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扎心真相:笨比坏更招人祸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5 09:01 1

摘要:在《甄嬛传》那暗潮汹涌的后宫里,没权没势的人难立足,就像无辜殒命的福子;嚣张跋扈的人终遭反噬,好比得意忘形的余莺儿;而那些愚钝懵懂、拎不清局势的人,更是早早就在宫斗浪潮里被拍得粉身碎骨。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恶人算计千般,不敌蠢人瞎搅一番”。

在《甄嬛传》那暗潮汹涌的后宫里,没权没势的人难立足,就像无辜殒命的福子;嚣张跋扈的人终遭反噬,好比得意忘形的余莺儿;而那些愚钝懵懂、拎不清局势的人,更是早早就在宫斗浪潮里被拍得粉身碎骨。

那些没主见、爱听谗言,还摸不透自身处境的角色,终究逃不过后宫残酷的生存法则,沦为争斗中的牺牲品。

整部剧里,最具代表性的 “蠢人组合”,当属齐妃和三阿哥这对母子。

齐妃的蠢,属于那种没人在旁边指点,就连做恶事都漏洞百出的类型。

皇后只需旁敲侧击提醒她:“叶答应如今深得圣宠,要是怀上龙胎,你家三阿哥的储位可就悬了”,她才后知后觉地动了歪心思,让人配了九寒汤送给叶澜依;

之前想害甄嬛腹中胎儿时,也是等皇后暗示她甄嬛的孩子出生会威胁三阿哥地位,她才想到往栗子糕里掺夹竹桃花粉,送去给甄嬛食用。

比起齐妃这种被人当枪使的蠢,三阿哥的蠢更多了几分让人又气又无奈的意味。

他最离谱的事迹,莫过于给瑛贵人写那封满是暧昧的情书,原著里的文字简直荒唐到了极点:

“瑛妹见字如晤:面言不便,唯以鱼雁两相传递。《上邪》之歌夜夜响彻宫苑,虽借献寿淑妃之名,但汝心聪慧,闻歌必知我心,欲与汝相知,长命无绝衰。

父皇已老,我虽不慧,却值盛年。

宫中森寒,多年苟延,唯有汝诚心关爱。故今日真心相待之意,盼瑛妹相知相惜。切切,切切。”

这种当着皇帝的面,就敢觊觎父皇妃嫔的行为,直接气得皇帝怒火中烧。

当时皇帝本就因年事已高,对自己的皇权能否稳固满心焦虑,三阿哥这番操作,无疑是精准踩在了他的雷区上。

面对皇帝的厉声质问,三阿哥还一脸委屈地辩解:“父皇,儿臣真是糊涂了!儿臣绝没有觊觎父皇妃嫔的心思,只是在这冰冷的宫里待得太久,觉得瑛贵人待我格外温暖。

儿臣知道自己没用,宫里除了过世的母妃,就只有瑛贵人肯好好跟我说几句话,儿臣实在是感激不尽啊……”

他只顾着倾诉自己的委屈,却忘了这场闹剧的受害者 —— 瑛贵人,仅仅因为几句礼貌的关怀,就平白丢了性命。

除了这对母子,《甄嬛传》里还有一个角色的蠢,却是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也可能犯的,这个角色就是宫女斐雯。

斐雯本质上就是个社会经验欠缺、是非观薄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的职场新人。

从剧情细节能推测出,斐雯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应该是内务府刚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入宫的。

也就是说,她踏入皇宫这座 “大职场” 的时间并不长。

毕竟甄嬛二次入宫后行事极为谨慎,手下宫女的背景肯定都仔细核查过,确保没有和其他势力牵扯。

像斐雯这样的小姑娘,大概率是刚离开家就进了宫,她只把这份差事当成普通工作,压根没见识过人心的复杂,也不懂宫里的生存有多凶险。

她性子直脑筋死,认死理不懂变通,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察言观色。

接生嬷嬷让她给刚生产完的甄嬛开窗,她就毫无顾忌地照做了,完全没考虑到产后虚弱的甄嬛根本经不起冷风。皇帝一到就发现了问题,当场问责,这时候斐雯犯了第一个致命错误。

其实这件事很容易化解:赶紧把窗户关上,再低下头诚恳认错,说一句 “是奴婢考虑不周,险些冻着娘娘” 就完事了。

那会儿皇帝正因为甄嬛顺利生下双生子满心欢喜,大概率不会跟一个小宫女计较,说不定还会因为她认错态度好,顺带赏她些东西。

可斐雯的情商简直低到了谷底,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较真,硬邦邦地反驳:“是接生嬷嬷让我开的窗,我只是照吩咐做事而已”,硬生生把一件小事闹得越来越大。

皇帝向来把甄嬛宠到了骨子里,看到自家心尖人被冻着,这个小宫女不仅不认错还敢顶嘴,非要让他在高兴的时候为这点小事评判对错 ——

换谁能忍受这种事?皇帝当场勃然大怒,下令让斐雯掌嘴。

小允子拉她出去的时候,特意提醒她:“皇上还在里头听着呢,你自己动手掌嘴吧,我下手没个轻重。”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她做做样子就行,给皇帝和宫里人一个台阶下就好。

可斐雯压根没领会到这层暗示,紧接着又犯了第二个大错,把宫里的潜规则当众说了出来:“皇上心疼娘娘,难道就要拿我们这些做奴才的撒气吗?”

这话直白得让一旁的小允子都慌了神,赶紧上前制止她。

要知道,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宫里的赏罚本就全凭上位者的心情决定,但谁也不会把这层窗户纸捅破。

后来很多网友拿甄嬛没为斐雯求情这件事,指责甄嬛 “绿茶”。

但从剧中情节能看出,甄嬛其实是想出手阻拦的。

只是她刚经历过九死一生的生产,身体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小允子担心事情闹大破坏了喜庆的氛围,动手很快,甄嬛就算想开口,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斐雯实在太过实在,真的把自己打得鼻青脸肿。皇后看到这一幕,立刻给剪秋使了个眼色 —— 她心里清楚,这个蠢笨的宫女,是拉拢过来分化甄嬛势力的好苗子。

剧中虽然没详细演绎后续,但不难推测其中的过程:

剪秋先是找机会对斐雯嘘寒问暖,陪着她吐槽宫里当差的艰辛,很快就拉近了和她的距离。

接着就开始添油加醋,把熹贵妃说得冷漠无情,根本不把底下的奴才当回事。

斐雯本就是个刚入宫的小姑娘,没经历过什么风浪,刚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心里又孤单又憋屈。

被剪秋这番 “贴心话” 一哄,她立马就动了心。

再加上她心思单纯,觉得皇后是后宫之主,肯定比熹贵妃靠谱,后来又得了皇后那边许的好处,直接成了皇后手里随叫随到的棋子。

到了滴血验亲的名场面,斐雯总算被派上了用场。

她在大殿上添油加醋地描述,说亲眼看到温太医拉着熹贵妃的手,两人含情脉脉地对视,一心想把这段所谓的 “私情” 坐实。

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早就掉进了甄嬛阵营设好的圈套。

甄嬛等人故意追问她当时殿内的陈设,她却答得漏洞百出,当场就暴露了自己做伪证的事实,自己的可信度也彻底崩塌了。

同样是被拉来告发甄嬛的玢儿,就比她精明太多了。玢儿全程说话吞吞吐吐,话里话外都透着自己是被逼迫的无奈,说起温实初和甄嬛提亲的旧事时,也说得模棱两可,处处给自己留好了退路。

最后甄嬛阵营大获全胜,玢儿得以全身而退,而斐雯却偏偏死咬着甄嬛不放,最终落了个被杖毙的下场,纯属是自己把自己推向了绝路。

斐雯的死,和齐妃的自缢、三阿哥的失势,本质上都是同一个原因 —— 蠢。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后宫里,蠢从来都不是无关紧要的小缺点,而是能致命的硬伤,甚至比坏更可怕,因为蠢人最容易成为别人手里的工具。

那些耳根子软的人,只要别人稍微挑唆几句,再站在他的角度说些 “贴心话”,他就很容易掉进别人设好的陷阱。

斐雯到死都没明白,自己从头到尾都只是皇后用来对付熹贵妃的一颗棋子。

她死了之后,在这深宫里,恐怕没有一个人会为她的遭遇感到惋惜。

来源:向日葵姐姐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