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规矩放现在行业里,算是相当“苛刻”了,毕竟演员一边拍戏一边跑通告太常见,之前看《浪姐》,好几个演员出身的选手,动不动就因为要进组拍戏缺席训练。
最近追《唐朝诡事录》,我直接被裴喜君这个角色圈粉了,可追完剧查演员名字,发现叫郜思雯,这名字我压根没听过。
这剧火得一塌糊涂,连带里面的案件和服化道都被夸了个遍,唯独演女主的郜思雯没怎么出圈,这事还挺值得说道说道。
本来想只夸夸裴喜君这个角色,后来发现这剧能这么好看,幕后的创作态度才是关键。
导演郭靖宇跟艺人合作有个硬规矩,不许同期上综艺节目,哪怕是自己老婆岳丽娜就是剧里长公主的扮演者,也得守这个规矩。
这规矩放现在行业里,算是相当“苛刻”了,毕竟演员一边拍戏一边跑通告太常见,之前看《浪姐》,好几个演员出身的选手,动不动就因为要进组拍戏缺席训练。
精力就那么多,这边顾着记综艺台词,那边角色情绪肯定受影响,郭靖宇敢立这规矩,说白了就是把作品看得比流量重要。
他之前拍《打狗棍》《娘道》时也这样,要求演员全程待在剧组,还公开说过综艺会磨掉演员对角色的沉浸感,这种态度下出来的作品,演员演技在线、剧情不注水,想不火都难。
《唐诡》里的感情线也能看出这种创作诚意,裴喜君和卢凌风那对,没有腻歪的暧昧拉扯,却比很多工业糖精好磕百倍。
就说石桥图单元里,赤英大娘污蔑裴喜君恩师的壁画,她当场就怒了,跟人争执后气冲冲走了,卢凌风追上她,没说她不该情绪化,反而说换作是自己也会生气。
后来裴喜君回去给壁画打扫,卢凌风就默默陪着,僧人责骂她的时候,他第一时间站出来护着,这种不用刻意表演的默契,全靠演员的细腻演绎撑起来。
郜思雯把裴喜君的聪慧和娇憨演得很自然,没有一点新人的生涩感,我一开始以为她是刚出道的新人,查了才知道是老演员了。
9岁就演了《淘气包马小跳》,2015年《伪装者》里的少女于曼丽也是她演的,这么多年下来,她五官没怎么变,演技却肉眼可见地进步了。
郜思雯没火,真不是演技的问题,反而跟她的选择和行业环境关系很大,拍《唐诡》期间,她基本把所有精力都投进去了,加上这几年还在读书,曝光量自然上不去。
《唐诡》停拍的时候,她也试过拍短剧,可惜没溅起什么水花,这事儿放影视寒冬里太常见了。
现在剧组开机数量比以前少了很多,好资源基本都攥在金字塔尖的艺人手里,新人想冒头太难了。
对比同期的年轻小花,有的靠综艺刷脸,有的靠IP剧女主快速积累人气,郜思雯这种“只拍戏不炒作”的路线,确实很难被大众记住,但换个角度看,这种“不急躁”反而成了她的优势。
现在很多演员为了维持热度,一年接好几部戏,连剧本都没吃透就开机,郜思雯能沉下心,花长时间打磨一个角色,这种专注在年轻演员里太少见了。
她身上那种没被流量污染的纯真,刚好跟裴喜君这个角色完美契合,这也是观众能记住裴喜君的原因。
其实不光演员,我们普通人也常遇到类似的困境,总有人说哪个行业红利过了,哪个平台不好做了,好像不追着风口走就没出路。
但郜思雯的经历和《唐诡》的成功,刚好印证了“静水流深”的道理,就说演员张颂文,之前跑了十几年龙套,演了无数小角色,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但他对每个角色都很较真,为了演好《狂飙》里的高启强,提前去菜市场体验鱼贩生活,这种专注熬了十几年,终于靠实力出圈。
郜思雯现在的状态,跟当年的张颂文很像,有灵气又肯沉淀,缺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唐诡》的成功也证明,观众终究是认作品的。
郭靖宇拒绝流量思维,坚持让演员专注拍戏,反而拍出了口碑爆款,这对整个行业也是个提醒:与其花心思搞炒作、刷热度,不如把精力放在作品本身。
郜思雯就像她演的裴喜君,不紧不慢却有自己的力量,现在《唐诡》的口碑还在发酵,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个演活了裴喜君的演员。
说不定再过不久,她就能遇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让更多人记住“郜思雯”这个名字,说到底,不管是演戏还是做事,专注从来都不是笨办法。
影视圈需要更多像郭靖宇这样坚守创作底线的导演,也需要更多像郜思雯这样沉下心打磨演技的演员。
我们普通人也一样,不用总盯着风口焦虑,把一件事做扎实了,自然会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毕竟,好作品不会被埋没,有实力的人也终会发光,你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剧情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