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唐朝诡事录》第三季一上线就炸了,直接拿下上新长剧首日有效播放冠军,开播四天爱奇艺热度破万,豆瓣开分8.1分。
文 |有风
编辑 |有风
2025年《唐朝诡事录》第三季一上线就炸了,直接拿下上新长剧首日有效播放冠军,开播四天爱奇艺热度破万,豆瓣开分8.1分。
谁能想到这剧当初是个“三无产品”?没超级IP背书,没流量明星撑场,连大规模营销都没有,如今却从单部爆款变成了能横跨影视、线下、衍生品的文化现象。
我追完三季最大的感受是,这剧能火不是靠运气,而是踩中了国产剧最该坚持的东西。
现在市场上要么是网文改编的熟面孔,要么是流量明星堆砌的快餐剧,观众早就看腻了。
《唐诡》偏不跟风,选了志怪悬疑探案的复合类型,还从《酉阳杂俎》这些古籍里挖灵感,把大唐的风土人情揉进破案故事里,这种新鲜感真的很难得。
《唐诡》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把原创故事做透了。
它的世界观很稳,还能不断拓展,探案小分队的每个人都有血有肉,观众跟着他们破案,慢慢就有了感情羁绊。
而且这剧不只是讲诡案,核心是“表是诡,底是心”,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挣扎、困境中的选择,这些东西放到现在也能让观众有共鸣。
现在原创剧太难了,很多平台觉得网文IP有现成粉丝,立项更保险,原创剧本往往面临立项难、融资难的问题。
我之前听说,有的原创剧本打磨了好几年,最后还是因为“没市场验证”被搁置。
《唐诡》的编剧魏风华本来是写小说的,剧集没有完全复刻原著,创作自由度更高,反而避开了改编剧常见的争议。
它的成功也证明了,观众不是只认流量和IP。
那些说原创没市场的,可能只是没做到位。
《唐诡》里对大唐风韵的还原,小到服饰纹样,大到建筑格局,都看得出来用了心。
这种把文化底蕴融入故事的做法,比单纯喊口号高级多了。
如此看来,原创不是没人看,而是要做到有创新、有深度、有厚度,三者缺一不可。
光有好故事还不够,《唐诡》能火三季,系列化运营功不可没。
很多IP第一季火了,第二季换主创、换演员,风格大变,观众直接弃剧。
《唐诡》就不一样,郭靖宇一直把控创作方向,前两季导演柏杉当监制,第三季换巨兴茂执导,核心班底没散,风格也没跑偏。
演员阵容更是从头到尾没换,杨旭文、杨志刚他们组成的“五人组”,三季下来角色成长线很完整。
不用流量明星反而成了优势,流量虽能带来一时热度,但塌房风险高,还容易因为档期问题影响拍摄。
《唐诡》选的演员演技在线,还能长期投入,角色和演员互相成就,观众也能一直追下去。
更让人意外的是它的全产业链开发,本来想只追长剧,后来发现还有衍生短剧、竖屏微剧,支线故事把主线没讲透的细节都补上了。
现在连VR剧场都有了,全国开了二十多家,还有盲盒、品牌联名这些周边。
《唐诡》已经不只是一部剧了,变成了能让观众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文化符号。
爱奇艺的“一鱼多吃”策略在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长剧做核心,短剧、微剧覆盖碎片化时间,线下体验和衍生品延伸IP生命周期。
这种玩法参考了迪士尼的模式,但又结合了国内市场的特点,没有生搬硬套。
很显然,IP要想活长久,不能只靠一部作品,要让观众在不同场景都能感受到IP的存在。
《唐诡》的爆火,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
在短视频和短剧抢注意力的当下,长视频不是没机会,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它的成功不是偶然,也不是能简单复制的,核心是对原创的坚持、对系列化的把控、对全链开发的布局。
毫无疑问,现在行业里不缺想做IP的人,但很多人急着赚快钱,换主创、蹭热点、同质化创作,最后把好IP消耗殆尽。
《唐诡》用四年时间证明,IP运营是长期主义,需要耐心打磨。
更何况,它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原创IP的潜力,只要用心做内容、找对运营方法,国产剧也能打造出像迪士尼那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希望《唐诡》的探索能给行业带来更多启发,让更多平台愿意给原创内容机会,让更多创作者能沉下心打磨作品。
未来如果能有更多这样的IP出现,国产剧的原创力和竞争力,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来源:有风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