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乐豆世纪影业:长剧集流量?话题?全是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11 11:23 4

摘要:男性用户真的没有为文娱产品付费的意愿吗?远有《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创造的票房奇迹,近有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卖座神话,均证明了这是个伪命题。

男性用户为什么会走?中老年观众为什么不来?这不是原因,是结果。

男性用户真的没有为文娱产品付费的意愿吗?远有《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创造的票房奇迹,近有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卖座神话,均证明了这是个伪命题。

中老年观众学不会使用电子产品吗?可微短剧领域的“中老年题材”已然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

现在有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悲观,认为长剧迟早被微短剧所取代,那我们就来对比一下微短剧和长剧对待用户的态度。

微短剧的男频女频比长剧集要分明得多,但它却做到了不分性别、年龄,平等地满足每一个用户。

看女频的,点进去一看,女主角勇斗恶婆婆,脚踢渣男,最后投入帅气多金的霸总怀抱;

看男频的,进去看小透明觉醒异能,拍走前任拜金女,莫欺少年穷;

看中老年题材的,进去看退休返聘,在不可一世的年轻人面前一展雄风,诠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真正含义。

而长剧集做不到微短剧的海量和全覆盖,就围绕着“核心用户”做减法,做“头部”。基本上,古偶剧是“物化”男性的重灾区,都市剧是“黑化”男性的大本营。

由此而生的热搜词条和讨论议题,则是今天批爹味,明天斗渣男,后天骂丑男,大后天发现“新老公”……

不是说长视频平台上全是这些内容,而是这类剧目很大程度上占据了首页首屏,这些口水无边无沿地污染我们的视野。

有从业者透露,当结算方式变成以播出效果进行评估后,片方对制造话题有迫切需求,甚至是市场要求,平台跟片方签署购剧合同时会明确写明,播出期间必须制造多少个热搜,完成KPI才能拿到全款。

在这种压力下,制造男女对立的话题就成为了一条捷径。

“微博热搜不是文娱专属,但为什么总是文娱在上边,这都是有原因的,但也越来越卷,因为类似的话题越来越多,导致网民的阈值越来越高,只能刺激刺激再刺激,营销就逐渐走向了绝路。”

这当然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汪海林认为,在这样一种一边倒声讨男性的话题浪潮下,除了驱使男性用户进一步远离长剧集,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剧集产品的内容升级。

余飞则认为,这让剧集和剧集引发的话题讨论,沦为了少数人的游戏,由此干扰了数据统计。

“我可能代表一部分男性观众的心理,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对于网络上的争论也不屑于说,因为又说服不了别人,而别人也不是来真心跟你讨论问题,而是单纯地发泄一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大数据捕捉到的信息会有非常大的误差,结论自然不准确。”

另外,生产端也面临着很大压力。这些天关于《好东西》有个热点话题是“男演员拒绝演《好东西》”,但实际上女演员拒绝演男性向剧目也早已是业内常态。

拍军旅剧出身的嵇道青这些年一共给长视频平台做了16部剧,几乎全是男性向,但他在选择女演员时也会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

“有女演员一听是我的戏,就会拒绝,因为她们不演男性向,只演大女主,怕引发粉丝反弹,影响事业规划。所以我一直强调,所有人都在这个体系里挣扎,没有人可以例外。”

现在的行业困境在于,在这套评判体系下,在生产端,制作公司拍男性向的内容很难过会,也挣不到钱,慢慢地就不再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在消费端,男性用户看到荧屏上的性别单边主义大行其道,慢慢地便不再看剧了。

只不过有两点跟过去不同。

一是来自男性观众的反击。总结今年一些与性别相关的舆情现象,可以得出:

男性观众不爱在社交平台发声的结论已是过去时,他们不仅开始参与社会上各类性别议题的辩驳,也开始拿着放大镜找文娱作品的麻烦,从电影到电视剧,甚至到网文,审判之风开始盛行。

电影有《出走的决心》《好东西》,剧集有《凡人歌》,都深受这股风气的影响。

说实话,不论是男性拿放大镜找“厌男”罪证,还是女性拿锤子找“厌女”钉子,这种以性别为壑的态度都不可取,受害的都是文艺作品,影响的都是创作繁荣。

二是,为热搜话题定制的议题剧开始失势。

余飞和汪海林都提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从创作角度来看,这终归是一种低门槛的创作,一开始很容易,只要有性别话题,就可以赚钱,结果大家都来搞,最终大家都不赚钱。

乐豆世纪影业集团董事长王满义

来源:初次心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