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才播六集收视率飙到1.9,次黄金档把黄金档按在地上摩擦,央视这部谍战新剧把观众熬夜的借口都安排好了。
才播六集收视率飙到1.9,次黄金档把黄金档按在地上摩擦,央视这部谍战新剧把观众熬夜的借口都安排好了。
有人看完直接关掉短视频,说再刷下去对不起这剧情。
有人把家里群名改成“今晚九点集体静音”,怕消息提示音盖住枪上膛的声。
六集下来,热搜词条从“杜淳眼神”飙到“涂松岩笑一下我后背发凉”,数据平台给的热度曲线像心电图,一集一蹦极。
上一次这么疯的还是《伪装者》,七年过去,谍战粉终于又吃到一顿饱饭。
开场三分钟就扔炸弹。
杜淳演的李亨十年前当众拒绝中统,十年后空降成了行动队副队长,坐在审讯室主位,对面是被捕的联络人王迅。
王迅抬头就喊:李亨是我同志。
空气瞬间凝固,观众刚想骂编剧胡来,镜头一转,这出指认竟是李亨自己布的局,目的只是为了让真正的自己人趁机脱身。
弹幕齐刷:脑细胞已阵亡。
这种反转让很多被恋爱谍战伤过的观众原地复活。
前阵子几部打着谍战旗号的偶像剧,男主永远在跟女特务谈恋爱,传递情报靠壁咚,观众只能边吐槽边弃剧。
《隐锋》直接把恋爱线全砍,女性角色不是电报员就是狙击手,出场就办事,办完就下线,一点不拖节奏。
杜淳这次瘦到脸颊凹进去,眼神却更亮。
审讯室那场戏,他看着同志被灌辣椒水,脸上纹丝不动,右手却悄悄把钢笔帽一下一下抠进掌心,镜头扫过,掌心四个血月牙。
有弹幕说:这比哭更让人难受。
涂松岩的反派演法更阴,不吼不叫,嘴角永远挂着半度笑,说话声音低两度,却能把人逼到墙角。
第六集结尾,他对着镜头轻轻问:你怎么在这?
配着背景里钟表滴答,直接把观众心跳问乱套。
最意外的是王迅。
喜剧标签贴太久,都快忘了他会演正剧。
被吊在梁上那场戏,他浑身抖成筛子,眼泪鼻涕混着血往下淌,却还在用摩斯密码敲脚镣,节奏一点没乱。
有观众截图放大,发现他抖动的频率跟背景电报声完全同步,细节拉满。
有人留言:以后再也笑不出来了,看见他就疼。
节奏快是另一把刀。
一集四十五分钟,信息密度高到不敢走神,低头回个微信,再抬头就接不上。
导演组之前做过《伪装者》番外,对谍战节奏有肌肉记忆,这次直接上九倍速:前三集把主角推到悬崖边,第四集让反派拿到半本密码本,第五集主角眼看要暴露,第六集突然反杀。
观众像被绑在铁轨上,火车贴着脸呼啸而过,连喘口气的空档都不给。
收视破1.9那天,央视索福瑞的数据员在群里发截图,说次黄金档干到这份上,十年一遇。
有人不服,说现在人都看手机谁还守电视,结果爸妈把客厅灯一关,全家排排坐,手机静音,连猫都抱在怀里不敢乱动,怕错过一句台词。
这种集体仪式感,短视频给不了,只有好剧能召回。
豆瓣开分8.1,还在涨。
五星短评里出现最多的一句是:终于不用倍速。
有人回忆当年追《潜伏》,大学宿舍挤在14寸笔记本前,一人一副耳机,现在家里65寸大屏,却找不到值得放下手机的剧。
《隐锋》把这种感觉又送回来了。
谍战剧最怕漏洞,观众放大镜都备好了。
播到第三集,有军迷发现主角用的袖扣型号跟年代对不上,连夜在论坛开帖。
剧组第二天就发博认错,说道具组已连夜重制,下周播出的版本会换镜头。
态度一出来,黑帖秒变安利,有人留言:就冲这认真劲儿,值得给五星。
更狠的是情报传递方式。
李亨把密码写在中药包外皮,抓药时随手一撕,药渣倒进花盆,密码随水渗进泥土,接头人来浇水就能读到。
观众看完直接搜同款药包,发现淘宝已经上架,标题写着:隐锋同款,养花神器。
剧情带火周边,也是活久见。
有人担心后面会不会烂尾,毕竟太多高开低走。
我翻了下资料,编剧是当年《黎明之前》的策划,最擅长最后一集翻盘,而且这次是全剧杀青才送审,没有边拍边改的注水机会。
央视敢放在次黄金档,说明对质量有底。
观众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下周更新前怎么熬过五天。
熬夜追剧最怕第二天开会打瞌睡,可还是忍不住。
因为好剧就像限量供应的老酒,错过这波,下次再喝到不知道要等几年。
你昨晚追到几点?
留言区报数,看看谁的眼睛最红。
来源:温酒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