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江娄艺潇入局短剧,是降维捞金还是升维破局?行业要变天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2 02:18 1

摘要:最近影视圈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潘长江、娄艺潇这些传统影视圈的熟面孔,扎堆扎进了短剧领域。

最近影视圈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潘长江、娄艺潇这些传统影视圈的熟面孔,扎堆扎进了短剧领域。

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讨论开了,有人说这是明星“降维捞金”,也有人觉得这能让短剧行业“升维升级”。

要弄明白这事儿,还得从明星们入局时的那些纠结说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4peMEJO

潘长江拍《进击的潘叔》前,心里犯了好久的嘀咕。

“老艺术家”这四个字像个框,把他框在那儿了,总觉得去拍短剧有点掉价。

这种感受,怕是不少传统演员最有体会。

在很多人固有认知里,短剧就是“小打小闹”,跟电影电视剧比起来矮一截。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4r2ZJTK

不光是身份上的顾虑,短剧的质量问题也让明星们犯难。

潘阳就直接说了,“短剧质量太粗糙”。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之前有部平台短剧,剧情漏洞一大堆,服化道看着也廉价,播出来后观众差评一片。

本来想靠明星流量拉一波关注,但内容不过关,观众也不买账。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4uHyrPJ

编剧宋方金在播客里把短剧比作“射门集锦”,这话挺形象。

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家对短剧的刻板印象,觉得它就是凑一堆刺激片段,没什么深度。

可有意思的是,短剧用户这两年涨得飞快,口碑却没跟上,这种脱节让明星入局更显纠结。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51vbjJc

纠结归纠结,还是有明星迈出了步子,娄艺潇就是其中一个。

她不光参演,还直接成立了短剧厂牌当起了出品人。

在微博里她写“戏不分长短”,这话确实在理。

演员的本事,本来就该体现在对角色的塑造上,跟片子长短没关系。

她的厂牌第一部作品《时光里的我们》,据说在剧本打磨上花了不少功夫,制作团队也是按长剧标准选的。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54fWTRm

播出来后豆瓣评分7.5分,算是打破了大家对短剧“套路化”的印象。

这种从“参演”到“把控”的转变,比单纯客串有意义多了。

现在不光娄艺潇,霍建华、刘晓庆这些实力派也都进来了。

刘晓庆拍的历史短剧《风华录》,光史实考据就做了不少,王丽坤演的悬疑短剧《迷雾追踪》,剧情逻辑也下了功夫。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57Aaly5

明星一来,影视公司也愿意投钱了,短剧的制作成本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潘长江在《进击的潘叔》里还参与了剧本修改,不再只是当个“流量工具人”,这种深度参与才是真能帮上忙的。

短剧正在换模样

其实短剧早期确实有点走偏了,编剧汪海林说的“错把创作手段当目的”,指的就是那会儿的“爽文化”泛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59o3tXl

重生、逆袭、打脸这些套路翻来覆去用,看得人都审美疲劳了。

有部爆款短剧,全靠“打脸”剧情撑着,点击率是高,但专业影评人没少批评它。

但现在不一样了,明星带来的不光是流量,还有对品质的要求。

潘长江在《进击的潘叔》里演的小人物,那种奋斗的韧劲刻画得挺细腻,这就是演技带来的不一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5Avoahf

娄艺潇的作品聚焦女性成长,也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如此看来,短剧的“爽感”正在从单纯的情绪刺激,变成更有深度的东西。

现在精品短剧越来越多,用户看了也愿意留下来。

这让我想到了网络电影的发展,一开始也是烂片不少,后来慢慢走向精品化。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5CGOsCB

短剧说不定也会走这条路,成为影视行业的新增长点。

它那种紧凑的叙事方式,甚至能给长视频创作点启发,还有“短剧+文旅”“短剧+教育”这些新玩法,前景看着还不错。

说到底,潘长江、娄艺潇这些明星入局短剧,真不是什么“降维打击”。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H5DfQnLJ

他们打破了大家对短剧的身份偏见,用专业能力把短剧的品质提了上去。

毫无疑问,这是在帮短剧“升维”。

接下来就看更多实力派能不能沉下心来做内容,只要平衡好娱乐性和思想性,短剧早晚能摆脱“鄙视链底端”的标签,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来源:澜史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