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看过很多遍《步步惊心》。几乎每年冬天都会打开它,有时候是完整地重温一遍,有时候只是挑几个片段回味。
我看过很多遍《步步惊心》。几乎每年冬天都会打开它,有时候是完整地重温一遍,有时候只是挑几个片段回味。
20多岁的时候,痴迷于那种千回百转的虐恋,觉得只有这样的波折才配得上爱情的重量。如今30多岁再看,却只觉得喘不过气。爱得这么累,不如就算了吧。
原来听“甜蜜的负担”这种话,重音总落在「甜蜜」上,觉得再苦再累,只要是为了爱情,都值得。可现在,我更多地看到了「负担」二字。
那些压在生命里的重量,即便披着爱情的外衣,也让人难以承受。
爱一个人,如果让自己和别人都如此痛苦,不如各自放手,去拥抱生命中那些轻松就能获得的美好。
年轻时,我们总在寻找那个能陪我们对抗全世界的人,仿佛只有这样,爱情才够壮烈,才够刻骨铭心。
可现在,我更倾向于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感情。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强扭的瓜不甜”。爱情也一样,勉强来的,终究不是滋味。
关于帝王之爱。
昨天刚好看到八爷的一段戏,突然脑海里冒出来“帝王之爱”这四个字。
八爷因为若曦进宫分配本来已经做好了筹谋,可福晋明慧暗中做了手脚,导致若曦被分去了康熙身边,八爷因此疏远明慧。
这一集明慧求和,八爷看到明慧的手伤了,一问之下方知是为他炖汤烫伤的,就把干预若曦分配的这件事翻篇了。
一碗汤,就抵消了足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转折。
这样的爱,未免太廉价。
这既是对若曦的不爱,也是对明慧的不尊重。
他说对明慧说,她永远都是自己的福晋。可明慧要的,从来不是这个名分啊!
哪怕不给她,只是能懂一点也好啊!
四爷呢?若曦死后,他最后的崩溃,会因为谁的一碗汤就过去了吗?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就只配得起一场哭戏?
后来,再听四爷对若曦曾经的告白:“有些事情,不是你起的头,但也不是你说结束就能结束的。”都觉得讽刺。
一个人连说结束的资格都没有,还谈什么爱情?
如果所谓的霸道总裁强制爱,是从剥夺一个人的尊严开始的,剥夺一个人对生命的选择权开始的,那真的大可不必。
哪怕是“霸总”,爱的前提也应该是【爱】,而不是【霸】。
爱里面,至少要有一些不计回报的付出。
这一点明慧做到了,即便她知道八爷不爱她,却依然为他打理后院,为他奔走挡刀,为了八爷,她可以和若兰讲合,可以劝若曦下嫁,这些对她全无好处的事,她做,只是愿他好。
这才是爱——不是【我要你属于我】,而是【我希望你幸福,哪怕这幸福里没有我】。
关于若曦和四爷之间是一场误会。
一开始若曦因为是穿越过来的现代人,熟悉历史,知道四爷会成为大清天子,所以对他格外关注和关照,为他准备的一切都按照四爷的喜好来,这让四爷以为若曦喜欢他,进而反观了她,觉得若曦很【特别】。
若曦的灵动、倔强、不按规矩出牌,激发了他隐藏的柔软,他从小不被重视,习惯了冷漠,若曦的不同让他觉得自己也可以被看见、被重视。
于是,四爷自以为是地轻薄了她,被若曦拒绝,从而激发了他的征服欲,变成了一种【你不从,我偏要】的攻坚克难模式。
他要证明自己能得到这个【不一样】的女子,就像证明自己能夺得皇位。
若曦呢?她对四爷的爱,更像【自我感动的执念】。
她在辛者库洗了十年衣服,以为是为了四爷,可四爷要的是皇位,并不是她的守候。
这更像是一种【自苦】。
年轻时总觉得,一起淋过雨就是爱。现在这些浪漫的场景,真的比不上一块饼的温暖。在饥饿的时候,一块饼能救命,而一起淋雨,可能只会双双感冒。
爱,需要共同经历风雨,需要一起面对生活的琐碎。
若曦和四爷之间,有过什么共同的经历吗?他们真的把彼此放在了生命的重要位置吗?
若曦陪四爷熬过夜、挡过刀吗?没有。
四爷为若曦放弃过权力、争过自由吗?也没有。
他们只是把各自的苦难、蛰伏、不甘心,投射在了这份并不存在的爱情之上,然后越放越大,最后成了一个【大遗憾】。
四爷当上皇帝之后,他不愿意为若曦放那些人一条生路,若曦也不愿意为了四爷而放弃对旁人的执着。
爱是常觉亏欠,可他们之间,却看不到这种亏欠。没有那种“在彼此生命里的关键时刻,我没有做点什么”的惶恐。他们只是用对方来填补自己生命特定时光里的幻觉和空虚。
他们都在坚持自我,却忘了爱里最珍贵的,是妥协。
社会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晕轮效应】,我们容易把某人的某个特点放大,认为他「全好」或「全坏」。
若曦和四爷,就是被晕轮效应迷惑了。四爷觉得若曦「特别」,若曦觉得四爷「懂她」,可他们爱的,从来不是真实的对方,而是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恋人。
爱是常觉亏欠,而不是互相消耗。
来源:欢乐英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