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华演技被指同质化!从徐长卿到俞瑜,翻拍剧人设太悬浮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7 05:06 1

摘要:最近霍建华新剧《他为什么依然单身》播了,豆瓣一开分5.8,评论区吵翻了天,弹幕里“照搬日剧”这四个字快刷成了屏保。

最近霍建华新剧《他为什么依然单身》播了,豆瓣一开分5.8,评论区吵翻了天,弹幕里“照搬日剧”这四个字快刷成了屏保。

说起来这剧翻拍的是19年前的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当年那部剧可是火出圈的经典,怎么到了咱这儿就水土不服了?国产翻拍剧这些年翻车的不少,但翻得这么“像素级”又这么别扭的,还真不多见。

先说说剧情。

主角职业都一样,原版是建筑师桑野,翻拍版叫俞瑜,也是搞设计的。

爱好也抄,原版桑野喜欢古典乐,俞瑜就改成黑胶唱片,听起来挺高级,可问题是现在谁还天天抱着黑胶机听歌啊?

更离谱的是音像店淘碟的场景,19年前日本实体唱片店占比42%,逛碟店是日常;2025年咱这儿vinyl复兴归复兴,可满大街找唱片店的建筑师,现实里怕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还有现金支付这个细节,简直把观众看笑了。

原版桑野习惯用现金,那是因为日本现金社会的背景,出门带钱包比手机还重要。

可俞瑜呢?大半夜吃个路边摊,掏出一沓现金结账,弹幕里直接炸了:“2025年了谁还带这么多现金啊?怕不是刚从19年前穿越来的?”抄细节没问题,但得看合不合咱这儿的生活逻辑啊,硬搬过来就成了悬浮剧。

原创情节更是一言难尽。

有段“红绿墙争执”的戏,甲方非要把墙刷成红绿撞色,俞瑜气得跳脚,说违反色彩心理学。

本来挺好的冲突点,结果编剧非要加段“黑白立牌色彩理论”,讲得云里雾里,弹幕飘过一片“听不懂但大受震撼”。

后来俞瑜还跑到酒店后厨给甲方煮打卤面,说是“用美食化解矛盾”,这剧情看得人一愣一愣的建筑师跨界当厨子,合着设计师的专业尊严全靠一碗面撑着?微博上#设计师该不该下厨#这话题都吵到1.2亿阅读量了,多数人觉得:“这不是接地气,是瞎编。”

剧情抄得再像,人物立不住也是白搭。

这剧里的角色,跟19年前的原版比,简直像被磨平了棱角的鹅卵石。

原版桑野是个典型的“反社会人格”,说话带刺,拒绝社交,连同事借钱都能怼回去:“你的婚外情凭什么要我买单?”这股子拧巴劲儿,反而让人觉得真实。

可俞瑜呢?霍建华演得倒是努力,想往“傲娇”上靠,结果成了“装X”。

同事借钱那段,俞瑜慢悠悠数着钱,来句“看你可怜,拿去花”,那优越感都快溢出屏幕了。

本来想夸夸霍建华的演技,毕竟当年徐长卿也是白月光,但看了几集俞瑜,总觉得换了身衣服还是那个仙风道骨的道长,没演出建筑师的拧巴劲儿。

弹幕里老有人刷“徐长卿走错片场了”,这也不能全怪演员,剧本给的人设就没棱角,演起来能不同质化吗?

主角没亮点,配角更惨。

原版里邻居阿满阿姨,天天为房租发愁,买棵白菜都要比价,那是日本泡沫经济后遗症的真实写照。

到了翻拍版,邻居夏小满成了宠物博主,天天抱着猫晒朋友圈,除了贡献几句“俞老师好帅”,没一点存在感。

妹夫角色更离谱,原版里中川的婚外情线索,藏着对婚姻制度的反思;翻拍版改成“红白喜事都来借钱”,借完钱就没下文了,这剧情删得也太干净了。

最工具人的是费启鸣演的学徒沈武,全程跟在俞瑜后面“老师说得对”“老师好厉害”,豆瓣热评有句扎心的:“这角色唯一作用就是捧哏,比相声里的于谦还工具。

”B站弹幕词云分析,“装X”俩字出现237次,“尴尬”189次,观众眼睛是雪亮的,角色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角色和剧情都拉胯,说到底还是本土化没做好。

19年过去了,社会环境早变了,翻拍剧却还在用老眼光看问题。

19年前《不能结婚的男人》火,是因为那会儿日本30岁未婚率快到50%,“不婚主义”是社会热点,桑野的“不想结婚”,藏着对传统婚姻的质疑。

可现在咱这儿呢?美团报告说独居人口都9200万了,“单身经济”火得很,大家对“单身”的态度早从“不正常”变成“我乐意”。

结果翻拍剧还在暗示“单身是病,得治”,俞瑜每次拒绝相亲,都要被亲戚催“老大不小了别挑了”,这价值观也太落后了吧?

如此看来,翻拍不是不能做,但得先搞明白,咱们翻拍的是故事壳子,还是故事里的人怎么活着。

2017年《深夜食堂》翻拍失败,就是因为连章鱼小香肠都要抄,没考虑中国人晚上爱吃烧烤撸串。

2022年《垫底辣妹》翻拍成功,是因为它把日本高考改成了中国高三生活,刷题、模考、家长唠叨,全是咱熟悉的细节。

可现在的翻拍剧呢?骨朵网络影视报告说2024年国产剧翻拍失败率68%,为啥还前赴后继?有编剧朋友私下说:“平台催得紧,15天就要出改编大纲,哪有时间做田野调查?抄原版最省事儿。

”这话听着无奈,但观众不买账啊。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72%的人觉得“翻拍该保留精神内核,不是抄细节”。

霍米·巴巴那套“第三空间”理论说得好,跨文化改编得找到两种文化的中间地带。

19年前的日剧讲的是“不想结婚”的反抗,现在的国产剧该讲“选择单身”的自由,这内核不变,细节咋改都行;内核跑偏了,抄再多现金支付、音像店场景,也只是东施效颦。

《他为什么依然单身》的翻车,不是翻拍这条路走不通,是创作态度出了问题。

与其像素级搬运剧情,不如沉下心来问问:这个故事在今天的中国,该怎么讲才动人?毕竟观众想看的,从来不是19年前的复刻版,而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