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官宣时,杨幂、刘诗诗、成毅这些顶流名字一出来,热搜就没停过,粉丝喊着“国漫之光照进影视圈”。
全球观察者深度出品
纵横寰宇,洞察时代风云
大家好欢迎收看【国际协作站】
《狐妖小红娘》影视化三部曲播完了。
去年官宣时,杨幂、刘诗诗、成毅这些顶流名字一出来,热搜就没停过,粉丝喊着“国漫之光照进影视圈”。
结果呢?收官时连个像样的热搜都蹭不上,豆瓣评分最高的《淮水竹亭》才6.3分,《月红篇》直接跌到5.0分。
这落差,比涂山苏苏的法术还不稳定。
按理说,大IP+顶流演员,怎么着也该是爆款配置。
可观众不买账,问题到底出在哪?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这《狐妖》影视化的跟头,到底给古偶剧行业提了个什么醒。
先看数据。
《月红篇》播出时,站内热度破9000的消息刷了屏,片方赶紧发通稿吹“年度爆款”。
可云合数据显示,它的集均V30才1355万,还不如同期一部小成本网剧《我的阿勒泰》。
这就像商家喊着“万人疯抢”,结果货架上的货根本没动几箱,尴尬不?
数据掺水还能糊弄一时,口碑崩了可就藏不住了。
打开《狐妖》的评论区,十条有八条在吐槽“没CP感”。
杨幂和成毅演的东方月初、涂山红红,明明是原著里生死相随的CP,到了剧里像刚认识三天的同事,连牵手都透着客气。
观众看古偶图啥?不就图个嗑糖嗑得上头吗?这对CP愣是把“千年虐恋”演成了“职场同事下午茶”。
剧情魔改更让原著粉破防。
原著里“王权富贵万剑穿心只为清瞳”的名场面,多少人看一次哭一次?剧版改成了“万剑齐发打小怪,清瞳在旁边喊加油”。
本来该是全剧高光,结果成了“快进键预警”。
有原著粉吐槽:“还不如我自己翻漫画看,至少眼泪没白流。”
演员粉丝也闹翻天。
《天地剑心》里,成毅粉丝说男主后期戏份少得可怜,女主却一路开挂叠buff;女主粉丝委屈,说自家艺人明明很努力,锅都甩给魔改剧情。
两边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一致把矛头对准了编剧。
这锅编剧确实得背,但选角时就没想过,30+的演员演十几岁的少年少女,本身就容易出戏吗?
不是所有漫改剧都这么惨。
《异人之下》第一季8.2分,《棋魂》8.6分,人家怎么就成了口碑黑马?秘诀就俩字:会改。
《棋魂》刚播时,褚嬴的造型被骂“太娘”“不像古人”,但剧情愣是把观众拉了回来。
时光和褚嬴的师徒情,那种对围棋的热爱和传承,拍得比原著还动人。
观众是来看故事的,不是来看cosplay的,这点《棋魂》拎得清。
《异人之下》更绝。
张楚岚的“不摇碧莲”,冯宝宝的“阿威十八式”,还原度高到原著粉拍大腿。
就算前期妆造被吐槽“廉价”,但世界观一铺开,人物立住了,观众立马真香。
它证明了,漫改剧不用追求“百分百还原”,但核心的魂不能丢。
再看《狐妖》,改编简直是“反向操作”。
原著里每个故事都藏着对“情”的理解,王权富贵的“道心”成长,东方月初的“自由与责任”,这些内核全被改没了。
剧版把剧情抻成36集,加了一堆无关紧要的配角戏,主线反而支离破碎。
本来想靠时长撑热度,结果把观众耐心全磨没了。
人物塑造也拉胯。
原著里王权富贵是“锦衣玉食的囚徒”,内心破碎又坚定,对清瞳的怜悯是他人性的微光。
剧版里,他成了“只会打打杀杀的工具人”,打戏拍了十集,观众愣是没看出他为啥突然爱上清瞳。
人物没了魂,剧情再热闹也是空壳子。
《狐妖》的失利,其实是整个古偶剧行业的缩影。
这几年,古偶剧好像走进了死胡同,IP+流量的公式用了又用,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
打开视频平台,十部剧有八部是古偶,题材撞车、剧情雷同。
今天你演战神,明天我演仙尊,后天他演魔尊,换汤不换药。
观众看得脸盲,自然也就懒得买单。
粉丝经济也帮了倒忙。
以前古偶剧还讲究“路人盘”,现在一门心思讨好粉丝。
为了满足粉丝“自家哥哥姐姐必须美美的”“戏份必须最多”的要求,剧情可以改,逻辑可以不要,结果呢?粉丝是开心了,路人观众全跑了。
《狐妖》的弹幕里,“哥哥好帅”“姐姐好美”的评论刷屏,可讨论剧情的没几条,这剧能火才怪。
说到底,古偶剧要想活下去,还得回归内容本身。
别总想着“为爱黑化”“误会八百集”,观众早就看腻了。
学学《甄嬛传》,人家也有宫斗有感情,但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剧情环环相扣。
古偶剧不是不能谈恋爱,是要把恋爱谈得有层次,把人物写得立得住。
《狐妖小红娘》影视化的跟头,摔得不算冤枉。
它告诉行业,流量、IP、顶流班底,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真正能留住观众的,永远是好故事、好人物、好感情。
希望以后的古偶剧别再走老路了,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用脚投票的权力,永远在我们自己手里。
来源:国际协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