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老是让他遭遇各种倒霉事儿,就像平常人放屁都能扭到腰、喝水都会塞牙缝一般,着实不顺。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里面,高层斗法对于底层的影响,很大。
改稻为桑,毁堤淹田,马踏青苗,后面的收桑蚕丝,倭寇,以及大雪天救灾,都是如此。
在剧中,齐大柱便是那为数不多的普通百姓代表,身处社会的底层,是个让人敬佩的人物。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老是让他遭遇各种倒霉事儿,就像平常人放屁都能扭到腰、喝水都会塞牙缝一般,着实不顺。
先是被海刚峰给痛打了一顿,接着又被郑泌昌诬陷通倭,这冤枉事儿一件接着一件。
好不容易凭借自身的勇气加入了胡宗宪的抗倭队伍,吃上了皇粮,本以为能就此改变命运、咸鱼翻身了,哪成想,这回竟被位居内阁首辅高位的严嵩给盯上了。
在第29集里,郑泌昌、何茂才那贪墨大案东窗事发后,严党在和清流的这场官场较量中输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原本寄予厚望的改稻为桑政策推行得一塌糊涂,还搭进去了两个得力干将,严嵩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那必定是又气又急又无奈呀。
嘉靖呢,虽说以往对严党的诸多贪腐行径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这次是真的动了肝火。
当着众人的面就把严世蕃狠狠骂了一通,“像郑泌昌、何茂才这等硕鼠,竟也荐任封疆,严世蕃的两只眼睛是不是全都瞎了?”
嘉靖帝平日里注重修养,鲜少会当众说出这般重话,可见这次是恨到了极点,才会如此不留情面地斥责。
不过,嘉靖毕竟是深谙帝王之术的皇帝,很明白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的道理,这愤怒之举更多的是演给严嵩、徐阶等人看的,意在敲打一下严党罢了。
而严嵩作为跟了嘉靖多年的头号“工具人”、御用的“白手套”,心里自然清楚得很,知道皇帝不过就是想要个态度,于是果断提出罢免严世蕃吏部堂官的职务,玩了一手以退为进的策略。
嘉靖对这套路也是心知肚明,便就坡下驴,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这事也就这么暂且翻篇了。
虽说把严世蕃踢出了内阁,但是为了平衡,把张居正和高拱也踢出去了,而且顺便让徐阶去传旨,离间徐阶和高拱之间的关系。
本以为浙江这贪墨大案到此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徐阶等人都陆续准备离场,司礼监的太监们也打算清理会场了,可没想到严嵩却在这个时候又节外生枝,继续向嘉靖请旨。
严嵩奏请了两件事,其一呢,是让鄢懋卿南下巡盐。
这事儿也好理解,改稻为桑推行受阻,朝廷财政压力巨大,只能想别的办法来开源,缓解这燃眉之急嘛。
而另一件事,就是以通倭大罪去查办齐大柱。
严嵩当时是这么说的:“胡宗宪东南抗倭,已届决战之局。臣闻报,有走私刁民齐大柱者,曾有通倭之嫌,不知是何人所派,现今潜入军营,就在胡宗宪身边。此人倘若真是倭寇的奸细,则遗患巨大,是否请徐阶徐阁老和兵部一并查处。”
这齐大柱人在浙江抗倭前线好好地打仗呢,怎么就突然莫名其妙地成了严嵩打击的对象了呢?
堂堂内阁首辅,位高权重,为何非要跟这么一个普通老百姓过不去呢?
剧中旁白给出的解释是,这不过是严嵩丢了面子、输了这场官场争斗后的强行挽尊之举,毕竟身为一国首辅,哪能轻易就认栽呀,所以才想通过这事找回点场子。
可这官方解释看似合理,实则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真相。
以严嵩老谋深算的秉性,即便这一局输了,也不至于用这么看似低级的手段来给自己找补。
其实呀,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打压清流。
严嵩提议让徐阶与兵部去经办查办齐大柱这事,徐阶可是清流的领袖,兵部又是张居正把控的地盘,这一招借刀杀人、分化瓦解的意图很明显:
就是想让海瑞这些清流之人陷入两难,甚至倒戈相向、自相残杀。
但这还不是严嵩的全部心思,经历了郑泌昌、何茂才贪腐大案后,严党已然陷入了日暮途穷的困境之中。
当时那情况,可全是利空消息,政治上,清流步步紧逼,让严党退无可退;军事上,东南平倭节节胜利,眼看着就要收官了;经济上,改稻为桑彻底失败,国库亏空严重。
对严嵩来说,这已经到了生死攸关、山穷水尽的关键时刻了。
所以,他诬陷齐大柱通倭可绝非是脑子糊涂、病急乱投医的行为,反而是其政治智慧的一种体现。
严嵩这番操作的根本目的,是想测试一下嘉靖帝对自己的信任度。
毕竟以往嘉靖帝对严家父子那可是言听计从的,只要这次嘉靖同意查办齐大柱,那就说明皇帝依然信任严党。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呢?因为齐大柱是海瑞保下来的,而海瑞则公认的,属于裕王府的人。
果不其然,对于严嵩的请旨,嘉靖当场就批准了。
这一试探过后,严嵩那悬着的心算是暂时落了地,心里想着:连这么离谱的请求圣上都能答应,看来皇帝还是离不开我们爷俩呀,哪有什么危机,接着逍遥自在便是了。
可他哪知道,嘉靖早就看过海瑞的奏疏,对齐大柱的事儿那是一清二楚,又何尝不明白严嵩这是在试探呢,所以才会痛快应允,故意营造出一种假象,好麻痹严党罢了。
从始至终,齐大柱都不是严嵩的关注点,他关注的是齐大柱背后的裕王一派。
更关键的,这也是个工具而已,仅仅是用来检测一下嘉靖的心思。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