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高光与蛰伏,《我是刑警》等刑侦剧终于迎来“第二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18 15:32 4

摘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苦难初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千禧年时代,国产刑侦剧蓬勃发展,《征服》《重案六组》《黑冰》等一系列经典剧集不仅改编自真实案件,还有大尺度的血腥、暴力、情色交易等场面,这些都是观众渴望的“敢拍”剧情,20年间,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苦难初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千禧年时代,国产刑侦剧蓬勃发展,《征服》《重案六组》《黑冰》等一系列经典剧集不仅改编自真实案件,还有大尺度的血腥、暴力、情色交易等场面,这些都是观众渴望的“敢拍”剧情,20年间,国产刑侦剧在高调之后蛰伏多年,近日,《我是刑警》掀起收视热潮,在豆瓣上评分已达7.8分,相关话题抢占各大平台热搜高位,当《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歌声在剧中响起的时候,瞬间点燃了观众跨越30多年的回忆!

今年这部被网友戏称为“倒退了20年”的《我是刑警》,以朴素、纯粹的纪实风格回归了“刑侦”本身,却为何能破出重围,焕发“刑侦剧第二春”?

刑侦剧主要以强情节、快节奏、高烧脑的涉案题材为主,人民警察和犯罪分子是正邪两大派系的主角,这两股对立阵营又分别由多个微观个体组成,进而编织出一张疏而不漏的人情法网。

纵观2000年至今刑侦剧的发展脉络,按照收视率、网播量、豆瓣口碑、社会反响四大维度,可以划分为井喷高光、落寞低谷、复苏新生三个阶段,在坐标轴上绘制出一条U型曲线。

90年代末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为影视从业者提供了大胆试水的勇气,其中涉案题材成为了通过市场验证的那块成功“试验田”,于是在千禧年迎来刑侦剧的辉光时期,据统计,在2003年和2004年,国产刑侦剧的数量连续两年占据全年剧集总量的30%。

这一时期的刑侦剧大部分取材自真实案件,范围涵盖打黑缉毒反腐等各类刑事犯罪,还有一批是改编自犯罪类小说的电视剧。

管虎执导的《黑洞》是根据张成功同名小说改编,聚焦女性犯罪的《红蜘蛛》改编自明雨的同名小说,《中国刑侦一号案》是根据中国刑侦第一案"白宝山案"改编等等。

1.0时期的刑侦剧往往偏向纪实风格,高度还原罪犯的作案过程和警察的侦察手段,通过血腥暴力的超大尺度营造出恐怖惊悚的氛围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譬如《红蜘蛛》。

《重案六组》系列剧则更侧重善恶人性的探讨,通过凶杀、爆炸、投毒、绑架、抢劫等各类刑事案件的侦破塑造了六名警察的正义英勇形象,和他们日常相处中浓厚的战友情,让人物显得有血有肉,立体饱满。

这里不得不提到,塑造出精彩反派人物的《黑冰》,作为一部缉毒题材,在老式的希区柯克式探案外壳下揉入了爱情的元素——善良女警察掉进大毒枭设下的爱情陷阱。

由于2004年之前的刑侦剧过度渲染犯罪,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给风靡一时的刑侦剧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一禁就是十年。

2004年成为刑侦剧从沸点降至冰点的拐点,一方面是刑侦剧数量的骤减,据统计,2010年有30部刑侦剧通过了立项申请,2011年1月至3月只批准了6部;另一方面是刑侦剧立项片方大幅缩水的营收。

《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在涉案剧“禁播令”发布当年还打过一个比方,“原本在黄金档一集1万元收入的电视剧,在晚间11点后播出的价格会缩水到1000元,每集少了9000元,这样下来,制作方根本无法回收成本。”

豆瓣8.9分的刑侦剧《沉默的证人》也受到了涉案剧“禁播令”的波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导演姜伟因看到一起连环杀人案的新闻,萌生出要制作中国首部犯罪心理学题材刑侦剧的想法。在“禁播令”管控下,姜伟只好把该剧名字由原来的《死亡日记》改成较为温和的《沉默的证人》,才得以播出。

血腥暴力刑侦剧的谢幕,也为一些新剧种的诞生腾挪出了空间,2.0时期的刑侦剧逐渐往悬疑推理方向的转变,同时《大宋提刑官》、《暗算》、《神探狄仁杰》等探案剧纷至沓来;创作方向也逐渐放弃公安题材,转向拍检察院和法院的剧,避开了刑事案件的暴力现场和侦破过程,反倒开辟出“司法剧”的新路线。

尽管涉案剧黄金档“禁播令”发布后,广电总局表示规定不是针对一般意义的涉案剧,主要是把那些以刑事案件为主要剧情的、剧中含有暴力、凶杀、恐怖、色情、黑道等内容的电视剧转出黄金时段。至于其他的涉案剧,通过对其中一些情节、镜头、画面、台词作适当处理后,是可以进入黄金时段的。也就是说,这项规定并非一刀切。

然而真正解除“封印”的是2014年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湄公河大案》,这部根据2011年湄公河案件改编的缉毒刑侦剧,被视为涉案剧“十年禁播令”的首位破冰者。

该剧让久旱逢甘露的观众重新找回了对国产刑侦剧的热情,取得了亮眼的收视率和口碑,2014年到2015年10月批准进入黄金档的刑侦剧就有15部,《反恐特战队》《特警力量》《湄公河大案》《刑警队长》《于无声处》等等。

随着电视端的“解禁”,兴起的网络端也为刑侦剧的复苏孕育了肥沃土壤,2014年的《暗黑者》吹响了刑侦题材网剧的号角,该剧围绕一起连环杀人案展开,一张张署名“暗黑者”的死亡通知单成为破案线索,警方与犯罪分子敌暗我明的殊死较量看得人肾上腺素飙升。

2015年的网剧《心理罪》是以犯罪心理学为切口的刑侦剧,视觉上的重口场景和惊悚氛围必不可少,剧情不狗血,杜绝胡编乱造,观众进来就走不开。

之后的两年又相继出现《法医秦明》《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各类刑侦网剧,其中后两部还出海至多个国家,承担起中国文化输出的重任,粗放时代已然结束,精耕细作的时代来临,可见创作尺度的缩紧,并不会让刑侦剧失去吸引力,匠心才是品质保证的法宝。

2024年底,《我是刑警》横空出世掀起了收视热潮,成为刑侦剧少有现象级作品,主打重案实录,突出一个“真”字,剧中所有“重案”皆改编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真实案件,如震惊全国的“鹤岗1·28大案”、长达8年方才告破的“悍匪周克华案”、受害人多达11名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等,可谓是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

有真实案件为依据,又有老派的风格和硬核的叙事,有观众评价这部剧是“集《中国刑侦一号案》和《重案六组》之精华于一身。”

剧集摒弃了“俊男美女”“主角光环”与“上帝视角”,取而代之是一屋子老式警服和便衣,挤在一个会议室里,分析案情。

当时的刑警们啊,没有那些高科技的手段可以依靠,仅靠一双慧眼、一双铁脚,通过地毯式的人力摸排、痕迹检验、盘问审讯等基础方式,逐步揭开案件真相的过程。

《我是刑警》讲刑警的故事,却又不仅只是讲刑警的故事,法政(痕检)、法医、审讯科、预审科等部门的工作内容也有展现,同时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有很大的勇气,以往的刑侦局,刑警都是伟光正的,但是这一部剧里,这些刑警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西山分局的刑警大队长胡兵,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老油条的感觉,他在案件调查中态度敷衍,甚至因为自己的平庸和固执,耽误了关键线索,这种对刑警队伍中问题人物的刻画,让这个群体更加立体真实。

这部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叙述大案,更在于它带我们重回过去,透过荧幕那头目不暇接的紧凑节奏、紧张刺激的悬疑案件,去见证那一段段为人所知和不知的历史厘革。

剧中涉及的重要人物也有真实原型,如直接致敬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崔道植,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最美奋斗者”、刑侦专家乌国庆等。

真实是刑侦剧的基石,切断网友对“悬浮剧”的幻想,人性才是撬动共情的杠杆,只有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掌握创作的黄金定律。

来源:市井探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