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我是刑警》编剧徐萌:事真人真情真,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16 11:22 4

摘要:​这部剧采用“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体现出真实、粗砺的质感,将一段既艰辛又宏伟的刑侦事业发展历程,嵌入到一起起烙印着时代特征的案件中。在《我是刑警》的高热度、高关注度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大众站在现实角度对破案的艰巨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与宽容,是置身快速发展的时代链

转自:公安部新闻传媒

“我们当警察为了什么?案子那么难,为什么要坚持?”热播剧《我是刑警》最初的提问,如今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答案。

​这部剧采用“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体现出真实、粗砺的质感,将一段既艰辛又宏伟的刑侦事业发展历程,嵌入到一起起烙印着时代特征的案件中。在《我是刑警》的高热度、高关注度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大众站在现实角度对破案的艰巨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与宽容,是置身快速发展的时代链条中对刑警队伍精神传承的深切认同。

​《我是刑警》完全跳脱出一般刑侦剧的套路,不刻意设定高潮、制造反转、撩拨神经。编剧徐萌说:“我是头一次这么认真看自己写的戏。我以前写的剧也蛮多的,但这一次就比较特殊,我是捧着心去写的。”

​事真、人真、情真,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才能真正地告慰过去、珍惜得来不易的发展机遇。

​近日,徐萌接受了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的独家专访。

​徐萌,国家一级编剧,电视制作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剧作及理论专业硕士,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2017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暨文艺名家”。1991年起从事编剧工作,主要作品包括《中国命运的决战》《记忆之城》《青年医生》《医者仁心》等,其中《医者仁心》获得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聊起和这部剧的缘分,徐萌表示:没想到。

徐萌:我从小就看《啄木鸟》,对里面的破案情节很感兴趣。我以前参与过《湄公河大案》的策划,也接触过很多刑侦专家,看过乌国庆老师的事迹材料,从那以后就一直在想,要是谁能把他们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写出来该有多好。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果然,徐萌成为最适合的编剧人选。

​在剧本创作阶段,徐萌采访一线刑警上百人,整理心得笔记达上百万字。剧本完成后,她又向制片方建议使用“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剧集播出后,徐萌坦言:“这部剧是为数不多真正把我心里的感觉拍出来的,我没有遗憾了。”

​事 真

这里讲的不是一起或几起案子而是反映中国刑侦事业的发展历程

​《我是刑警》热播后,全国各地的刑警在我们的相关文章后纷纷留言,回忆自己侦破案件的峥嵘岁月,点点滴滴,令人动容。让每名刑警都产生共情,这正是源于徐萌扎扎实实的采访,而她要讲的不是某一起案件,而是侦办所有刑案的底层逻辑——下苦功夫,天道酬勤。

​“1·28西山矿案”,没有天降神兵,没有上帝视角,刑警们破案只能靠不眠不休、挨家挨户地摸排,人不够了就想办法调人,专业知识不足了就请教专家。剧中角色的行为状态完全符合实际,最后案件的侦破也不是靠一两个英雄,而是众人合力。这样尊重事实的设定,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网友表示:很久没看到这么接地气的作品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发展规律。虽然有些案件影响恶劣、死伤者众,大批民警不顾一切地扑在案子上,但是由于技术的局限,最终成为难以攻克的积案。徐萌的不凡之处就在于,她在经过大量的采访之后,把看到的、听到的,冷的或热的、光鲜的或粗陋的,通盘摆在大众面前,她什么观点都没说,但是大众听懂了,因为“事真”。

徐萌:最开始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设置了“戏眼”。我们的人民警察,首先要守护人民安全,但这个过程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一线民警身上最吸引人的就是这个时代滋养出来的聪明和自信。看着他们的精气神儿,我就觉得生活特有意义。现在我们公安的这些装备和算力,如果它没有迭代的话,我想我就不会去写这个故事了。和平年代,就是他们这种高水平、硬实力在守护着我们的生活。他们就是我们的铜墙铁壁。

人 真

“秦川”是每个民警心中的自己或现在或未来

​为了写出理想中的现实主义,徐萌下足了功夫,最终,她用一份20万字的大纲“叩开”了刑警们的心门。

徐萌:我们第一轮采访看到了真实的一线刑警的状态,但我没有拿到想要的“核”。我和他们之间的沟通就像是“扒火车”:人家以300公里的速度在开,你有本事就扒上去。然后跟着跑一趟,就什么都会了。但是你要是扒不上这趟火车的话,就把你甩下来了。后来我就写了个20万字的大纲,干了几十年的刑警说都对着呢,但还差点意思。这就等于把“门”敲开了,我们又开始第二轮采访。两轮采访大约经历了八个月吧,算是把这个行业基本摸清了。

​站在聚光灯下的是“秦川”,是一线刑警的缩影。剧情里,秦川幸得多位“伯乐”赏识,一路虽跌跌撞撞,但也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剧情外,公安基层领导如果发现一个好苗子,就不会让这个火苗熄灭。从薪火相传到星火燎原,这不正是人民公安这支队伍始终充满活力、昂扬进步的关键吗?

徐萌:我把很多美好的品格,凝聚到了秦川这一个人的身上,然后去塑造他。通过这个角色,我想写出这一代警察的成长。秦川是每个民警心中的自己,或现在或未来。我是一个挺“狠”的人,老来回地“磨”他。但也就是这样,观众才能体会到我们民警办案有多么不容易。

​当拿到《我是刑警》的剧本时,导演惠楷栋非常震撼,它的厚度、宽度和纵深都是他从未见过的。从大时代到小人物,从一代人到代代人,从青涩懵懂到成熟老练,剧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部剧对刑警特质的立体化塑造成为破圈关键。以往,我们在镜头里看到的刑警形象相对单一:能吃苦,敢想敢拼,正义爆棚,但徐萌看到了刑警们内心的强大内核和聪明的头脑,这是以往的公安剧中鲜少有人关注到的。正是从肉到骨的精细刻画,让这部剧有了叫好又叫座的底气。

​他们都有着独立、不屈、不妥协的灵魂。主旋律剧集很容易陷入喊口号的怪圈中,究其原因,在于创作者“脚不沾地”,不愿深入生活,写出的内容自然“飘在空中”。在对一线民警进行过两轮采访后,徐萌突然对这个群体有了一种亲近感。

徐萌:对我来说,写这个戏最大的动力在于一个字:信。接触他们之后,我看见他们纪律特别严,要求标准特别高,他们是真的能为了一个案子“钻进去”十年二十年的。他们每个人都是自洽的,有着独立、不屈的灵魂。正是因为有这种东西,所以你想去利用他、想去征服他、想让他去出卖自己,他是不会妥协的。

​ 情 真

他们心里守着的那个执念叫做公平正义

​对恶揭露得越彻底,才越是对善的守护。将人性洞察透彻的编剧才能把最真实的情感剖析得淋漓尽致。要写警察,就绕不开牺牲,《我是刑警》也不例外,秦川好友叶茂生早早被安排“下线”,成为了剧中人和追剧人心中最大的“意难平”。从那以后,秦川更清楚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李文调离家乡追寻新的方向、海平在心里埋下从警的种子……无论剧里剧外,所有人都以“幸存者”的姿态重新被激起斗志,将对叶茂生的思念化作对犯罪的深恶痛绝,开始新的生活。

徐萌:我写叶茂生离世的时候,一边哭一边往死了写。只有把恶揭露得如此彻底,那些极力守护善的人才越显荣耀。现在,我在追剧的时候,我看见演叶茂生的演员的脸,就会直接哭出来。

“一定要给受害者一个交代”,在徐萌的笔下,这句话绝不是空话。陶维志在侦办东林三个女童遇害案时,追凶六年,陷入技术升级迭代的迷雾中,始终锁定不到真凶,这成了他心窝上最难忍的痛,甚至影响了他的脾气性格。一些基层民警在这场技术革新中都经历了巨大的阵痛失落甚至掉队。然而陶维志是幸运的,最终传统技能与现代技术结合,抓到了真凶。有的案子没有任何线索,一办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就是很多刑警的一辈子啊。

徐萌给广大公安民警的寄语。

​徐萌:我们采访时总听到他们说:要给受害者一个交代。开始还不觉得,但是越走越多,越听越多,我就突然明白,原来这个东西是他们的执念,是他们能坚持下去的根本的动力。我终于看见在这个世界上,有值得相信的人和事儿,一下子就放松了: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守着心里的那份正义。我的内心变得温柔,当我把这份柔软和安静放到作品里边,我就能抽离,就能让这个作品更有弹性,更有感染力。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

一伊代表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向徐萌送出警熊。

来源:剧说王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