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谈电视剧《西北岁月》 全景式呈现波澜壮阔西北革命史的力作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2-08 10:42 5

摘要:近日,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引发热烈反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北岁月》艺术地再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从无到有,以及中央红军落脚之后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展现中国革命在西北黄土地上风起云涌的

近日,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西北岁月》,引发热烈反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北岁月》艺术地再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从无到有,以及中央红军落脚之后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展现中国革命在西北黄土地上风起云涌的壮阔史剧,别开生面,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的一个空白。

重温西北大地上的烽火革命往事

“西北革命历史、陕甘红色根据地和边区建设史,一直没有一部全景式的影视作品予以呈现。”张德祥指出,《西北岁月》从1927年开篇到1952年结束,是第一部全景式呈现波澜壮阔的西北革命史的力作,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篇章。

他说,这部电视剧思想性和艺术性水乳交融、交相辉映,以恢宏的历史视野、细腻的艺术塑造和独特的审美,重温西北大地上的烽火革命往事,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该剧扑面而来的是西北的风貌人情,一下子把观众带入了那莽莽苍苍、绵延不尽的沟壑梁峁,认识了生存于这沟壑梁峁中的人们,也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历史现场,与革命先辈的浴血征程共鸣共情。”他认为,审美的第一需要是“真”,唯有“信以为真”才会动心动情,所以,真实感是一种艺术力量。该剧强烈的真实感、历史感,源自情节推进始终置于当地自然地理、生存方式、风土人情的逼真环境中,人物、剧情与环境浑然一体,具有鲜明的地域风貌和文化特色。

他说,尤其是该剧的前半部分,呈现陕甘根据地的初创过程,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这片土地上播种燃烧而形成燎原之势,为中央红军落脚提供了必要条件。只有呈现出这片土地的灵魂和力量以及这一方民众的情感和觉悟,才能理解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在这里立足并走向辉煌。中国革命的“西北岁月”和西北的风物民情互为一体,这就是该剧的深情与厚重所在。

塑造鲜活生动的西北革命人物群像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剧,《西北岁月》时空跨度大,400余个角色在剧中出场,其中很多历史人物都为人熟知。能不能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写好演好,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得到观众的认可,是创作难点之一。对此,张德祥认为,该剧在人物塑造上将宏大的叙事风格与细腻的人物刻画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全面描绘了西北革命群英谱,栩栩如生地塑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我党领导人的形象,很有新鲜感。彭德怀、贺龙、王震等高级将领的形象,也都传神自如。还有国民党将领胡宗南、负隅顽抗的敌特分子魏海等人物,也都有其鲜明性格特征。”他举例说,剧中人物刘志丹令观众印象深刻和感动。刘志丹的革命活动给家人带来危险,当习仲勋把刘志丹的家眷从村里接出来,问刘志丹见不见时,这位钢铁汉子犯难了。这一场戏令人震撼,妻子和孩子的眼神,父亲的暴怒痛打,无不是亲情至爱直击心肺。最终刘志丹含泪作别,转身又投入了战斗。这就是刘志丹,一个非常富有人格魅力的西北汉子。

他说,无论是刘志丹,还是谢子长、习仲勋,陕甘根据地的这些领袖人物,他们无一不是置生死于度外,抱定革命到底的信念。可以说,这部电视剧里走出了一批这样的英雄群像,包括巧翠、三娃等陕甘子弟,令人信服地再现了当年革命斗争的前仆后继。

给观众特殊的亲和感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剧,该剧不仅有战争和斗争的严酷一面,同时给人一种特殊的亲和感。这是因为主要人物身上具有的那种如泥土一样朴素的道德品质和亲民情怀。”张德祥还表示,《西北岁月》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故事和人物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浸润着党性原则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精神意蕴,所以对观众产生润物无声的亲和力。

他表示,该剧通过精湛的艺术表达,写出了党的干部在革命实践中的成长过程,这就是以习仲勋、秦木兰等为代表的一批干部,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教条主义,坚决纠正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坚决同以顾林为代表的左倾路线进行斗争。这种成长,是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完善相辅相成的。

他说,该剧的探索为今后国产剧创作提供了很多启示。(深圳特区报北京12月7日电)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