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剧情多狗血,不管女主多狼狈,最后都得给你塞个孩子当“救赎”。
文:胖六
图:网络,侵删
不管剧情多狗血,不管女主多狼狈,最后都得给你塞个孩子当“救赎”。
”01
终于追完了《四喜》,之前我确实不明白这电视剧为什么叫《四喜》。
看完大结局之后才恍然大悟。
剧中的四喜,不是“久旱逢甘雨”的人生四喜,也不是女性互助的欢喜。
而是四个女人扎堆怀孕,所以取名叫《四喜》。
我也是妈妈,我绝 不反对怀孕是喜事。
可《四喜》的喜,作为普通人的我,真的不能共情。
剧里沈明珠的丈夫救人身亡,婆家又算计。
意外怀上二胎的许知夏,婆婆重 男 轻 女,还要被原生家庭吸血。
冯美奇YI夜情意外怀孕……
整部剧给我的感觉就是:不管剧情多狗血,不管女主多狼狈,最后都得给你塞个孩子当“救赎”。
看完大结局的我真的很想问一句:咱们的国产家庭剧,是不是也被下达了生育率指标?
02
咱们先来看看“四喜”的四位女主角,她们就像提线木偶,个个都活在编剧的“强制喜孕”剧本里。
惨得各有千秋,却偏偏都要硬着头皮当妈。
童瑶饰演的沈明珠,在剧里堪称“圣母天花板”。
刚领证没办婚礼,丈夫就见义勇为没了,肚子里还揣着个娃。
婆家更是J品中的战斗机,儿子冯建奇还在的时候,婆婆就对沈明珠的原生家庭各种不满。
冯建奇走后,更是自私的要求沈明珠要生下遗腹子,还承诺把婚房给沈明珠。
后期公公冯志意外身亡,欠下巨债。三姐带着私生子上门争遗产……
换个现实中的正常人,这时候早跑路了吧?
可沈明珠偏不,卖掉婚房替婆家还债。
带着婆婆和小姑子住进养父母家,顶着压力搞事业还不忘照顾一大家子。
编剧仿佛用尽全力在告诉观众:“你看,只要生了孩子,再烂的摊子都能圆 满。”
可这哪是喜啊?
分明是把一个女人往火坑里推,再用“母爱伟大”的牌坊盖得严严实实。
而蒋欣饰演的许知夏,简直是樊胜美2.0。
重 男 轻 女的婆婆盼着她生儿子,不上进的丈夫只会和稀泥,偏心的爹妈把她当提款机,还有个啃老的弟弟要养。
职场上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攒点底气,转头就被二胎绑住手脚。
蕞离谱的是,许知夏二胎查出孩子多了个手指。
重 男 轻 女的婆婆也瞬间开明,说要把拆 迁款拿出来给孩子做手 术。
这是编剧想传递给观众的价值观吗?合着生孩子就能治所有家庭矛盾?
从樊胜美到许知夏,女性的困境永远绕不开“吸血家人+不争气伴侣+必 须生孩子”的套路。
难道在编剧眼里,30+女性的价值,就只剩传宗接代这一件事?
而袁碧晨的遭遇更让人窒息,也更现实。
和许知冬谈婚论嫁,彩礼都谈妥了。
可她一怀孕婆家就想反悔减彩礼,婆婆还拿着本该给她的彩礼钱给沈明珠买手镯补损失。
这还不是蕞离谱的。
蕞扯的是冯美奇。
YI夜情意外怀孕,本来态度坚决要打掉的。
结果编剧硬给她安了个“巧克力囊 肿,打掉就再也不能生”。
不想要孩子?不行,我得断了你所有退路。
03
我算是看明白了,《四喜》的大结局就是一场“强行圆 满”的闹剧。
啃老的许知冬突然振作;许知夏刻薄的婆婆瞬间开明;负债的冯家莫名其妙翻盘......
所有矛盾都靠“怀孕生子”一笔勾销。
咱们现在的观众不是不喜欢家庭剧,而是讨厌这种侮辱智商的催婚催育套路剧。
我实名怀疑,编剧是不是没体验过普通人的生活,才会觉得“绝境生娃”是正能 量。
现实里,哪个女人会在丈夫猝死、婆家算计、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执意生下遗腹子?
咱们现在电视剧的“生育焦虑”,已经严重脱离现实,似乎变成了一种硬性任务。
真正的女性成长,是有选择生或不生的自 由,而不是在狗血剧情里被 迫当妈。
这部剧蕞大的问题,不是怀孕本身,而是它所传递的价值观。
女性的价值必 须通过生育来体现,无论生活多糟糕,只要生个孩子就能迎来转机。
可现实是,生育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而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选择。
女性的“喜”,可以是事业有成,可以是独善其身,可以是家庭和睦,绝 不该只有“怀孕生子”这一种可能。
而我看完整部剧,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部三观不正的催婚催育的任务剧。
在具体一点儿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你生孩子。
感谢您看到最后
原创不易
您的每一次点赞关注
都是对我的喜欢和鼓励
来源:胖六爱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