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导演进军古偶!用新玩法破局,改写行业困局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5 20:01 1

摘要:家人们,小锐发现2025年的古偶市场实在让人提不起劲,30余部新剧扎堆上线,真正能让人从头追到尾的不足3部,多数剧集要么剧情老套得没新意,要么镜头敷衍得没质感。

家人们,小锐发现2025年的古偶市场实在让人提不起劲,30余部新剧扎堆上线,真正能让人从头追到尾的不足3部,多数剧集要么剧情老套得没新意,要么镜头敷衍得没质感。

更有意思的是,当港导渐渐淡出视线、内地资深导演难破创作瓶颈时,一批从短剧赛道跑出来的导演突然杀进了古偶圈。

知竹凭《入青云》一战成名,曾庆杰跨界长剧口碑不俗,于正甚至直接签下短剧导演张之微拍新剧,这些半路出家的短剧导演,真能盘活这死气沉沉的古偶市场吗?

2025年的古偶市场一边是“播放冷清”的窘境,30余部新剧里仅有《凡人修仙传》《藏海传》等少数作品豆瓣评分破7分,多数剧集播完连点讨论度都没留下

另一边却是“导演话题热”,尤其是多位演员同时出现在多部剧中,直观对比让观众对导演的吐槽和期待双双拉满。而在这场导演话语权的争夺战中,短剧导演的异军突起算是最让人意外的亮点。

最典型的就是90后导演知竹,她本来是做古风摄影的,最擅长用打光和后期放大演员的颜值优势。

《入青云》首播时,“知竹镜头下的卢昱晓”直接冲上热搜,和郭敬明镜头下的形象对比鲜明,硬生生靠“拍人美学”撑起了剧集初期的热度。

更难得的是,这部剧没执着于宏大的仙侠设定,反而把重心放在了CP互动上,恋爱过程细腻又真实,情欲戏份贴合女观众期待的“女凝视角”,唯美又不越界,最后成了年度黑马。

这可不是个例,曾庆杰从短剧转型长剧后,一直保持着短剧特有的快节奏和强冲突感,他的作品在短视频平台的爆款切片转化率特别高。

被于正挖掘的张之微,凭着爆款横屏短剧《执笔》的创作经验接手古偶《玉茗茶骨》,仅曝光的路透片段就因“镜头氛围感”收获不少好评。

资本的嗅觉向来敏锐,优酷扶持的89年导演钟青,不仅拍了腾讯视频的《百花杀》,还官宣了爱奇艺的《嫡谋》,三大平台争相合作,足以见得短剧导演现在有多受市场认可。

短剧导演的走红可不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如今的古偶观众早就不满足于“俊男美女+仙侠壳子”的老套路了。他们既需要能快速抓住注意力的名场面,又渴望有共鸣感的情感表达,而短剧导演刚好踩中了这些需求点。

短剧篇幅短,逼得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打造出有吸引力的CP互动,而且常年依赖短视频传播,让他们对“镜头巧思”“百万转场”这类能抓人的元素驾轻就熟。

这些恰恰是当下古偶最缺的能力,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2025年出圈的古偶爆款切片中,有超过60%来自短剧出身的导演作品,他们的创作逻辑天生就适配现在的传播环境。

短剧导演的崛起背后,是古偶市场导演格局的大洗牌。曾几何时,港导凭着成熟的拍摄经验在古偶领域占据半壁江山,但2025年的数据却给出了明确信号。

全年播出的30余部古偶中,港导作品仅7部,其中林玉芬的《无忧渡》还是2022年拍摄的积压剧,港导的主导地位早就不复存在了。

唯一有两部新作的港导是朱锐斌,他执导的《白月梵星》《一笑随歌》都是杀青不到一年就上线的新剧,能看出他在行业内的B端地位依然稳固。

不过即便《一笑随歌》因“节奏爽利、故事完整”收获好评,朱锐斌被粉圈调侃的“朱大灯”标签还是没摘掉,港导整体“套路化创作”的印象也没能彻底扭转。

何澍培的《千朵桃花一世开》、李慧珠的《朝雪录》、蒋家骏的《锦月如歌》都表现平平无功无过。

74年生的陈家霖作为《陈情令》《神隐》的代表作导演,新剧《榜上佳婿》却被找出多个穿帮镜头,让观众直呼“该让位给年轻人了”。

港导式微的同时,内地导演全面接棒,但队伍内部却良莠不齐,50后的郑晓龙、60后的杨阳凭着正剧创作积累的质感把控能力,分别拍出了豆瓣7.1分的《藏海传》和7.5分的《凡人修仙传》,用实力证明了资深导演的功底。

80后中生代里,邓科一人交出《大奉打更人》《折腰》《与晋长安》三部作品,尹涛的《仙台有树》《暗河传》、郭虎的《念无双》《书卷一梦》都实现了口碑回升,成了市场的中坚力量。

但也有不少内地导演栽了跟头,《镇魂》导演周靖韬在《一念关山》后身价暴涨,今年的《山河枕》却因抠图感重、慢镜头过多饱受诟病。

郭虎的副手任海涛师从林玉芬,却没能继承师傅的审美,独立执导的两部古偶都充满塑料感。拍过《夏花》的陈宙飞跨界大型古偶后,作品却显得“港里港气”,完全没了自己的风格。

这也说明一个事儿,古偶的“流水线顽疾”和导演出身没啥关系,不管是港导还是内地导演,要是跟不上观众需求的变化,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而粉丝群体的“监工”行为,更让导演的能力短板无处遁形,从拍摄阶段的路透妆造监督,到接戏阶段的幕后组局干预,粉丝对剧集质量的高要求,进一步加速了导演行业的“优胜劣汰”。

好导演的新密码

短剧导演的成功不仅改写了古偶导演的格局,更重新定义了“好古偶导演”的评价标准。

在影视寒冬背景下,流量演员和资本都承受不起扑剧的代价,观众的选择也越来越挑剔,这就要求导演必须具备“精准击中需求”的核心能力,而这刚好是短剧导演的长项。

首先是“造CP能力”,这已经成了古偶破圈的关键。如今的古偶市场,“剧爆人爆”的传统模式越来越难实现,CP造星反而成了主流。

演员戏内默契互动、戏外积极营业,往往能带动剧集热度,知竹最厉害的地方就在这儿。

《入青云》中男女主的恋爱戏份不拖沓、不搞工业糖精,从暧昧试探到深情相守的每一个细节都戳中观众,这种“会谈恋爱”的叙事能力,让剧集在设定不算新颖的情况下依然收获高口碑。

影游《盛世天下》的成功也证明,只要CP感塑造到位,即便题材跨界,也能吸引大量观众买单,其次是“镜头传播力”,短视频时代的古偶早就不是“拍给电视观众”那么简单了。

社交媒体成了古偶宣发的主战场,能不能产出“百万转场”“镜头美学”类的爆款切片,直接决定了剧集的传播广度。

杨龙凭《雁回时》成功打入古偶市场,核心就是他的镜头美学备受认可,每一帧画面都兼具美感与故事性。

侣皓吉吉、曾庆杰等导演的作品之所以能在短视频平台反复刷屏,就是因为他们懂得用创意构图和流畅衔接制造记忆点,让观众在碎片化时间里被吸引,进而产生追更的欲望。

最后是“落地执行力”,古偶创作既要避免“悬浮套路”,又要兼顾“质感呈现”。朱锐斌的口碑回升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位曾因“魔鬼运镜”被百家讨伐的导演,今年凭着《一笑随歌》打了翻身仗。

除了剧情节奏把控到位,李沁稳定的颜值状态也让剧集跳过了“拍人好不好看”的争议,得以专注故事本身。

丁梓光执导的《国色芳华》即便剧情遭到诟病,但其精良的质感依然获得认可,这也证明古偶观众对“落地质感”的重视。比起空泛的仙侠设定,扎实的服化道、贴合角色的演员塑造,更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这些能力其实不是短剧导演专属,但他们在短剧创作中反复打磨的“精准高效”特质,刚好适配了当下古偶市场的需求。

比起部分长剧导演“重情怀轻市场”“重设定轻细节”的创作思路,短剧导演更懂得“观众要什么就给什么”,这种务实的创作态度,让他们在古偶赛道快速站稳了脚跟。

来源:科技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