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多次摆脱全国追捕,具备很高反侦察能力,并且有过边境黑历史的凶悍悍匪,却被两个普通便衣击杀,所以导致很多人表示怀疑和不认可,可当看过这两位便衣的身份后,只能说周踢到了铁板。
《我是刑警》中张克寒在逃亡时被两位民警围杀,用时仅仅三秒钟,深挖后发现这两位民警很不简单,大有来头。
一位48岁,一位42岁,这就是现实里击毙周的两位民警真实年龄,过程中周开六枪,这两个人加起来一共只开了四枪。
一个多次摆脱全国追捕,具备很高反侦察能力,并且有过边境黑历史的凶悍悍匪,却被两个普通便衣击杀,所以导致很多人表示怀疑和不认可,可当看过这两位便衣的身份后,只能说周踢到了铁板。
抓捕周的过程与剧中演绎的抓捕张克寒的过程几乎没有什么出入就是这个样子,包括各个阶段的推进过程基本属于还原式再现。
首先得说《我是刑警》主角秦川此人真有原型,看过原型之后就会发现真人比剧中演绎的还神话。
剧中这几个大案也根本不是因为于和伟是主角才让他站C位,而是因为这几起案件现实里就是靠秦川原型牵头参与侦破的,基本上属于一比一还原,甚至于可能剧里还差点,因为剧外原型都比秦川长的帅。
接着说回案情,张克寒流窜到昀城,早晨的六点不到七点钟,在小巷中穿梭时,他被人一眼看穿,直接盯上,随后两拨人一前一后谨慎前行。
此时敏感多疑的张克寒已经察觉自己被跟踪,所以他也在寻求反击,直到走到一处小巷口突然转身大喊着“走错了路”直接向便衣射击。
根据事后现场模拟,弹痕取证还有民警的案情回溯,《我是刑警》这部剧中演绎的就是当时的真实场景。
张克寒绝对是小看或者说错估了身后那两位的战斗力,结果就是两人在张克寒射击中一撤一退,迅速找到掩体开枪反击,四枪结束战斗,张克寒头脚皆中弹,自此流窜八年背命数条的大匪张克寒殒命。
事后调查,这两位其中一位才刚刚于年初调到这个县城,也就是这个案子是他和搭档的第一次配合,但是非常出色。
因为这位刚刚调过来的民警已经从事一线刑侦工作二十余年,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绝高的耐心出名。
他曾经三天三夜未合一眼的蹲守过嫌疑人,而另一位,21岁从部队转业,之后从事防爆工作,而他最重要的身份是经常担任团队的狙击手职。
王晓渝出生于1964年,1982年就已经投身于公安系统,从事警察工作,可以说有二十多年刑侦生涯,他曾为了破案,不吃不喝昼夜分析,寻找罪犯在犯罪时的规律;也曾在同一个地点一连蹲守3天3夜,只为嫌疑人可能出现的那么一丝机会。
他曾说“一个刑事警察,他的头脑要像照相机一样去记忆,眼睛要像显微镜一样去观察,在破案过程里,一个小细节可能就会起到大作用。”
而周缙的年纪略小于王晓渝,1970年生人,21岁时便参加了警察工作。在正式成为警察之前曾服役军队,1991年,他从部队转业,进入了重庆市防暴队工作。
这两位组合到一起只能说张克寒属实是寿数尽了。
我们看到这也发现一线干警中是有优秀人才的,如果绳子能拧成一股劲,那么如张克寒这等人不可能嚣张这么多年,而他之所以能横行无忌,很大一部分问题就是行业的弊端,而且不只是JC这个职业。
《我是刑警》之所以看着有些絮絮叨叨让人上火,其实就是因为他真的在真实的再现干警们的日常,真实的再现每一个破案的过程,到底都在哪里有问题,一线都在经历什么,其实所有行业的一线都在面对这些事。
领导,专家,次级技术员,普通一线工,这是每个行业的标配,抓嫌疑人破案和大家从事的每一个本职工作都一样,人性到哪里也没区别,所以这部剧真的太真实,真实到让人一看到就觉得闹心。
刮骨疗毒,把口子撕开给大家看,撕开了放完了毒,也许就能解决了,耐心的去看用心的去理解才能在理解一线工的基础上去监督一些人简化效率快捷,而这就是《我是刑警》的意义吧。
来源:影视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