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喜》大结局:张浩是最大受益人!沈明辉出手,才知冯美奇的归宿不是西蒙
《四喜》的大结局里:
张浩是全剧最大受益人,而冯美奇最后的归宿,并不是西蒙。
峰回路转
峰回路转,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一向喜欢摆烂的,张浩竞聘成功当上主任了。
原来,张浩并非许知夏想的那样一无是处。
在公司舆论上出了问题的时候,是张浩站出来平息了舆论,抚慰了观众的情绪,做好了准备工作,就连一开始觉得他一直摆烂的领导,都对他另眼相看。
从一开始电兰集团的竞聘他的分数最高来看,就能看出来他是有潜力的。
只是,当家里都是压力派的时候,总有一个是需要站出来调节氛围的。
许知夏之所以逼着张浩上进,正是因为她身上所存在的生存焦虑一直在驱动着她,所以,一直以来她都不敢松懈,怀孕的时候喝酒也要谈合作,和口红公司做推广的时候如此拼命,一直都在催促着丈夫上进,女儿的学习。
但直到张浩站出来,真的承担责任,跟他的母亲对抗调节的时候,许知夏感动了。
妈,你也是过来吧,我小的时候你也没少麻烦奶奶带我吧,你没少跟我爸吵架。骂他不做家务吧,那个时候你做妈妈没得事,现在做奶奶了,开始高标准严要求,让知夏去平衡事业和家庭,凭什么?你儿子我就是个小职员,老板让我出差我抬脚就得走,这个家靠谁啊,你凭什么不要求我呢?
男人了不起啊?在这个家里面,知夏比我多,你儿子我没得什么本事,这个家里头房贷都是知夏还大头!
她一直以为对方做小伏低,都不过是无能之下的讨好,可是她没想到的是,原来张浩把自己的苦,也真正看在眼里,愿意在这种时候为自己付出。
当初嫁给张浩的原因,一言不发也是因为他愿意做家里的那个先低头的人,而她性格倔强,做事要求尽善尽美的同时,其实也是因为自身的鞭策力和焦虑太强,影响到自己了。
她要求张浩上进,可是她自己也曾经在自己的小家需要钱的关键时刻,把钱拿给自己的弟弟当彩礼,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有错,做人嘛,哪有十全十美的呢?
经此一遭,许知夏终于明白了:
人嘛,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自己的力量,不让自己丧失喜悦和自信才是最大的力量,人生本来就是自己的,他人他事他物,都是来辅助我们的,有呢,则皆大欢;没有呢,我们也要安之若素,对吧?
张浩应该按照自己的心思活,而她,也要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
而人和人是不同的,一个人,是不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
张浩身上有的,正是许知夏所没有的那种松弛感。
到最后,他是成为最大受益人的那个。
事业上一帆风顺,宜室宜家的老婆,可爱的女儿,敬爱的母亲以及即将出生的二胎,张浩这一路可谓称得上是一帆风顺。
顺应天赋的安排
沈明辉终究还是退学了。
对于这个结果,沈家夫妇不得不接受。
都已经读到高五了,一个人哪怕是再有时间,也不能这么耗下去了。
何况,所有人也几乎都看得出来:
沈明辉的心思并不在学习上。
哪怕是胡刚出马,学校的物理老师也喜欢他单独给补课,也弥补不了他在学习上的缺憾。
毕竟:
沈明辉的天赋点和技能点,全都用在做生意和围观大场面上了。
一个人的天赋,总会指引他到合适的地方。
沈家夫妇之所以这么执着让沈明辉复读,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目前改变人生命运的路径,就那三条:
一是会投胎,可问题是沈明辉生来就没这条,毕竟人生的分水岭是羊水;二是学习天赋好,让自己的平台更上一个台阶后,可以脱离目前一直不稳定的生活;三就是依靠技术,找一门固定的技艺,做到精深的地步。
可是第三条,沈家夫妇已经尝试过了,是真的累真的苦,这才一直想让沈明辉吃完学习的苦,让他更上一个台阶后,不用身体上这么累。
“求稳”这两个字,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但天赋这种东西: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是一件很现实,也很残酷的事情。
沈明辉有天赋,但他的天赋点不在学习上,而是在商业上。
大结局,沈明辉回到家跟着父母卤大排创业,其实也是顺应自身的天赋安排。
并不是良配
而从结局来看,西蒙并不是冯美奇的良配。
往往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就连沈明辉这个高五的小伙子,都比何丽华不远千里奔赴上海找寻的姚西蒙,更负责,更有责任心。
更何况,对方还是一个需要在饭桌上听妈妈话才能下一步行动的妈宝男。
何丽华从上海回来之后,逐渐不再反对冯美奇想要单独抚养孩子的想法,就是因为她心里清楚,西蒙这个小男生,本质上也靠不住。
哪怕他说,他喜欢冯美奇,真的爱他,也不过是表面。
作为女人,何丽华自己也清楚一件事:
中式婚姻里,大部分家庭都是丧偶式育儿,指望作为父亲的那位能够在经济上不掉链子,就已经很不错了,奢谈父爱?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母亲来作为托底照顾孩子的那个。
否则为什么大家一有什么事情,都会喊“妈”不是喊“爸?”
如果到时候结婚,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还不如一个人养着轻松省心。
当初沈明珠进门的时候她是怎么想的,现在西蒙的母亲就是这么想的。
女人最懂女人,但女人也极有可能会在最大限度上为难女人,
两家人没见面前,或许何丽华还心存妄想,但见面之后,何丽华明白了:
西蒙不过是冯美奇人生中的过客,是孩子的父亲,却不会是她的丈夫。
未来两个人或许会相遇,但终究要看造化和缘分。
来源:温纾言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