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没打算熬成“年更巨制”,而是押注一条更险的路:用电影级班底拍一部“春节档短剧”,让观众在年夜饭上桌前就能刷完。
800万、45天、一条龙,这就是《我的女友是恶龙》的全部筹码。
它没打算熬成“年更巨制”,而是押注一条更险的路:用电影级班底拍一部“春节档短剧”,让观众在年夜饭上桌前就能刷完。
赌赢了,短剧天花板再抬高一截;赌输了,钱和时间一起烧光。
现在,牌已摊开——
一、把电影级资源塞进15分钟
横店夜景最贵的那块LED虚拟屏,被剧组包下来通宵拍龙族大战。
美术组把《苍兰诀》的“水云烟”改成“火云鳞”,一平米置景顶普通短剧一整部预算;动作指导来自《长月烬明》,吊着威亚的李柯以在空中翻完720°,机器一开,一条过,导演林夏当场喊“省下的时间全拿去加特效”。
一句话,他们拿拍长剧的火力,打一场短剧速决战——观众看不到的“浪费”,才是看得见的“质感”。
二、老戏骨+新流量,一场“跨次元配平”
张铭恩演龙族长老,出场只有三场戏,却提前一个月进组练“龙语”。
那套原创语言不是乱哼哼:配音表标注舌根音、齿龈闪音,确保后期能对上口型;王劲松的“藏珠人”更绝,剧本里人物小传只有两行,他自己添了八年“珠子交易”编年史,拍摊牌戏时,一个眼神把反派台词“挤”回对方嘴里。
前辈负责“压舱”,流量负责“破圈”。
李柯以、时康合体广告片12月上线,品牌方提前押注“短剧第一CP”,赌他们能把5000万抖音播放转成真金白银。
短剧还没播,商务先回一半本——这就是“短剧+”的账:播出时间变短,变现窗口提前。
三、奇幻短剧井喷,为什么这条龙能先飞?
2023年奇幻短剧数量翻两倍,观众开始“三秒弃剧”。
平台学精了,把原来给长剧的S级宣传资源切成“小份”,只赏给“能一次爽完”的精品。
《我的女友是恶龙》抢在春节档,就是抢“全家闲”:返乡青年、带娃父母、熬夜学生,全部被困在客厅,15分钟一集,刚好是“瓜子嗑完、广告还没来”的真空时间。
题材红利+档期红利+技术红利,三条叠满,才衬出800万花得值。
否则,同样钱扔在常规甜宠,只能买到“土味别墅”和“LED星空”——观众早免疫了。
四、虚拟拍摄、元宇宙、龙语,到底炫技还是加分?
剧组说“元宇宙”,其实是把“龙族老巢”提前扫描成3D资产,演员在LED屏前飞,背景实时渲染,省掉后期绿幕抠像。
别小看这一步,短剧后期时间按“天”计,省一天就是省几十万。
“龙语”更鸡贼:先找语言学家编300个高频词,再让演员背熟,后期直接上字幕——观众一听“陌生+带感”,弹幕自发科普,二次传播就有了。
技术不炫,省下来的工期和话题才是真金白银。
五、短剧2.0时代,演员的安全感只剩45天
长剧拍六个月,演员能靠角色吃一年红利;短剧45天杀青,热度保质期按周算。
李柯以进组前同时收到三部S+长剧邀约,他选了“恶龙”,理由直白:“观众记不住长剧男二,但能记住一条龙。
”
时康更拼,为15集戏份增肌10斤,拍裸露镜头前三天脱水,只为“那条龙能扛住4K大屏”。
短剧节奏快,演员没有“慢慢入戏”的奢侈,必须在开机第一秒就把人物立住——演得好,商务、封面、电影配角一条龙;演得平,下一部连试镜机会都没有。
“短剧CP”不是甜,是生存。
六、观众能得到什么?
一份“春节档使用说明书”
等电梯、等上菜、等倒数,15分钟刚好刷完一集;龙族设定带感,却不用像长剧那样“记人物关系表”;特效够炫,票价却只是视频会员——平台要的就是“杀时间神器”。
对观众,这是“低成本爽点”;对行业,这是“高倍速试炼场”。
拍得好,模式复制到科幻、悬疑、警匪;拍不好,800万买一声响,也算给后来人探路。
七、结尾没有彩蛋,只有倒计时
后期机房灯火通明,剪辑师把最后一集龙翼展开镜头渲染完,就能关机过年。
观众在等“恶龙”空降,平台在等数据冲顶,演员在等商务续约——45天制造的一束烟花,能不能点亮2024短剧夜空,答案就在春节那几声鞭炮里。
刷完这部剧,你大概率记不住每一集剧情,但会记得“原来看龙谈恋爱,只要15分钟”。
下次再有人吐槽“国产特效五毛”,把这条龙甩给他——
短剧不是偷工减料,只是把“废话”剪干净,把“爽点”熬成浓缩胶囊。
吞下去,热流一过,年就来了。
来源:德才兼备葡萄Y6H9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