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诡3》:7个有原型人物的结局,长公主被赐死,卢凌风英年早逝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4 18:17 1

摘要:先天这个年号只用了一年多,712年八月开始,713年十二月就结束了。这段短暂的岁月中,太上皇李旦依然执掌朝政,太平公主仗着他的势权倾朝野,并且意图谋反。因此,先天年间是新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搏斗的一段时光。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让位太子李隆基,退位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后,改年号为先天。

先天这个年号只用了一年多,712年八月开始,713年十二月就结束了。这段短暂的岁月中,太上皇李旦依然执掌朝政,太平公主仗着他的势权倾朝野,并且意图谋反。因此,先天年间是新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搏斗的一段时光。

在《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中,背景就是先天年间,比如苏无名的任命状就是先天二年六月。

虽然唐诡中没有明确说明人物名字,但也很显然,太上皇是李旦,皇帝是李隆基,长公主是太平公主。

同时,唐诡3中也有一些历史原型人物。下面看下这些有原型人物的结局:

1—3、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幼子,是唐中宗李显的亲弟弟。

太平公主则是李旦的亲妹妹,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因此,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是李唐皇室中的近亲,而且也曾是同一阵营的盟友。

当初在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李显和李旦先后被武则天立为皇帝,但又都被她废去。后来,两兄弟又是通过政变二次即位,而太平公主则是参与了两次政变。

第一次是女皇武则天晚年之时的神龙政变,由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敬晖、袁庶己等人发动,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了李显复位。

这一次政变中,李旦和太平公主都有参与。在李显复位后,李旦被封为安国相王,太平公主也是因功被封为镇国长公主,封五千户,已经具有不小的权势。

第二次政变是在五年后,名为唐隆政变。当时中宗李显身死,韦皇后扶持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开始把持朝政,意图当第二个武则天。

在这等情况下,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政变。最终,韦皇后党羽被诛杀,李重茂让位给叔父李旦。

李旦复位后,李隆基被封为皇太子,太平公主也是因功晋封万户。这一时期,李旦对太平公主言听计从,她的权势越来越大,与太子李隆基之间也是矛盾重重,三番五次的设计想要废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在几番施计没有得逞后,太平公主又让人借天象说皇太子将登基为帝,意图让李旦废掉李隆基。李旦却很干脆,既然天象说太子该登基,我就退位让太子登基了。

正是因此,李旦退位当了太上皇,李隆基即位为新帝。这也就是《唐诡3》中所处的先天年间,但这一时期李旦实际并没有完全放政于李隆基,太平公主依然是倚仗他的势专权擅政。按照《资治通鉴》记载就是:

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这就是当时的形势,朝中的一多半文武大臣都是太平公主的人,七个宰相中也有五个是她的人。

关键是李隆基并不是李显、李旦式的软弱人物,他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不能容忍意图谋乱的太平公主。因此,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成了剑拔弩张的你死我活之势。

在先天二年七月,李隆基又是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并赐死了姑母太平公主。

到此之时,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被终结,她的党羽也是被清除。

同时,李旦正式还政于李隆基,他则是以太上皇的身份颐养天年。再过4年后,李旦病逝,终年55岁。

而随着太平公主身死、李旦放权,属于李隆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他改元为开元,开创了大唐极盛的开元盛世。

可惜的是,李隆基创造了盛世,也终结了盛世。在开元年间,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转衰。

正是因为安史之乱,李隆基的结局也很是凄凉。

在从外逃的成都返回长安时,因为李亨已经即位,李隆基成为了太上皇的身份。前期之时,李隆基也算自由,但后续遭到专权的宦官李辅国冷待,亲信高力士、陈玄礼等人都被流放。

再者,唐肃宗李亨因为受制于张皇后,也是不敢去探望李隆基。在《新唐书》记载为:

唐曰:“太上皇今日亦当念陛下。”帝泫然涕下,而内制於后,卒不敢谒西宫。

在经过两年的落寞岁月后,李隆基抑郁寡欢而去世,终年78岁。

这就是太上皇、皇帝、长公主在历史中的结局。

只是唐诡是713年,安史之乱开始是755年,还有40多年的时间呢,其间还隔有一个繁华的开元盛世。

4、崔相

崔相的原型是宰相崔湜,出自博陵崔氏,是依附太平公主的宰相。

崔湜这个人虽有才能,却也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最初在武则天时,崔湜本是桓彦范安排到武三思的人;李显复位后,因为武三思受宠,崔湜依附武三思,出卖了桓彦范、敬晖等人,致使神龙政变中功劳最大的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被武三思和韦皇后陷害流放。

在五王被流放之时,崔湜又向武三思献计矫诏诛杀他们,以绝后患,并推荐了表兄周利贞为使者。《旧唐书·崔湜传》中记载为:

及桓、敬等徙于岭外,湜又说三思尽宜杀之,以绝其归望。

正是崔湜的献计,致使桓彦范、敬晖、袁庶己被周利贞残忍的杀害于半路之上。而崔湜却是因此得利,被提拔为御史中丞。

在随后的时光中,崔湜先依附上官婉儿,再依附太平公主,成为宰相,可谓是春风得意。

事实上,李隆基也是把崔湜当作心腹。在当太子时,李隆基就曾多次去崔湜家中,恩意甚密;再到先天政变前,李隆基也是召了崔湜前去商讨。不过,崔湜选错了路,选择了跟随太平公主。

在先天政变后,崔湜被流放岭南。又因为崔湜先前与宫人元氏密谋要在李隆基使用的赤箭粉中下毒泄露,李隆基又是下令将他赐死,最终被缢杀于驿站,终年43岁。

5、阿茵

阿茵的原型是宫女元氏,也就是与崔湜合谋以赤箭粉毒杀李隆基的宫女。

元氏虽然是个宫人,但《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是有提及。在《旧唐书·崔湜传》中记载:

宫人元氏款称与湜曾密谋进鸩,乃追湜赐死。

再是《资治通鉴》中记载:

(崔湜)又与宫人元氏谋于赤箭粉中置毒进于上。

这两段简单的记载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是宫人元氏是李隆基身边的人,能给他下毒;二是元氏是太平公主的人,史书也有记载太平公主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大量的耳目。

至于元氏的结局,史书并没有记载。只是崔湜都被处死了,元氏显然也是被处死了,毕竟李隆基也不是心慈手软的人,连姑母太平公主都赐死了。

6、卢凌风

卢凌风的原型是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也就是李隆基的表弟。

作为武则天外孙,长公主宠爱的儿子,薛崇简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幼年之时,薛崇简就被封为郢国公,曾任太中大夫、卫尉少卿等官职,后又升任银青光禄大夫、燕国公。

再到唐隆政变之时,太平公主派了薛崇简辅助李隆基灭了韦皇后一党。在李旦复位后,薛崇简也是因功被封上柱国、立节郡王。

同时,薛崇简与表兄李隆基交好。太平公主谋乱之时,薛崇简多次反对,以致于多次被太平公主责打。后来,太平公主被赐死,其余儿子也是被赐死,唯有薛崇简没有被问罪,还被赐姓为李,成了李唐宗室。

到这里之时,薛崇简在史书中没有了记载,但他的墓志铭却有表述。薛崇简并没有待在长安,开元年间他被贬到了外地任职,开元十二年时因为妻子去世郁闷不已,也是在同年去世。

那么,薛崇简活了多大呢?

薛崇简的出生日期并没有记载,但李隆基是685年出生,他要比李隆基小。而开元十二年是724年,薛崇简最多就是活了30多岁,也属于是英年早逝了。

至于薛崇简的妻子,墓志铭中也有记载,倒并非是出自河东裴氏,而是武三思的女儿。

7、杨内侍

杨内侍的原型是杨思勖,是跟随李隆基参与唐隆政变的心腹宦官,也是开元年间的名将。

说起李隆基时期的宦官,以高力士最为人知,与诗仙李白还有一段故事。不过,少为人知的杨思勖却更猛恶,他是位列新、旧《唐书》宦官传第一的猛人。

首先,杨思勖的猛是因为他还是一个战神级别的名将。在开元之时,杨思勖多次带兵平定‌安南、‌五溪等叛乱,战无不胜,直追伏波将军马援,墓志铭记述为:鹰扬五岭,武镇六州。

第二,杨思勖残忍好杀。在对待俘虏之时,都是剥面、皦脑、褫发皮以示人,而且曾生吞受贿的宦官牛仙童,还有着“斩级二十万,京观八十一”的战绩。

只是杨思勖的战绩是实打实的,因功被封为一品的骠骑大将军,爵位为虢国公。不过,杨思勖却也没有居功自傲、专权不诡之事,残忍也只是对待反叛者,并不算是坏人。

再有一点,杨思勖在开元初已经60岁了,领兵时就六十多了。后续在开元盛世末期之时,杨思勖去世,终年87岁。

至于苏无名,唐朝笔记小说中确实有记载过他的一桩破案故事。当时是在武则天当皇后时期,苏无名为太平公主追回了被胡人盗窃的珠宝,但正史对苏无名却没有过多记载。

按《纪闻》中记载的话,苏无名是湖州别驾,擅长追拿盗贼。在破获珠宝案子后,武则天也是赏赐了他一些珠宝,还为他增加了两级俸禄,也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当然,唐诡中少年颜真卿也有出场。颜真卿的经历要更往后,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也历经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四位皇帝,唐代宗时期奉诏前去叛将李希烈军中传旨,因不降贼而被叛军弑杀,终年76岁。

你还发现了哪些有历史原型的人物吗?

注:人物结局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准。

来源:李柒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