆不仅拿走了庄超英的工资,还想拿走她的工资。结婚时,婆婆只给了他们一床被子一个脸盆,等到赶美的媳妇要进门了,黄玲才知道婆婆拿着庄超英的工资给赶美娶媳妇,还想把黄玲陪嫁的缝纫机拿走。
黄玲咽不下这口气,生了孩子后,为了养家糊口,她让庄超英找父母要回一部分工资。庄超英又是愚孝男,不仅不理解黄玲的苦心,还站在父母那边,在月子里就和黄玲吵架。
黄玲的娘家条件不错,她害怕庄超英为了讨好他父母,会牺牲娘家人的利益。为了避免给娘家人添堵,她之后便很少回娘家了。
其三、常常听到出嫁的女儿说,回娘家的路,都是用钱铺出来的。尤其是家有兄弟的女孩子,小时候不觉得父母偏心,等到兄弟们都成家了,才知道自己对娘家而言,已经成了客人。
而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重男轻女,桦林、王芳,不都是吃了女孩子的亏才下乡当知青,把厂里的名额让给了家里兄弟吗?
虽然黄玲没有下乡,但她在棉纺厂上班,每天三班倒,工作很辛苦,反观她的兄弟,生活水平已经超越了她几个阶层。
虽然黄玲回娘家时,父母给她买了衣服,还带了不少东西,但这份疼爱比起对儿子的付出,似乎不值一提。
黄玲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落差的,所以她不想回娘家。
而且公婆对桦林的态度,她也看在眼里,她心里很清楚,女人出嫁后,最好的靠山就是自己。与其把娘家人当靠山,不如自己硬气一点。
所以当初桦林和庄家父母想让鹏飞和振东振北到家里住时,黄玲选择一个人对抗庄家那些人,她宁愿和庄超英离婚,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也不同意鹏飞和振东振北住进来。
房子是棉纺厂给她的福利,离婚了,庄超英就是净身出户。
黄玲不愿意让娘家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更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家庭矛盾而给娘家带来麻烦。因此,尽管娘家有钱,但黄玲选择自己面对和解决。
来源:眼眸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