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宫斗也不谈爱情,这部清末商战剧凭什么预约破百万?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1 23:32 1

摘要:它讲的是“实业救国”,演的是“商战风云”,但真正吸引人的,是那句隐含在剧情里的潜台词:在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谁还能靠本事翻盘?这不只是古平原的命运转折,也是我们对今天商业与国家关系的一次集体想象。

一部讲清末商人的电视剧,尚未播出,就冲上了热搜。

《大生意人》将于11月25日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由陈晓主演,预约人数已超过140万。

它讲的是“实业救国”,演的是“商战风云”,但真正吸引人的,是那句隐含在剧情里的潜台词:在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谁还能靠本事翻盘?这不只是古平原的命运转折,也是我们对今天商业与国家关系的一次集体想象。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w3a5JKSvN

故事设定在清末,主角古平原不是高门子弟,也不是宫廷宠臣。他出场时,是个被陷害的科举考生,被迫流放,命悬一线。开局就把“士子荣光”一脚踢开,直接落地成泥。

观众熟悉的“逆袭”剧本通常是从底层爬上去,他却是从文人雅士直接跌进泥泞,然后才开始“做大生意”。这种落差设定很有意思,它让“逃犯”这个身份成为主角命运的起点,也成为整部剧的张力来源。

而且他不是为了发财而经商。他一边算账做买卖,一边想着如何“谋国”。剧中他曾说,“小道谋利,大道谋国”,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商界鸡汤,但放在清末这个背景下,恰恰是一种极端现实主义的选择。

剧中的古平原,不是靠权力起家,也没有靠山。他靠的是脑子。在后宫与权臣之间周旋,在商海里与敌对势力博弈,最终用商品、贸易、出口,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武装救国的“实业路线”。这种设定在当下语境中,几乎带着一种“复古创新”。

而陈晓这次的表演,也可看作一次职业转型。他曾演过民国军官、现代医生、古装王爷,但这次饰演经商“大男主”,是他首次挑这种智商和情怀都要在线的角色。他要演的不只是情绪波动,还要撑起一整个“家国叙事”的逻辑闭环。

从导演的拍摄调度,到服化道的历史还原,再到剧本对“实业救国”理念的铺陈,这部剧显然不打算只做一部好看的商战剧,它想做一部“有点分量”的历史剧。

不过它的“分量”,不是靠怀旧情绪堆砌,而是靠一种现代观众也能理解的逻辑:当国家危难,人可以靠商业去拼命,也可以靠商业去救人。

这就为后文埋下了一个问题:观众为什么愿意为一部“清末经商剧”买单?他们是在看历史,还是在看当代的影子?

说到底,《大生意人》想讲的不只是一个人如何变富,而是一个时代的“出路焦虑”。清末,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外有列强环伺,内有王朝崩解。大清的末日情绪,不只存在于宫廷政变,也存在于街头巷尾的“活法选择”。

而这部剧选择了“经商”作为主角的求生方式,这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现实投射感。

在中国电视剧里,经商题材并不少见,但清末背景的商战剧,近年来却极为稀缺。不是没人拍,是不好拍。怎么拍都容易被说“脱离现实”或者“历史穿越”。但这一次,《大生意人》没有回避历史,而是选择直面它。

剧中,古平原面对的是一个四面楚歌的世界。他没有军队,没有权贵,只能靠一双手、一张嘴、一点智慧,想尽办法把生意做下去,把人救出来。看起来像是一场“个人奋斗”,但其实,他的每一次谈判、每一次进出口贸易,背后都是在回应那个年代的核心命题:“中国怎么办?”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部剧的预约量能在开播前突破140万。观众想看的,不只是商战技巧,而是那种在风雨飘摇中还敢抱希望的人。古平原的奋斗史,看起来像是一部私人传记,其实是很多人内心的投影——我们都在找一条能走得通的路。

而且这部剧还做了一个很聪明的事情:它没有把“爱国”当成口号喊,而是用“实业”这个具体路径去落地。观众看到的不是主角挥舞大旗,而是他在港口谈判、在仓库调货、在账本上算出一条出口路线。它用“货物进出”来讲“国家出路”,这比单纯的情感煽动要高级得多。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故事在今天的语境下,反而变得格外有“当代感”。在全球经济波动的2025年,谁不在问:我们还能靠什么赢?

《大生意人》给出的答案是:靠脑子、靠行动、靠能落地的东西。它不讲革命,也不谈空想,它只讲一点——想活下去,就得做点实事。

这正是当代中国观众最能共鸣的地方。

《大生意人》虽然讲的是清末的人,但从选角到叙事节奏,其实全都贴着现代人的情绪走。

陈晓的表演不再是传统“古偶”里的深情人设,而是一个“搞事业”的男人。他不是靠脸吃饭,而是靠逻辑、决断和情怀。这种角色设定,不仅让陈晓完成了职业升级,也让观众找到了代入感。

而剧中的“女线”也不再是陪衬。孙千饰演的角色,不是主角的感情工具,而是商战中的重要伙伴。她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事业,也有自己的牺牲。这种“双线并进”的结构,让整部剧的情感更真实,也更耐看。

从制作角度看,央视选择在黄金档播出这部剧,本身就是一种“信号释放”。它不仅看中了剧集的艺术性,更看中了它的“价值输出能力”。在当下这个内容泛滥的时代,一部剧如果想靠实力出圈,光靠俊男美女远远不够,它得有思想、有深度、有共鸣。

而《大生意人》恰恰踩中了这个点。

它不是“古装偶像剧”,也不是“历史正剧”,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表达方式。它用古代商人的故事,讲当代中国人的心事;它用清末的危机,映射今天的困境与出路。

这也是为什么,它不像传统历史剧那样讲“宫斗”,也不像现代剧那样讲“职场”,它讲的是“生意”和“国家”的关系。它在问一个问题:当权力失效、秩序崩塌,一个普通人还能做什么?

答案是:做生意,做成事,做一个敢于承担的人。

《大生意人》之所以值得期待,不在于它讲了多少历史,而在于它用历史讲了我们自己。

它不是一部“穿越剧”,但它确实穿越了时间。它让一位清末商人的命运,成为今天观众的代入点;它让“实业救国”这个古老命题,再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追问。

到底什么才是一个时代真正的英雄?不是谁喊口号最响,而是谁能在乱局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并带更多人一起走过。

或许,《大生意人》这部剧,讲的不是古平原的传奇,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的夹缝中,如何跑赢命运那只看不见的手。

来源:内科专家董延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