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项提名、Netflix亚洲榜Top3、央视五年收视纪录全被一部国产古装剧拿下,再不看你就真跟同事聊不到一块了。”
“7项提名、Netflix亚洲榜Top3、央视五年收视纪录全被一部国产古装剧拿下,再不看你就真跟同事聊不到一块了。”
——别急着滑走,这不是吹,是第16届金莲花奖刚公布的名单,把《藏海传》直接推到聚光灯底下。
有人可能想:国产权谋剧年年有,凭啥它出圈?
答案其实挺扎心——同行衬托+自己争气。
先说同行。
去年几部S+古偶,滤镜厚得连鼻孔都看不见,剧情靠慢动作注水,观众边骂边弃。
《藏海传》偏反着来:镜头灰扑扑,人物脸上毛孔都留着,权谋斗起来一刀封喉,两集死三个配角,一点缓冲都不给。
这种“不友好”反而成了优点,观众被甜宠套路腻坏了,突然吃到一口麻辣火锅,味蕾瞬间清醒。
再说自己争气。
央视八套收视率1.739%,听起来像干巴巴数字,换算一下:近五年没一部古装能破1.5%,它直接拔高0.2个百分点,广告商嘴都笑歪。
优酷更夸张,站内热度冲历史第一,服务器崩了半小时,程序员边修边在热搜上骂街。
海外190多个国家同步吃这口“中国火锅”,Netflix上线三天,韩国、日本、东南亚集体挤进前三,Twitter(X)上#藏海传#词条飘在多国趋势,点进去全是“为什么中国男主眼神可以这么狠”的震惊体。
最让国内观众提气的,是肖战这次被提名“最佳男主角”。
以前提起他,标签还是“流量”,这回金莲花直接把“流量”撕了,换成“演技”。
剧里一场“雨夜弑师”戏,他一句台词没有,靠眼眶里那滴迟迟不掉的眼泪,把角色逼到绝境的狠劲演活了。
韩国《朝鲜日报》写影评,标题就一句:“东方美学里藏着的杀气”,配图就是肖战那双通红的眼。
外媒不认识饭圈,只认角色,这等于给国内还在质疑的人甩了份硬通货:看,人家不靠粉丝控评,也能让外国记者写专栏。
奖项提名列表更赤裸。
最佳电视剧、导演、编剧、男主、女主、摄影、美术,七箭齐发,几乎把一部剧能提的核心岗位全占。
业内人都知道,金莲花偏学院派,往年最爱给历史正剧发糖,这次把古装权谋抬上桌,信号很明显:市场不吃傻白甜了,制作方再糊弄,观众真会掉头走人。
有人担心:是不是昙花一现?
看看后续排面就踏实。
《藏海传》团队接下来要冲金鹰、白玉兰,服装道具已接到故宫借调申请,想拿去做“明代生活展”。
肖战下一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刚杀青,导演徐克在采访里直接说:“他演藏海时把‘狠’练出来了,我就用这股狠劲演郭靖的轴。”
一部剧把演员气质拧成麻花,后续作品自带buff,这才是真正的长尾效应。
对普通观众来说,这些热闹不只是吃瓜。
它解决了一个长期痛点:花了会员钱,却找不到一部能和家人一起看的国产剧。
《藏海传》播出那几周,社交平台上最常见的一句话是:“我爸居然不转台了。”
能让坐沙发的老中青三代不抢遥控器,上一次还是《人民的名义》。
现在市场终于又出现一部,不用向长辈解释“为什么男主口红比女主还艳”,也不用担心孩子看到满屏亲亲抱抱,权谋智斗一样爽,血是暗红的,刀是带鞘的,分寸刚好。
更现实的一层:国产剧出海喊了多年,真正破圈的没几部。
《藏海传》给了一个可复制的样本——先把故事做硬,再把美学做细,最后把情感做真。
外国观众看不懂宫斗?
没关系,人性共通,被上司坑、被兄弟出卖、被师父利用,全世界打工人都能共情。
韩国网友弹幕最逗:“藏海上班第一天就被领导背刺,这不就是我?”
当角色情绪普世,文化差异就成了加分项,观众反而愿意为中国明朝的服饰、礼仪、建筑停留。
回头看看那些还在抠图、磨皮、三毛钱特效的剧组,其实该慌。
观众口味被《藏海传》抬高,再想靠流量+IP混日子,只会越来越难。
金莲花七提是一记响锣,告诉市场:认真做剧,就能既拿奖又拿钱,还能让自家演员真正转型。
接下来半年,如果白玉兰、金鹰继续给《藏海传》发通行证,国产古装就正式告别“糖水时代”,进入“硬核纪元”。
至于还没入坑的人,只剩一句提醒:再不开追,等同事聊“藏海到底爱不爱师父”时,你只能尴尬刷手机。
好剧不怕晚,但剧透可不会等人。
来源:自在书签bXt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