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父母爱情》到第三遍,心里突然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老 丁在王秀娥难产死后,慌慌张张找“续弦”的那段戏,看得人又气又心寒。
刷《父母爱情》到第三遍,心里突然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老 丁在王秀娥难产死后,慌慌张张找“续弦”的那段戏,看得人又气又心寒。
原来,有些男人的深情,不过是演给自己看的戏;而有些女人的命,轻得像一阵风,吹过了,就再没人记得。
老 丁对王秀娥,从来就没真正疼惜过。那个从老家带来的“娃娃亲”,在他眼里,始终是上不了台面的粗俗女人。
她没文化,说话大声,做事毛躁,老 丁从心里嫌弃她。可就是这个他看不上的女人,替他生了三个儿子,操持一家老小,连他衣服上的扣子掉了,都是她默默缝好。
老 丁对她呢?
动不动吼骂,甚至扬言要动手,家里气氛冷得像冰窖。王秀娥活得小心翼翼,连生气都不敢大声,仿佛她的一切付出,都是“应该的”。
可悲的是,连王秀娥自己都觉得,这一切是命。她拼了命想做个“好媳妇”,却从没被丈夫正眼看过。
怀孕时,老 丁没多问过一句;生孩子那天,他不在身边。她难产大出血,人没了,他才匆忙赶回。
如果老 丁多一点点关心,如果他不那么忽视她的安危,或许王秀娥不会走得那么早。
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一个女人的命,换不来他半点悔恨,反倒成了他奔向新 生 活的起点。
王秀娥一走,老 丁迫不及待开始找“下一个”。
他理想中的妻子,得是安杰那样漂亮有文化的城市女性,能陪他聊文学、谈理想,而不是只会洗衣做饭的乡下女人。
他追过葛美霞,找过吴医助,一次次碰壁,却从没停下寻觅的脚步。直到最后,才“退而求其次”选了德华。
你说他深情?我看他只是自私。他爱的从来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他心里那个“有文化的妻子”的幻影。
有人说,老 丁不算渣,他只是无奈——那个年代,父母包办的婚姻太多,男人养家压力大,女人在家生孩子是常事。
可我想问:无奈就能成为冷漠的借口吗?经济拮据,就能忽视妻子的性命吗?
王秀娥的死,不仅是医 疗条件的悲剧,更是老 丁长期漠视的必然。他若真在意她,怎么会连她生孩子都不陪在身边?
再看老 丁后来对德华,看似圆 满,实则不过是“将就”。德华对他一往情深,他却始终把她当“备选”。
直到剧终,老 丁心里那份对“文化女性”的执念,也从未真正消失。
这样的男人,你说他坏,他不算极 致;你说他好,他却连最基本的珍惜都没做到。
《父母爱情》演的是上一代的故事,可老 丁这样的男人,今天依然不少。
他们把妻 子 的 付 出视为理所当然,把婚姻里的责任推给“时代”或“现实”,却从不反思自己给了对方什么。
王秀娥的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多少人在婚姻里的凉薄与自私。
但愿每个走进婚姻的人,都能记得:爱不是风 花雪月的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疼惜。
若做不到珍惜眼前人,就别轻易许诺一生。毕竟,有些遗憾,一辈子都补不回来。
来源:在森林搭建鸟巢的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