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插广告”悄然重启,“单一货架”向“多元菜单”转变,“广电21条”政策落地推进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5 18:39 1

摘要:近日,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四喜》《隐锋》中首次出现30秒中插广告,标志着消失十余年的电视剧中插广告正式回归荧屏,引发业界关注。这一变化源自今年8月广电总局印发实施的《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业内称为“广电21条”),

近日,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四喜》《隐锋》中首次出现30秒中插广告,标志着消失十余年的电视剧中插广告正式回归荧屏,引发业界关注。这一变化源自今年8月广电总局印发实施的《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业内称为“广电21条”),其中明确提出试点实行电视剧中插广告,每集时长不超过30秒。

中插广告重启只是“广电21条”诸多引人注目的举措中的一项。这套涵盖21条改革措施的政策组合拳,被视为对广电行业多重挑战的系统性回应,是一次直面行业痛点的深度“松绑”。

“无中插”看剧模式被打破

电视屏幕上,剧情推进到关键节点时突然切入广告的场景,曾是十多年前电视观众的集体记忆。在2011年“限广令”出台前,各大电视台在剧集中频繁插播广告,有的一集插播数次广告,总时长惊人,“一集剧情被切成好几段”“广告中插播电视剧”成为当时观众的普遍吐槽。这种无序状态促使监管部门出手整顿,明令规定电视剧每集中间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历经十余年严格管控,电视剧“无中插”模式在今年迎来重大政策调整。随着8月“广电21条”的出台,执行多年的“限广令”实现突破,新规允许在每集电视剧中间插入一次不长于30秒的广告。

11月19日,央视八套晚间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四喜》首现中插广告

记者观察发现,本次央视试点展现出全新的管理思路。以《四喜》为例,自11月19日起,该剧每集在播出至约一半处插入30秒广告,且多数选择在剧情过场画面中切入,最大限度减少对观剧连贯性的影响,广告画面一侧还醒目标注着30秒的倒计时。在内容构成上,30秒广告时段通常包含两条商业广告。值得一提的是,从11月20日起还在广告时段内加入了5秒公益广告内容,体现了商业与公益相结合的探索思路。

从观众体验角度看,此次中插广告的回归虽然打破了“无广告看剧”的习惯,但也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接受度。半分钟的广告时长被精心控制在多数观众可接受的“心理阈值”内,既避免观众完全脱离剧情,也不易引发强烈反感。政策设计保持了必要审慎,“试点实行”“每集不超过30秒”“经总局批准后方可实施”等限制,体现了边试行、边完善的务实态度,在最小化干扰的前提下为内容价值变现开辟有限空间,避免重蹈过去中插广告泛滥无序的覆辙。

中插广告的规范回归,也将促进台网之间的公平竞争。2011年“限广令”出台后,电视台不得不通过提高广告单价等方式应对收入压力。与此同时,视频平台却凭借会员费、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构建了多元收入结构。这种不对称的竞争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台的内容采购和自制能力。如今电视剧中插广告的适度放开,有望改善这一局面。

系统性“松绑”激活创作生态

电视剧中插广告正式回归,是“广电21条”政策落地的重要信号之一。这套涵盖21条改革措施的政策组合拳,被视为对广电行业多重挑战的系统性回应。新政策中的“五个不限制”尤为引人注目:电视剧集数不再以40集为上限;季播剧排播不再要求间隔一年;古装剧播出不再限制时长和比例;不再限制“一剧两星,一晚两集”;中插广告不再禁止。

今年8月,广电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麟表示,“广电21条”受到空前关注,核心在于此次政策不是零敲碎打的微调,而是一次直面行业痛点的深度“松绑”。每一条政策都精准切中要害,展现了主管部门深刻理解产业困境、下大决心要振兴行业的明确信号。政策发布后资本市场影视板块的应声上涨,正是信心提振的直接体现。

纵观“广电21条”的内涵,张麟认为政策的核心作用可概括为“创作松绑”与“管理提效”。“创作松绑”体现在突破40集上限、合理放宽古装题材比例、支持对境外优秀作品的改编等方面;“管理提效”则通过推动专家顾问前置介入等举措,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为项目“提速”“提质”。此外,强化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出台问题艺人分级分类处置机制,也直面了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给行业极大信心。

“单一货架”向“多元菜单”转变

张麟透露,经过数月实践,政策传导效应已在各环节显现。在创作端,备案公示首次将剧集划分为常规剧集、中剧、短剧集、季播剧和网络故事片五类,完成了从“单一货架”向“多元菜单”的结构性转变。其中,“网络故事片”作为全新品类,以其“每集60分钟以上,不超过3集”的形态亮相,它呼应的是“丰富电视大屏内容”的目标,为行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内容赛道。“短剧集”作为降本增效和孵化精品的“排头兵”,也受到青睐。“中剧”概念则为单集25分钟左右的横屏连续剧提供了明确身份,填补了微短剧与常规剧之间的市场空白,为精品化、轻量级的连续叙事提供了空间。

在播出与市场端,政策效果同样清晰可见。古装剧比例放宽后,市场供给明显增加,虽然短期内呈现“拥挤”态势,播出成绩各异,但业内看到了政策实际落地的效果。还有明显的审查流程的提速,以及部分积压项目的播出,加速了资金回流。中插广告重启,更是直接开辟了新的营收渠道。主管部门频繁召开的座谈会及调研,也持续传递出倾听产业心声、优化服务的积极姿态。

“当然,国剧的振兴和行业复苏绝非一蹴而就。”张麟强调,“广电21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信心和实际支持,但行业全面复苏仍面临挑战:长剧集面临观众持续分流,视频网站需突破盈利模式困境,青年创作人才的成长通道有待拓宽。“而最根本的在于如何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系统构建健康、良性的产业生态,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

记者:邱伟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