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路走来,在不断破获大案要案增长破案知识的同时,秦川的识人之明也是在不断的增长的。
一路走来,在不断破获大案要案增长破案知识的同时,秦川的识人之明也是在不断的增长的。
毕竟从独立带队查案起,秦川就知道破案子是需要思路但最重要的是人。
排查需要人,看视频需要人,统筹协调也需要人。
一支队伍,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在前行路上遇到困难时坚持下去;
张克寒案能破,后续成为视频专家的小邓功不可没。
大爆炸案能破,是做为总指挥的秦川担着,是作为刑侦队长杨雄带头支持,主动到周边区县进行细心排查才拿回的线索。
只因知道杨雄能担事,所以秦川才在给他们指明方向后,敢只留郭嘉在清江盯着积压了18年的两长被杀案,自己带着其余之人动前往东林接手三个小女孩遇害案。
三小女孩案,秦川只是看过案件介绍,对东林的人,他不熟。
这案子积压这么久,这次还是自己主动查办重案要案时选中的。
对于当下在这个案子上能用的人,他并没有。
但秦川非常清楚,在地方上指导办案,当地必须有对这个案子绝对在乎的人。
哪怕他暂时不能接受自己的指导意见,但只要他以破了此案为最终目的,他就都有的是办法说服。
不然哪怕他给的指导意见多正确,若是执行阶段干警不用心一疏忽,那就只能漏查。
而且若没有抱着此案必破的决心,那在破案过程中,一遇到挫折,立马就放弃,那案子就别想破了。
这就是秦川一听到陶维志打电话给苏畅询问案情,立马就说对这个人感兴趣的原因。
然后主动询问从曹阳苏畅口中,秦川就知道此案的关键人物是陶维志,这个为查案子连大清律都翻了的人虽说没功,但无论是态度还是精神,都是他们这支队伍必须的。
因为已经从主观上将陶维志当成了破获此案的执行人,所以一到东林,秦川就已经潜意识的把其当成了最佳拍档。
所以在秦川勘察完现场后才姗姗来迟的陶维志时,先问“临门一脚有没有踹开阿”。
听到陶维志用“找个河边或者山坡坐下,听我说案子”时,他主动提出“这样吧,你还没吃饭吧,咱们找个饭店,边吃边说”。
要知道一个市级刑侦队副队长对一个省厅委派下来指导工作的总队,绝对不该有这样的言语与态度。
上级下来指导工作,虽说局里会给安排住宿,但作为案件负责人,跟领导汇报工作,总得有点礼数吧。
像顾局那样动不动就好酒上的是不必,但再怎么着也不能是“河边”或者“山坡”吧!
不过听到负责三个小女孩案子的陶维志这样说时,秦川没有生气更没有觉得对方看轻自己。
在秦川眼里,这就足以证明这陶维志就是一心扑在案子上了。事实上也是,因为在与苏畅通话时,陶维志就奔波在查案的路上。
这,也许就是没功劳,毕竟案子没进展,也有苦劳的典范吧。
现实中,很多领导同志在下级钱花了路跑了活没成时,脸上都不会好看。
特别是像陶维志经手的三个小女孩惨案这样的社会影响力极坏的案件,花了一堆钱出了无尽的力,但案子没破领导劈头盖脸的训都说的过去。
但追了这个案子这么久了,陶维志包括队里别的队员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得知这领导前来指导这个案子时,他们也是把自己为这个案子的付出一股脑的往出倒。
就像是在说“领导,这案子不是我们没查,不是我们不认真,我们该做的都做了,案子没破也不是我们的错”。
所以在陶维志还没有出现时,对其余人员的汇报,秦川的心都在寻找漏洞上。
而且很快,他就从饮料瓶上找到了他们漏掉的线索,又从小卖部中确认了当时工作的不全面性。
对于秦川指出的漏洞,办案民警没办法只能用“我们确实忽略了这套方案”来不情不愿的应付。
当时陶维志只是副大队长,那么大的案子专家到场是必须,上级局长下来坐镇也是应该的。
所以线索漏查,错并非全在陶维志身上。
而且对这次以秦川为首的专案组,杨队等人指望的是“你们是专家,那你们给个新捷近,我们按着走两天,案子就破了”。
可在陶维志看着,不管是专家组还是专案组,都是来指导给意见;这里是他们的主场,事得自己办。
所以对陶维志的态度,他可就是极其的好。
看着陶维志两大碗面条后主动说起正事,秦川他们听得很认真。
从确认嫌疑人DNA,到在圈定人员中找出与嫌疑犯有关联的顾氏家族DNA起,再到从电视上看到曹操DNA给的希望。
这些年陶维志就一直奔赴在寻找顾氏子孙的道路上。
就算曹阳给他分析了这个家族DNA变数不确定性太大,他也没有放弃。
顾家上下三代的查,甚至连人家有没有过继给别人的都查。
即便队伍中所有人都要放弃,他也依然在寻找的路上。
虽说他的坚持没意义,但他没放弃,这就是秦川想要的。
秦川打算给他的就是他期望的临门一脚,这一脚还得回到原点,重新排查。
总觉得这案子的嫌疑人应该在最初的排查中给排漏了的。
那时比对DNA,因为圈到的人比较多就先做的血型比对,而嫌疑人若是混在众人中故意在血液上作弊,那血型这里就洗清嫌疑了。
如今旧案重启,把当年在附近的适龄男子再来一次比对,那没准就嫌疑人就出来了。
来源:剧集追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