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甄嬛传》时,不少人都有疑问:偏僻的碎玉轩,皇帝怎会“恰好”路过?甄嬛好端端在甘露寺,为何突然被赶到凌云峰?其实这些看似偶然的事,全藏着皇帝对甄嬛“口是心非”的在意,答案都在甄嬛离宫修行的这段日子里。
看《甄嬛传》时,不少人都有疑问:偏僻的碎玉轩,皇帝怎会“恰好”路过?甄嬛好端端在甘露寺,为何突然被赶到凌云峰?其实这些看似偶然的事,全藏着皇帝对甄嬛“口是心非”的在意,答案都在甄嬛离宫修行的这段日子里。
先说说皇帝“路过”碎玉轩的猫腻。碎玉轩本是甄嬛旧居,她离宫后成了后宫“禁忌之地”,没人敢轻易提及。可偏偏在眉庄打算搬去时,皇帝竟“恰巧”来了——翘着二郎腿闲逛,看见甄嬛留下的玫瑰簪子,还忍不住掉了眼泪。这哪是“路过”?分明是故意找借口故地重游。苏培盛早看透皇帝心思:若不是皇上默许,方若怎会每月借着取佛经的由头,去甘露寺关照甄嬛?要知道方若本是御前近人,只因当过甄嬛的教引嬷嬷,才被调去太后身边,这份“特殊关照”,早暴露了皇帝没放下甄嬛。
再看甄嬛被赶去凌云峰,这事根本不是静白单方面刁难,而是皇帝“暗中作局”。此前方若每月去甘露寺,甄嬛日子虽苦却有依靠;可突然几个月方若没再来,静白才敢肆无忌惮欺负甄嬛,把她赶到更偏远的凌云峰。为啥方若不来了?大概率是皇帝故意断了这条线——他早习惯了甄嬛主动求和(比如上次靠蝴蝶复宠),觉得只要甄嬛过得够惨,定会低头找他。可他没算到,甄嬛这次没回头,反而在凌云峰遇上了果郡王。
最明显的伏笔,是皇帝带胧月去清凉台。果郡王说过,皇帝以前从没来过清凉台,可那次温太医去给果郡王诊脉后,皇帝偏要绕远路去,还特意带上胧月。他的心思藏得极深:一方面是怀疑温太医其实是去帮甄嬛,想探探虚实;另一方面是盼着有人递台阶——比如旁人说“甘露寺就在附近,不如带胧月去看看甄嬛”,这样他就能顺理成章接甄嬛回宫。可果郡王满心都是甄嬛,根本不接他的话茬,皇帝的第一次“求和计划”彻底落空。
后来的事更能印证皇帝的在意:甄嬛生日时,他特意找安陵容提“四月十七”,想搞一波“回忆杀”;高烧昏迷时,嘴里喊的全是“嬛嬛”。这些细节都说明,甄嬛离宫后,皇帝看似冷漠,实则思念早已翻涌——他只是拉不下帝王的面子,只能用“作局”“试探”的方式,盼着甄嬛回头。
也正因这份藏在骄傲下的在意,后来甄嬛回宫,皇帝才会格外宠爱;哪怕察觉她和果郡王的端倪,最终也选择原谅。原来皇上对甄嬛的爱,早不是简单的“宠妃”,而是掺杂着依赖与不舍的复杂情愫。
来源:洒脱麻酱mj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