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谈《北上》改编:为作品插上翅膀,助其越飞越高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6 18:07 1

摘要:作为作者,该如何看待剧集的改编?什么是好的影视化改编?26日上午,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徐则臣来到成都,以自己的《北上》改编为例,和作家罗伟章、编剧李亚玲以及学者骆平等人,畅谈文学与影视的跨界叙事。

近年来,随着《平凡的世界》《人世间》《北上》等严肃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厚度、内涵又让观众看到了纯文学作品的魅力。

作为作者,该如何看待剧集的改编?什么是好的影视化改编?26日上午,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徐则臣来到成都,以自己的《北上》改编为例,和作家罗伟章、编剧李亚玲以及学者骆平等人,畅谈文学与影视的跨界叙事。

对谈现场

从小说到电视剧、音乐剧、话剧

作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小说《北上》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的“秘史”。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命运、追寻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

今年3月,改编自《北上》的同名电视剧播出。相比小说,剧版《北上》将人物、故事全部删繁就简,主要围绕运河边花街六位性格迥异的少年展开,讲述他们从青涩童年到北上创业,最终回归家乡助力发展的成长历程。

事实上,《北上》不仅改编成电视剧,还被改编成音乐剧、话剧,同名话剧还在不久前获得文华剧目奖。

“很多朋友问我,到底喜欢哪种改编?我的回答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我都很喜欢。”在徐则臣看来,《北上》的三种改编形式各有千秋,但都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比如剧集的创作,编剧赵冬苓在翻阅了大量关于运河的小说,并在实地采风后才最终接手。导演姚晓峰是业内知名导演,本身又是江苏人,“我觉得姚导对运河的认识跟我有很多相契合的地方,对水也很有感情,所以交给他,我很放心。”

徐则臣

徐则臣还提到一个细节。《北上》制片方很早就邀请胡军出演剧中的船老大,但胡军表示对船上的生活、工作不太了解。制片方在搭好景后,又邀请他到实地来看看。到了现场后,胡军感叹,在这里他根本不需要演,只要按部就班认真生活就可以了。

改编就是“为作品插上翅膀”

在徐则臣看来,作为一名作家,要对自己作品改编持开放的态度。同为创作者,徐则臣充分尊重每一位创作者的表达,何况改编为影视剧或舞台剧,往往涉及一个创作团队,“只要能自圆其说,能够自洽,符合逻辑,而且大家都很认真创作,我认为就是一个成功的戏。”

作家罗伟章也同意徐则臣的这一观点。他以自己作品《谁在敲门》改编的话剧为例,“很多人问我,改到什么样是你可以接受的。我的回答是:什么样的改编我都可以接受。因为不是我在改,是你们在改,想怎么改是你们的权利。我觉得重要的是改编者或者说另外一种艺术的创作者他们的追求和能力,这个才重要。”

罗伟章

李亚玲认为,越是一流的小说,改编难度越大,因为文字与影视作品是完全不同的载体。她用生动的比喻解释:“小说《北上》像一座完整的森林,构建了庞大生态来表达‘春天’;而影视改编如同插花艺术,需从森林中撷取素材重新组合,局部的插花作品与完整的森林生态,表达的‘春意’必然不同。”

李亚玲

作家、学者骆平表示,戏剧理论有一个概念叫“立主脑”,《北上》小说的“立主脑”是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民族命运的宏大关切;剧版则强调青年的奋斗与国家命运、民族兴衰的关系,“我们看到其实是同一个主脑,只是以不同的媒介形式呈现。”在她看来,这样的改编思路为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提供了有益视角。

学者骆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严肃文学作品正在被影视化,比如《战争和人》正在筹备,《风禾尽起张居正》确定由胡歌出演。在徐则臣看来,越来越多严肃文学作品得影视化改编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他看来,改编的意义重大,对作品来说,都是在不断扩大它的内涵和外延,“改编其实就是给它插上更多的翅膀,带着这个小说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编辑 苏静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