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枭起青壤》张俪“林喜柔”演技力压热巴,“血囊”梗火爆全网!
《枭起青壤》的“演技修罗场”:当流量撞上戏骨,谁主沉浮?
近期,由迪丽热巴、陈星旭主演的《枭起青壤》无疑成为了话题中心,其爆火之势,除了顶级流量的号召力与原著IP的深厚底蕴,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演技”的广泛讨论。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担纲女主角的迪丽热巴,其表现被不少观众认为,在张俪等一众老戏骨的衬托下,竟“被压了一头”。这并非简单的“拉踩”,而是当下影视圈一个值得深思的缩影:当精心搭建的流量大厦,遭遇真正的“演技修罗场”,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 预期与现实的错位:主角光环下的“新兵蛋子”既视感
《枭起青壤》的导演或许未曾料到,自己费心拉来的一众实力派演员做配角,本意是为剧集品质保驾护航,结果却在他们出场时,几乎将女主角迪丽热巴“秒成了新兵蛋子”。这种观感上的错位,恰恰构成了剧集最真实的讨论热点。
迪丽热巴作为当之无愧的顶流,其过往角色如凤九、乔晶晶等,都已深入人心。她拥有极高的国民度、靓丽的外形和稳定的表演输出。在《枭起青壤》中,她所饰演的角色无疑承载着推动主线、串联各方势力的核心功能,她的表现是合格且卖力的。然而,问题或许正出于此——在一种工业化、标准化的“主角表演”范式下,她的努力有时显得过于规整,少了些角色灵魂深处应有的、未经雕琢的野性与复杂。当她的表演被置于一群“戏骨”中间时,那种程式化的痕迹,在与对手演员即兴、沉浸的碰撞中,便不免显得有些单薄。
这并非迪丽热巴个人的不足,而是许多流量型演员在转型或挑战高难度剧作时共同面临的困境。他们习惯了在聚光灯中央,承载着最多的镜头与期待,但有时,这种“承载”反而成为一种束缚,让他们难以像配角那样,可以毫无包袱地、彻底地“钻进”一个角色的皮囊里。
二、 配角天团:何为“戏骨入魂”?
如果说主角是撑起剧集故事的骨架,那么《枭起青壤》中的配角们,则是为其注入灵魂与血肉的关键。他们用教科书级别的表演,为观众具象化了什么叫“戏骨入魂”。
张俪饰演的林喜柔,无疑是本剧最大的意外之喜。这个角色绝非脸谱化的反派,她的可怕在于其阴湿的压迫感与情感的复杂性。张俪的表演,精妙在于“控制”与“失控”的毫厘之间。
网络上热议的“饭桌戏”堪称经典:当她听到养女拒绝自己的要求时,没有咆哮,没有摔杯,只是脸色“骤然大便”(应为“大变”),那种由内而外的冷意与失望,让空气瞬间凝固。她直勾勾地目视养女,嘴角或许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但眼神里已全是将人吞噬的寒冰。这种“平静下的惊雷”,比任何外在的嘶吼都更具穿透力。
另一场与养子的对话,她轻飘飘地问出一句:“那你对他感兴趣吗?”语调平稳,甚至带着一丝慈母般的关切,但话里话外弥漫的控制欲与试探,瞬间将压迫感拉满,让荧幕前的观众都忍不住手心冒汗。张俪成功地让林喜柔成了一个让人既恐惧又忍不住探究的矛盾体。剧外,她分享“血囊”手机壳,笑称“我自己都害怕我自己”,这种反差萌更印证了她已与角色完全共情,达到了“沉浸式演技”的至高境界。
好的表演,无需台词堆砌。田晓洁的表演便是如此。他无需嘶吼飙血来彰显存在感,仅仅是戴着鸭舌帽,在某个关键时刻抬头的瞬间,一个眼神就够了。那眼神里,可能混杂着历经沧桑的疲惫、深藏不露的算计、或是瞬间迸发的杀意。观众能从这个眼神里,瞬间读懂这个人物背后的故事与危险性。这就是“戏骨”的功力,他们相信自己的眼神和微表情能传递信息,也相信观众能够接收得到。
师悦玲饰演的芦姐,表面上是迪丽热巴的保姆,负责照料日常起居。可她说话时的一颦一笑,总让人觉得不那么简单。那种亲切中带着一丝审视,温顺下藏着几分莫测,让观众不由自主地产生怀疑:“她到底是哪边的?”师悦玲用极其生活化的表演,在最寻常的对话里,埋下了最吊人胃口的悬念。她让观众明白,真正的戏,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日常之下。
《枭起青壤》的现象,不应被简单地解读为“流量失灵”或“戏骨碾压”。更深层次的启示在于,它揭示了一种理想的剧集制作模式:流量与戏骨,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迪丽热巴与陈星旭的加盟,为《枭起青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与讨论量,这是剧集能够“出圈”的基石。没有这块基石,配角演技再好,也可能只是一部在小圈层内自嗨的“遗珠”。而张俪、田晓洁、师悦玲等老戏骨的出色发挥,则极大地提升了剧集的艺术质感与观赏价值,他们将流量吸引来的观众牢牢留住,并通过精湛的演技制造出源源不断的话题,反哺剧集的热度。
“血囊”梗的火爆,从剧中蔓延到现实,正是这种共生关系的最佳例证。是张俪的沉浸式演技,让“林姨”和“血囊”拥有了生命,成为了社交媒体的爆点;而剧集的超高流量,又让这个梗得以迅速传播,成就了演员与角色的互相成就。
《枭起青壤》的这场“演技修罗场”,对行业而言是一剂清醒剂。它告诉所有制片方与导演:追求流量本无可厚非,但若想成就一部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推敲的经典,必须尊重表演艺术本身。与其将宝全押在流量明星身上,不如好好挖掘、善用那些低调的实力派。他们或许没有惊人的微博数据,但他们拥有为作品“添砖加瓦”、“点石成金”的能力。
一部好剧的诞生,需要流量的“火”来点燃关注,更需要戏骨的“薪”来持续燃烧,照亮作品的深度与灵魂。《枭起青壤》的成功,正是这种“火”与“薪”完美结合的典范。希望未来的影视市场,能出现更多这样的“修罗场”,让观众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饱览一场真正的演技盛宴。
来源: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