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不光我们自己刷得上头,好莱坞大佬、印度厂商都扎堆进来分蛋糕,这阵仗真是几年前没预料到的。
文┃小夏
编辑┃叙言
中国短剧这股风,已经刮遍全球了。
现在不光我们自己刷得上头,好莱坞大佬、印度厂商都扎堆进来分蛋糕,这阵仗真是几年前没预料到的。
本来以为好莱坞只会拍超级英雄大制作,后来发现他们是真的被逼到墙角了。
疫情之前,《复仇者联盟4》狂揽28亿美元票房,那会儿谁能想到,之后北美上映的影片数量会从800多部降到100部左右。
2023年的编剧和演员工会双罢工,更是让整个产业停摆了半年。
人才流失、项目难产,传统巨头市值跌得厉害,反而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赚得盆满钵满。
无奈之下,好莱坞只能把目光投向短剧。
2025年8月,迪士尼前高管贾娜・维诺格雷德搞了个AI短剧平台MicroCo,核心团队全是顶级影视公司出来的。
10月份更热闹,前米拉麦克斯CEO比尔・布洛克推出GammaTime,还拿到了金・卡戴珊等明星的1400万美元投资,专门做高品质罪案短剧。
福斯娱乐干脆直接收购乌克兰的短剧公司,计划拍200部竖屏短剧。
Netflix也没闲着,早就推出了两个短剧专区,一个专门放中国改编的,一个做自有IP。
短剧对好莱坞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成本低、周期短,还符合现在年轻人碎片化的观看习惯,不选它选谁呢?
好莱坞忙着转型,其他国家也没闲着,印度的表现简直让人意外。
2024年12月,印度的KukuFM推出了短剧平台KukuTV,本来以为只是小打小闹,没想到四个月就登顶印度AppStore,还让印度在2025年7月成了全球短剧下载量第一的国家。
KukuTV的底气来自母公司KukuFM,这个平台有上千万付费用户,创作者超过1万名。
更关键的是,印度拍短剧成本极低,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一部短剧2万美元就能搞定。
中国的公司也跟他们合作,给他们提供短剧内容,中文翻译剧在印度比本土剧还受欢迎,古装、修仙这些题材,印度观众还挺买账。
除了印度,乌克兰的MyDrama、韩国的Vigloo也都在发力。
MyDrama还被福斯收购了,打算用AI互动角色吸引观众。
如此看来,全球短剧市场已经不是中国平台一家独大,各国都在抢这块肥肉。
虽然现在竞争者越来越多,但中国短剧的领跑地位暂时还没人能撼动。
核心原因就是我们有完整的供应链,从编剧、拍摄到后期制作,一套流程下来又快又好。
别的国家可能还在琢磨怎么写剧本,我们这边已经批量产出了。
而且中国短剧的内容质量确实能打,题材丰富,悬念设置也到位。
就像ReelShort的原创短剧,还拿了美国的泰利奖,这可不是吹出来的。
另外,我们的技术也给力,AI翻译、智能配音这些工具,让短剧能快速适配不同国家的语言,大大提高了出海效率。
中国短剧能走到今天,不是偶然。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我们土壤,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给了我们底气,还有那些贴合观众心理的故事,这些都是其他国家短期内学不来的。
更何况,我们的平台早就布局全球,在很多市场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
不过,现在赛道越来越挤,挑战也越来越多。
本土平台越来越强,他们更懂当地的文化和观众喜好,光靠译制剧跟他们竞争,怕是越来越难。
而且不同国家的监管政策不一样,合规风险也是个麻烦事。
如此看来,中国短剧要想一直领跑,必须从“铺货”改成“精品化”。
不能再追求数量,得好好打磨剧本,打造一些能真正打动全球观众的作品。
同时,还要跟当地的创作者合作,搞本土化创作,这样才能扎根当地市场。
全球短剧市场的渗透率还很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毫无疑问,中国短剧已经成为全球娱乐产业的新标杆,就像当年的好莱坞、韩剧一样,影响着全球的内容创作风向。
但能不能一直走下去,走得更远,关键还得看后续的转型和创新。
中国短剧的出海故事,才刚刚进入高潮部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请知悉。
来源:澜史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