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2日开播的电视剧《乌蒙深处》,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该剧根据欧阳黔森小说《莫道君行早》改编,由韩晓军执导,毛晓彤、秦俊杰领衔主演,以贵州乌蒙山区为背景,聚焦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主题,通过一群年轻人的故事来展现当代乡村的发展变化。欧阳黔森在创作中坚持深
11月12日开播的电视剧《乌蒙深处》,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该剧根据欧阳黔森小说《莫道君行早》改编,由韩晓军执导,毛晓彤、秦俊杰领衔主演,以贵州乌蒙山区为背景,聚焦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主题,通过一群年轻人的故事来展现当代乡村的发展变化。欧阳黔森在创作中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他蹲点毕节化屋村,深入全省9个市州、36个县、156个村寨,展现贵州乡村缩影的“悬崖村”从穷乡僻壤到产业热土的蜕变。这部作品,将贵州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融合,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创造性互融,勾勒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中国乡村图景。这部剧不仅讲述了乡村振兴的故事,更通过独特的视听语言,让观众得以感知乌蒙大地的温度、聆听苗绣针脚的声响、触摸到贵州山水的灵秀。
视觉与触觉的互通:山水有灵,指尖有温度
在贵州乌蒙山脉的腹地,有一个被称为“悬崖村”的地方,这里云雾缭绕,山势险峻,却孕育着坚韧的生命力与温暖的人间烟火。电视剧《乌蒙深处》的故事,便如一首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抒情诗,缓缓铺陈开来。
故事的核心,交织着几位年轻人的梦想与抉择。苗族绣娘衮月亮(毛晓彤饰),她的指尖不仅传承着古老的苗绣技艺,更承载着将这“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的期望。她与绣娘们一同让蕴含民族记忆的纹样走出大山,登上了国际时尚的舞台,为非遗赋予了崭新的活力。而返乡青年麻青蒿(秦俊杰饰),他曾在外拥有自己的公司,却最终选择回归故土。他将城市的资本、技术与乡村的闲置资源重新融合,在青山绿水间打造特色民宿,推动着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他与志同道合的伙伴衮菖蒲、吴艾草并称为“乌蒙三棵草”,分别在智慧农业(如守护“红缨子高粱”种植)和电商新业态(如从老牛倌转型为新农人)的领域深耕,他们的奋斗轨迹,共同勾勒出乡村产业多元发展的生动图景。
《乌蒙深处》将视觉体验与情感共鸣打通。剧中乌蒙山的云雾缭绕、喀斯特地貌的奇绝险峻,260套定制苗银盛装与吊脚楼场景构成的“视觉非遗”,让观众不仅可以赏心悦目,更可以触摸到温度与质感。无人机航拍镜头下,蜿蜒的盘山公路如巨龙盘踞,凌空而架的高桥如长虹俊秀。而微距镜头里,绣针在土布上穿梭的轨迹,让观众仿佛能触摸到苗绣的细腻纹理。剧中苗绣传承人衮月亮手指翻飞时,镜头刻意捕捉针脚在土布上跳跃的轨迹,这种视觉与触觉的互通,使非遗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成为可感知的生命力。当衮月亮身着缀满鸟、蝴蝶等吉祥纹样的苗绣服饰出场时,观众不仅看到视觉上的美,更通过屏幕“触摸”到苗族文化的温度。
听觉、视觉、味觉的交融:乡土气息的多维呈现
《乌蒙深处》在声音处理上别具匠心。剧中出现的苗族歌曲、芦笙舞等民俗场景,不仅作为背景音效存在,更被转化为可视化的情感表达。当老绣娘抚摸嫁衣眼含泪光时,音乐响起,画面中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声音。当青年们在篝火旁即兴创作苗族飞歌时,欢快的节奏在视觉画面中激荡出青春的活力。这种视听通感在剧中处处可见:乌江画廊的水流声化作画面中的蜿蜒曲线;“村BA”篮球赛的呐喊声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视觉冲击;主角们对话中夹杂的贵州方言俚语,也成了地域文化可视化的注脚。剧集通过这种感官互融,让观众不仅看到、听到、感受到贵州乡村的生机勃勃。这曲乡村的交响,正是主创人员们“用脚丈量土地”的创作观记录下的细节,使作品真诚可感、实现了声音与画面的诗意交融。同时《乌蒙深处》还巧妙地将味觉与嗅觉体验转化为视觉意象。剧中呈现的山地特色农产品、长桌宴上的美食,不仅刺激观众的味蕾,更通过色彩与构图的精心设计,唤起观众的嗅觉记忆。智慧农业让高粱地结出的“数字果实”,在视觉上呈现出科技与传统交融的“甜味”;悬崖咖啡馆里飘散的香气,被视觉化为山间缭绕的云雾。
这种听觉、味觉、嗅觉与视觉的互通,在剧中“来家里玩”民宿的场景中达到高潮。当麻青蒿向游客介绍当地美食时,镜头不仅展示食物的色香味,更通过人物表情与环境的互动,将味觉体验延伸为对乡村生活的全面感知。观众仿佛能嗅到山地清新的空气,品尝到乡土的真实味道。
时空折叠中的体验共鸣: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乌蒙深处》创新性的叙事手法运用,体现在时间与空间的感官折叠上。剧中将古老的苗绣技艺与现代时尚设计并置,将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智慧农业对接,创造出时空交融的审美体验。当衮月亮带领绣娘们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融合,开发出符合Z世代审美的文创产品时,观众感受到的是不同时代美学的共振。剧中“乌蒙三棵草”分别代表产业、文化、人才振兴的三条路径,他们面临资金短缺与情感纠葛,认知局限与现实困境,都是真实存在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剧中苗绣数字博物馆、AI纹样生成系统等现代科技元素的引入,与古老的苗族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统一。这种时空折叠的审美表达,在苗绣作品登上巴黎时装周时达到高潮:传统纹样与国际时尚的碰撞,东方美学与西方设计的融合,在观众心中激起跨越时空的审美共鸣。
《乌蒙深处》的美学实践,成功地将乡村振兴这一宏大主题,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品的生活体验。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剧美学探索的新可能,剧中衮月亮的一句台词恰成注脚:“苗绣的针脚连着祖先,也连着巴黎的T台”——这既是贵州文化建设双创的隐喻,亦是中国乡村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普遍觉醒。
《乌蒙深处》是对乡土中国现代性表达的创新探索,呈现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乌蒙深处》的叙事,并非一味歌颂成功的喜悦,它也坦诚地展现了产业发展路上的波折与困惑,深刻探讨如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时代课题。在基层干部的引领和帮助下,悬崖村的一产、二产、三产开始齐头并进,美丽乡村不断提档升级。
从《绝地逢生》到《花繁叶茂》,从《沸腾的群山》到《乌蒙深处》,欧阳黔森以文字之根系影像之叶,共同构筑了一座连通传统与现代、乡土与世界的文学桥梁。
来源:民进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