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系列剧《唐朝诡事录3》开播,该剧继续延续了《唐朝诡事录1》和《唐朝诡事录2》的一贯风格,通过主人公苏无名、卢凌风等人侦破一系列怪案、奇案来揭露时弊,给观众描绘出一幅幅奇幻迷离的时代画卷,既有对历史故事的演绎,亦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是近几年网络系列剧中比较
近日,系列剧《唐朝诡事录3》开播,该剧继续延续了《唐朝诡事录1》和《唐朝诡事录2》的一贯风格,通过主人公苏无名、卢凌风等人侦破一系列怪案、奇案来揭露时弊,给观众描绘出一幅幅奇幻迷离的时代画卷,既有对历史故事的演绎,亦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是近几年网络系列剧中比较优秀的作品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唐朝诡事录》系列整体上虚构演绎的内容居多,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对历史上真实人物及故事的展现,如最近在《唐朝诡事录3》中就出现了颜真卿这个人物,虽然剧中甫一出场时他尚在幼年,但是给熟悉他生平的观众带来的震撼却是极大。
我们现在提到颜真卿,可能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书法——不仅他在“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中位列第一,其书体更是与柳公权被后世并称为“颜筋柳骨”,是历代文人士子学书的典范,其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颜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百世之宗”之誉。但是,可能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颜真卿不但写字端方,为人更是骨鲠,他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字如其人”“文如其人”。
颜真卿的一生其实很坎坷,其三岁丧父,被迫寄居于外祖父家,母亲殷氏躬亲抚养,细心操持,抚慰了颜真卿的失怙之痛。颜真卿自幼刻苦攻读,勤奋不辍,其《劝学》一诗就是真实写照——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颜真卿25岁即中进士,这在当时可谓年少有为,前程似锦。但就在其大展身手、想有一番作为之时,母亲离世,虽然彼时他已成年,但是未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这个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丁忧复起后,颜真卿在多地担任县尉、县令,所到之地均得到百姓拥戴,践行了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誓言;调任中央后,累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官位的提升并没有让颜真卿变得圆滑机巧,反而其一直都是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因此先后得罪杨国忠、元载、杨炎、卢杞等权臣,屡遭下放。
安史之乱爆发后,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临危不乱,聚合民众,与家兄颜杲卿(就是文天祥《正气歌》中所提的“为颜常山舌”,颜杲卿被叛军所掳后大义不屈,为叛军割舌而死)互为掎角,极大地消耗了叛军的有生力量,为唐王朝争取了喘息的时间。家兄一门三十余口被害后,颜真卿仍然奋起抵抗,忠君爱国之心始终没有动摇。
两年以后,颜真卿多方寻找,才找到侄儿颜季明的头骨,颜真卿悲不自胜,一生都是以楷书示人的他笔走龙蛇,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文稿中涂改痕迹甚多,与笔势的枯润变化真实反映了颜真卿书写时情绪激荡、手不能追的状态。这种“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使文稿超越书法技巧,成为情感与艺术的结晶,其中文句“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至今看来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不忍卒读。
颜真卿一生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仕五十一年,最后为奸相卢杞所害,死于叛军手中,时年七十六岁。期间既见到过开元天宝年间的繁华,也经历了乾元大历的动荡,但无论朝廷风云如何变幻,颜真卿都矢志不渝,不改初衷,“立朝正色、刚而有礼”,是“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代表,彪炳千秋。其书法方正端庄,稳健厚重,老辣中富有生机,疏淡中显示质朴,于笔锋得意处彰示功力,在圆润丰腴中透露气度,被后世奉为楷模。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