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逐集图文详解46篇:权力的游戏!转运史购买摘要:然而,改稻为桑那事儿搞成了一团糟,最后变得一地鸡毛后,严党已然处在了摇摇欲坠、即将崩盘的边缘了。
文丨史官
严嵩一生很少犯错,都是在等,等对手犯错,再给他们致命一击。
其中,鄢懋卿巡盐这一事件,堪称严党覆灭的关键转折点,也是严嵩少有的失算的时候。
此前,严党虽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可总能在各种危机中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然而,改稻为桑那事儿搞成了一团糟,最后变得一地鸡毛后,严党已然处在了摇摇欲坠、即将崩盘的边缘了。
就在郑泌昌、何茂才被依法处置之后,严嵩向嘉靖提出了让鄢懋卿南下巡盐的提议。
那一天,恰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距离年关还有四个半月呢,为何严阁老会在这个时候向皇帝提出这么个想法呢?
其实,核心原因就是改稻为桑的事儿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在改稻为桑政策刚开始推行的时候,严世蕃、郑泌昌、何茂才他们使出纵马踏苗、毁堤淹田这些下策,就是因为种桑养蚕那都是需要耗费时间的。
郑泌昌、胡宗宪都提到过,最迟六月份就得把青苗全部改成桑苗,要是六月份还没种上,那养两秋蚕的目标可就成泡影了。
可嘉靖帝这人,向来既要钱又要脸,心里盼着靠改稻为桑出口丝绸赚银子,还得装出一副心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模样。
严党这边为了达成目标不择手段、急于求成,清流那边又处处和他们作对、加以掣肘,最终导致改稻为桑成了没法完成的任务。
到中元节这次奏对时,严嵩心里也明白,改稻为桑是彻底黄了,他还向嘉靖奏称:“改稻为桑所用非人,江南织造局今年五十万匹丝绸万难织成,前方军需各部开支均已告竭。”
于是,这才奏请让鄢懋卿去巡盐。
严嵩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决定竟给自己和严党敲响了丧钟。
鄢懋卿这一去就是小半年,等他回来的时候,那可是收获满满。
作为严党的得力干将,他这趟巡盐可真是“战果丰硕”,居然带回了三百三十万两的税银。
对于当时内忧外患、急需银子填补窟窿的严党来说,这笔钱就如同救命稻草一般,感觉能把大明朝那财政大窟窿补上大半呢。
就连一向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风浪的严世蕃,都激动得说要给鄢懋卿磕几个响头。
有了这些银子做底气,严世蕃立马就硬气起来了,说起话来底气十足,那架势仿佛有了银子就掌控了天下似的。
但这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就在鄢懋卿巡盐归来的当天,朱七等锦衣卫也回到了京城,这下巡盐背后的真相渐渐浮出了水面。
说起大明朝的盐税,吕芳曾说过:“两淮两浙的盐银,从太祖爷到成祖爷,每年都能收上千万的税,此后一年比一年少了。有些部分确是直接调给南京那边,充做公用了。但怎么也不能像前年、去年,一年只能收一百多万。”
盐税那可是大明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呀,以前每年都能轻轻松松收上来上千万,可打从永乐帝之后,收缴的盐税就越来越少了。
这一对比,问题就出来了。
鄢懋卿巡盐的前一年,朝廷派去的巡盐御史只收到了一百四十万两银子,如今鄢懋卿这一去,盐税收入直接翻倍了,这怎能不让嘉靖心里犯嘀咕呢?
他忍不住装傻向吕芳发问:“这次鄢懋卿下去,怎么就能收回这么多的银子?”
确实啊,盐税收入一下子涨这么多,这飙升的数据必然会让嘉靖起疑心。
吕芳也把缘由讲得很明白:“今年鄢懋卿一去,就收了三百三十万。原因只有一个,那些管盐的衙门,都是严阁老、小阁老的人,钱被他们一层一层地都贪了,上下其手、铁板一块。派人去查,那是一两也查不出来,可只要鄢懋卿去了,他们都会乖乖地献出来。说句伤心的话,大明朝国库的钥匙,一半都捏在他们手里。”
所以说,鄢懋卿收回来的盐税越多,越会让嘉靖又气又不安。
今年收得越多、增速越快,就越能证明严党平日里手伸得有多长、心有多黑。
更关键的是,严世蕃和鄢懋卿私吞了200万两白银,按照往常的比例是没问题的,问题是现在情况变了。
而没有人跟严嵩说,这就导致了严嵩严重误判了嘉靖。
于是乎,在家经验中,现在各地盐务部门都只认严嵩,不认朝廷了,这让嘉靖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姓严呀,这可成了个大问题。
这世上的事儿就是这么微妙,拿捏人心难,把握分寸更难。
巡盐征税太多,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可要是鄢懋卿巡盐回来,税银和往年一样,还是一百多万两呢?
其实,即便那样,严党也逃不过倒台的命运。
要是只收这么点银子,国库那巨额亏空根本没法弥补,严党依旧躲不过被清算的结局。
严嵩这是病急乱投医,不知不觉间,就把自己和严党逼进了左右为难、横竖都是死的绝境。
从他向嘉靖奏请鄢懋卿巡盐的那一刻起,就相当于摁下了严党自我毁灭的开关,往后不管严家父子再怎么折腾,都没法改变严党走向覆灭的命运了。
来源:小张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