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清流扳倒严党后,为什么胡宗宪注定被抛弃?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08 16:47 4

摘要:他就如同古时军政全能的典范,忠君爱国的情怀刻在骨子里,体恤百姓的举动落在实处,上马能治军平乱,下马可治民理政。

《大明王朝1566》逐集图文详解46篇:权力的游戏!转运史购买

文丨史官

在《大明王朝1566》里,胡宗宪着实是个悲情色彩浓郁到极致的角色。

他就如同古时军政全能的典范,忠君爱国的情怀刻在骨子里,体恤百姓的举动落在实处,上马能治军平乱,下马可治民理政。

也确实担得起“大明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这般沉甸甸又实打实的赞誉。

可这剧洋洋洒洒46集下来,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朝堂规律——“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严党靠着贪腐兴起,最终也因贪腐而覆灭;陈洪凭借狠辣上位,却也败在了这狠辣上头。

胡宗宪起于严党,似乎从根源上就注定了要和严家父子一同走向末路的命运,毕竟在明代那党争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官场生态里,落败一方往往只有被清算的下场。

倒严之前,清流这边,不管是谭纶这般身处基层的,还是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领袖人物,那可是明里暗里都给过承诺,声称一定会保住胡宗宪的。

毕竟胡宗宪的人品、能力那是众人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说算得上是清流的半个盟友。

按常理,徐高张再怎么在官场争斗,也不该对胡宗宪倒戈相向才对。

然而,现实却是冰冷的。

严党倒台后,胡宗宪还是没能逃脱被牵连的命运,自此远离了权力的核心,只能在徽州老家默默度过余生。

为何清流上位后,会如此迅速地抛弃了胡宗宪呢?

答案实在是令人心寒,原来清流打心底里就没真正信任过胡宗宪,徐高张等人不过是把胡部堂当成了可以随意驱使的炮灰罢了。

这炮灰,用时如珍宝,不用了就弃若敝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当徐高张他们从在野之身变成了执政之人,都忙着瓜分权力、继续官场争斗,哪还会顾得上曾经的这枚“棋子”呢?

再看嘉靖这边,他对胡宗宪的态度也是复杂又微妙的。

在第32集中,鄢懋卿巡盐归来后,吕公公上报了真相,严世蕃、鄢懋卿等人私吞了整整三船、二百万两银子,这成了压垮严党的最后一根稻草,嘉靖就此下定决心要倒严了。

在倒严前,嘉靖心里就盘算着策略,要分类对待严党众人。

对严嵩,为了稳住大局,还想尽量保住些体面;对严世蕃、鄢懋卿这些严党骨干,那是毫不留情痛下杀手;而对于胡宗宪,他的态度就很不一样了。

嘉靖固然爱才惜才,可胡宗宪身上贴着严党的标签,就像有着抹不去的胎记一样,让嘉靖始终没法全然信任他。

所以倒严前,嘉靖曾侧面询问严嵩和胡宗宪的关系,那段对话里,嘉靖看似关心胡宗宪的病情,实则是在试探严嵩与弟子之间到底有多深的瓜葛。

严嵩小心翼翼地作答,可嘉靖却从中察觉到严嵩对胡宗宪的行踪了如指掌,这可不是好兆头。

于是嘴上说着让胡宗宪好好养病,转头就给出了严厉警告,言外之意就是别出岔子,不然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严嵩倒台之前,还心心念念要保全胡宗宪,向嘉靖求情时,那番话里既有威胁的意味,也饱含着真情实感。

毕竟师徒二人感情深厚,而且胡宗宪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之才,严嵩自然不愿见得意门生仕途就这么断了。

但事与愿违,严嵩越是用力保全,嘉靖就越发不敢启用胡宗宪了,都到了严党大难临头的境地,严嵩还对胡宗宪的前程念念不忘。

这反倒让嘉靖更加怀疑他们师徒的关系,进而加速了抛弃胡宗宪的决定,严嵩这番苦心,倒成了反向的“神助攻”了。

因为站在嘉靖的眼中: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严党倒台数年后,嘉靖也曾遗憾地感慨,“严嵩父子他们不争气呀,弄得朕连胡宗宪这样的人才也不能用了。要是他还在……”

可即便如此,嘉靖到底还是没再启用胡宗宪。

而胡宗宪呢,仿佛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在剿倭作战取得九战九捷的高光时刻,他选择了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

哪怕后来有清流的举荐,有嘉靖曾对他的赏识,他也决然不再踏入仕途半步,只因他心里有着自己的坚守,“谁都可以去倒严阁老,唯独我胡宗宪不能倒阁老。我可以不做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

严党倒了,恩师严嵩跌落高位,他若还在朝为官,那便是背叛了恩师。

也许,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至少,胡宗宪做到了自己想做的,而且是在恩师的支持下,平定了东南倭寇治乱。

来源:小顾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