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飙》播完这么久,高启强兄弟俩的结局还在被反复聊,争议最大的就是高启盛坠楼那幕——到底是高启强为保自身,故意把亲弟弟当垫脚石,还是高启盛自愿赴死,高启强两难之下的无奈?有人说他早被权力熏黑了心,亲弟都能下手;也有人觉得他藏着没说的痛,没那么冷血。今天顺着剧情
《狂飙》播完这么久,高启强兄弟俩的结局还在被反复聊,争议最大的就是高启盛坠楼那幕——到底是高启强为保自身,故意把亲弟弟当垫脚石,还是高启盛自愿赴死,高启强两难之下的无奈?有人说他早被权力熏黑了心,亲弟都能下手;也有人觉得他藏着没说的痛,没那么冷血。今天顺着剧情里的小细节捋捋,真相其实比“故意杀人”更复杂。
先别着急给高启强扣“杀弟”的帽子,高启盛的性格,本就注定了他不会认怂认输。这小子打小就拧,读书时是学霸,却带着股狠劲,后来跟着高启强混,更是越来越极端,好面子还记仇,李宏伟当众羞辱他,他转头就用冻鱼把人打死,半点不留余地。后来碰毒品踩了红线,又惹出一堆烂摊子,被警方盯上后,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罪太重,根本逃不掉,就算被抓,也会把高启强、整个高家的底子全抖出来。他骨子里崇拜哥哥,又好强爱面子,宁肯自己死,也不愿当拖累哥哥的累赘,更不想被警方抓住丢了体面,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活。
但要说高启强半点私心没有,纯粹是被动接受,也太牵强,他的“默许”,其实早藏在细节里。最明显的就是碉楼广场吃面那次,兄弟俩坐着聊天,高启强明知道弟弟闯的祸捂不住,却故意说李响盯着紧,自己难下手,还把手机摆桌上,明晃晃给了高启盛报警的机会。那时候他心里门儿清,弟弟性子极端,大概率会走绝路,可他没拦着,反而变相递了台阶。后来高启盛用枪“挟持”他,喊着让他跟警方说是自己报的警,高启强也没反抗,甚至配合着演完这场戏——他清楚弟弟不会真伤自己,也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高启盛万劫不复,可他没说一句劝阻的话,这份沉默,本身就藏着权衡。
他权衡的不是“救不救弟弟”,而是“保弟弟还是保自己、保高家”。那时候高启强已经是京海的大佬,手底下一堆人靠着他吃饭,自己也攀附了赵立冬,好不容易站稳脚跟,根本输不起。高启盛的案子已经闹到省里,根本压不下去,一旦高启盛被抓,供出贩毒、杀人的事,高启强肯定会被连根拔起,之前拼了命挣来的一切全得归零,甚至可能一起蹲大牢。一边是闯了弥天大祸、注定保不住的弟弟,一边是自己打拼多年的江山,高启强选了后者,他没主动动手杀弟,却默认了弟弟的死,用这份“牺牲”换自己全身而退,这份自私,是真的,却也带着点没辙的现实。
再看高启盛坠楼后高启强的反应,更能看出他的矛盾。剧里他没抱着弟弟哭,就愣在那儿反复说“是我报的警”,转头想走,脚步却沉得很,眼神里全是慌,不是装的。后来有花絮说,原本拍了他抱着遗体痛哭的镜头,最后删了,其实这份留白更真实——那时候的高启强,已经被权力磨得冷硬,可心里还是疼,只是疼归疼,他得先顾着自己活下去。早年他在旧厂街卖鱼,拼尽全力供高启盛读书,自己受委屈也不愿弟弟吃苦,那时候的亲情是真纯粹;可后来一步步黑化,权力、利益缠上身,亲情早就没那么重要了,却也没完全消失,他不是故意要杀弟,只是在生死和利益面前,选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路。
说到底,高启盛的死,是自己选的,也是高启强默许的,却算不上“故意杀害”。高启盛的极端和决绝,让他没给自己留退路;高启强的权衡和自私,没伸手拉他一把,兄弟俩走到这步,早就被欲望和罪孽绑死了。高启强不是天生冷血,只是黑化后,亲情成了可以被牺牲的筹码,他没直接动手,却用沉默和默许,推了弟弟最后一把。这对兄弟的结局,看着唏嘘,其实早有预兆,从他们踏足黑暗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付出代价,而这份代价,最终落在了高启盛身上,也成了高启强心里永远抹不去的疤,只是这疤,终究没挡住他继续往下走的脚步。
来源:A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