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热播,这些硬伤让我有些“意难平”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17 19:33 4

摘要: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可以改变一般人对警察,尤其是刑警职业认知的电视佳作。该剧与其他许多靠胡编乱造剧情的警察类电视剧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剧情来源于真实发生的案件。全剧涉及的15起案件,均来源于国内各地真实发生的刑事重案,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近年。

01

《我是刑警》播出后,收视率一路飚升至榜首,全网热议不断,不少人说是近年难得一遇的好剧。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可以改变一般人对警察,尤其是刑警职业认知的电视佳作。该剧与其他许多靠胡编乱造剧情的警察类电视剧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剧情来源于真实发生的案件。全剧涉及的15起案件,均来源于国内各地真实发生的刑事重案,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近年。

本剧的人物塑造,尤其是配角的表演值得点赞。比如刑侦泰斗武英德、痕迹专家曹忠恕,清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队长杨雄,不但来源于现实原型,演员丁岱勇、白凡以及朱辉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可谓黄金配角。

在一众配角中,几个反派配角的表演,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张克寒的扮演者胡明,其表演堪称“神来之笔”。

张克寒角色源于当年轰动全国的公安部A级通缉犯“悍匪周克华”。在胡明的表演中,周克华历时八年,涉及重庆、长沙、南京等多个城市11名死者的枪击杀人抢劫系列案被高度还原了。张克寒性格上的阴险狡诈、冷血凶残、安静沉稳,和杀人手段上的毫无迟疑、干净利落,以及极高的反侦察意识,恶劣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枪械的极度痴迷,都与现实中的周克华如出一辙,胡明的表演如同纪录片式的还原。一般影视作品,主角往往都是正面角色。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万众瞩目的主角,都离不开成功配角的陪衬。在我看来,从艺术角度来看,张克寒是本剧塑造最为成功的角色。

本剧从主角到一般配角,几乎弃用了奶油粉面的流量明星,改用一些资深优秀演员,如邵兵、马苏等,虽然戏份、台词不多,但表演自然、传神。就连扮演技侦警察舒畅的李芮溪,露脸不算多,却极显专业、敬业的气质。

富大龙饰演的陶维志这个角色,源于当年山西“绛县三女童被害案”。富大龙的表演虽争议不小,但在我看来,他的表演自然风趣,不着痕迹,活脱脱把一个基层刑警破案过程中面临的艰辛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影视艺术作品对一个案件的最终破获,往往会把镜头聚焦到关键节点上的人和事。而现实中复杂案件的破获,却是巨量、繁杂的走访、取证、核对这类细节。富大龙把那份侦破案件无怨无悔“一根筋”式的执着精神演绎到极至,既符合公安刑侦工作的实际,又能触动人心。富大龙的表演配得上他“影帝”的身份。一位刑警朋友告诉我,《我是刑警》能够给他留下印象的可能就是这个陶维志了。生活中应该多一些像他这么较真的警察,老‬百姓才会觉得更安心吧。

该剧还有许多细节做得不错:宏大的叙事,逼真的场景,几乎可以乱真的道具。比如枪击后的血腥画面,爆炸后的凌乱场面,与人物有关的具体细节哪怕就是一张包裹睡袋、食品的编织袋,土层里刨出来的半只手掌,以及磨得露出底色的手枪等一些关键情景及细节,都给人以逼真感,几乎看不出有电脑后期制作的痕迹。这也是我愿意追剧到深夜的一个重要理由。

02

不过,亮点纷呈的《我是刑警》,并不代表它是完美无缺的:部分剧情的拉垮,个别人物刻画的生硬和无中生有,以及某些价值观的表达,均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全剧把所有案件的发生,均放在一个“中昌省”,其用意很是令人费解。我能想到的理由,可能出于方便“一个主角秦川”的塑造。试想,剧情中出现多个省份,必然会有多个“秦川”,怎么能够突出“一个主角秦川”呢!还有人说中昌省指的就是中国,我并不赞成这样缺乏逻辑的观点。省就是省,国就是国,怎么暗喻,一个省也成不了一个国。

剧情方便了“一个主角秦川”角色的塑造,却产生了一个十分令人尴尬的结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近年,全国范围内所有有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均发生在一个省的范围内,那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个省的公安工作呢?‬

其次,于和伟扮演秦川这个男主角,总体上来讲是成功的,但围绕演员的表演和剧情对角色的塑造,仍有许多无法令人信服的地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二十出头的小伙,到现今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年人,始终是那样的板起一张脸,且急躁、易怒和“情绪化”,对身边职级低于他的同事总是呼来喝去、训斥不断。一个从基层普通民警做起,一步步走到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负责人的位置,这样的性格,或者说是这样的表演符合实际吗?霸道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工作作风,能够与同僚有效配合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吗?

第三,张克寒系列杀人抢劫案的“最后一战”,即击毙张克寒的过程,两位击毙张克寒普通基层民警的角色塑造,尤其显得单薄无力。诚然,张克寒案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告破,离不开秦川在指挥层面的运筹帷幄,但一个案件的侦破,更需要整个公安体系的通力合作,本剧对侦破过程中各城市公安系统在并案侦查、排查甄别、合围辑捕等环均有大量的剧情展现。但破获案件最为关键的“最后一战”,即现实中周缙、王晓渝两位参与合围辑捕周克华的普通基层民警,整个击毙过程既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面对随时到来可能丢掉性命的风险,临危不惧冷静沉着的勇毅表现。要知道,他们面对的,可是周克华可这样凶残至极且枪法娴熟,一枪便可爆头的“第一悍匪”呀。但全剧对此全无表‬现‬,不得不说是全剧最大的遗憾。

第四,全剧最大的“糟点”是叶海平这个角色的出现。编导的用意不排除塑造一个人民公安后继有人且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后起之秀的形象,这本没有错,但剧情的构成和演员的表演却令人颇感遗憾:

1、她拼了命要当警察的理由,是因为杀害父亲的人未判死刑,她似乎是要赶着去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或者根本对刑法的证据制度不满,一个高中生会有这样的思想吗?剧情需要这样一个天生就高大上的角色吗?总之,通过前后剧情的比对,找不到一个令观众认可得理由。

2、为了当上警察,连着她警察亲妈去外地工作无法照顾的怨气,对自己的警察亲妈也要破口大骂指责其控制欲强,不认这个警察亲妈而心中只有“秦爸”。编导为衬托“秦爸”这样一个伟岸的角色,而硬生生拽给观众这个并不合乎人情世故和常理的剧情,观之真有如梗在喉的感觉。

3、最感奇葩的是,从医学院毕业后,一考就当上了警察,而且是与秦川的儿子一同考上。这是为了说明他们天生优秀,天生就是警察的料吗?或是‬警察这个身份一定属于她吗?这也太讽刺了吧!

4、一上岗可能连试用期都没过,就遇到一个几乎完全由她一个人完成的“心测”任务,而且思路比多年经验的同事更“清奇”。然后,还凭此获得了一个全国性的奖项。

5、最搞不懂的是,编导非得把她与当年杀害她父亲凶手的女儿来了个和解,但却没有给观众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叶‬海‬平‬这个“关系户”式人物的出现,就是编导为了拼凑剧情,没想到反而成了全剧最大的“糟点”。

全剧表演生硬,观之如芒在背的角色还不少,比如那位喝叱省公安厅小郭副处长回去治耳病的省公安厅江处长。又比如那个溪城公安负责查看监控视频的小邓警察,所有关键的视频疑点,如公交车上、早摊点上、网吧间里,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发现的。其他几百‬个‬看‬视‬频‬的工作人员似乎全是摆设,这不有点滑稽可笑吗?

03

《我是刑警》中的诸多不足与缺憾,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必然是忠实于事实、来源于生活的作品。现实,永远比作家、编剧的笔下更为精彩,更有说服力。

各位朋友,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交流。

来源:榆樹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