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说的“收放自如”,怎样才能做到?一句话给你讲透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1 03:13 1

摘要:电视剧《天道》的第一集,丁元英和朋友一起去买老唱片机的时候有如下一段对话。

电视剧《天道》的第一集,丁元英和朋友一起去买老唱片机的时候有如下一段对话。

朋友:哎哟,8万,我觉得有点高啊!我一直注意你的反应,你也不打个手势。我就一顿跟他砍呗。8万确实高了,我觉得6万合适。

丁元英:是好东西,价钱过得去就行了。

朋友:(嗤鼻一笑)美女是魔!老和尚经也白念了,还不如我呢。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ZSycFEpP

朋友这句话是嘲讽丁元英,说他参禅悟道白修了,以前跟我掰扯什么美女是不是魔的问题,现在自己却遭了道,碰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有了执念,不惜代价也要拿到手,如此执念,还不如我呢。

丁元英:怎么见得?

朋友:如实观照吧,我看美女就是美女,不会把美女看成魔。

丁元英:你看美女就是美女,那美女就不是魔了。

朋友:那你的意思,甭管我怎么看,美女都是魔?

丁元英:是不是魔跟人家美女有什么关系?

朋友:嘿,你这话说的,跟她没关系,跟我有关系不成?

丁元英说的这两句纯粹是废话,为了狡辩而说的废话。

朋友之所以被丁元英绕进去,原因是朋友一直认为丁元英比自己的认知高,或许朋友也的确听过丁元英的一些高论,故而不管丁元英说什么,朋友潜意识里都不会质疑丁元英,而是习惯性地觉得自己的认知不对。

这些从朋友对丁元英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就能看出来。

丁元英:你把什么是美女搞明白了,就慢慢知道了。

朋友:(嗤鼻一笑)美女我还不知道啊,美女就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呗。

丁元英:不为错,但是有漏,以面概点了。你可以说北京是中国的城市,但是你能说中国的城市就是北京吗?

朋友:那你说什么是美女。

丁元英:人们看自己的女儿、姐妹,再年轻漂亮也不会缘起美女的认知。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ZT1WGYgm

这里丁元英显然说错了,归根结底是作者豆豆的认知不对。

人对自己的女儿、姐妹,一样会缘起美女的认知。

以我自己为例,我对自己的女儿、姐妹就会缘起美女的认知。

我是个正常男人,推己及人,我不敢说全部男人,至少绝大多数男人也肯定和我一样。

正如丁元英的朋友所说,美女就是年轻貌美的女子。

只要她年轻貌美,不管她是谁、是我的什么人,我都会对她缘起美女的认知。

其实与其说是认知,不如说是评价。

因为她年轻貌美,所以我评价她是美女。

因为一道菜好吃,所以我评价它是好菜。

这两者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任何肮脏的地方。

丁元英之所以反驳朋友的观点,根本原因是作者豆豆将“人对自己的女儿、姐妹缘起美女的认知”这件事丢到了道德层面去审判,而不是在哲学层面探讨。

从豆豆这个举动就可以知道,在她看来,人一旦对自己的女儿、姐妹缘起了美女的认知,就是不道德的,就是肮脏的。

实则不然,人评价自己的女儿、姐妹是美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任何其他意思、想法,就只是单纯的评价,或者说就只是单纯的如实观照。

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

在一个公园,一个老父亲在给自己的女儿相亲,一个小伙子过来了解情况,老父亲看小伙子长得很磕碜,立马就弹出一个念头:“我女儿长得这么漂亮,怎么能嫁给这样一个人,那不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吗?”

随即老父亲立马冲小伙子摇了摇手,表示不想接触。

丁元英:说哪儿了?

朋友:说到我要是见着美女不起心动念,那不是有病吗?

丁元英:你以为你起了心动了念,你就没病了。就比如你的手,你要是只会攥拳,有病;只会伸掌,也有病;自如,才正常。说魔,不是为了跟谁论是非论道德,是要指出起烦恼的因。为的是了心苦,不起苦。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ZT4Itbbg

这一段,丁元英一开口仍是在偷换概念诡辩。

不过后面说的话,倒是对的,其实也不能说对,应该说是人所想要的,人想要的就是“自如”,就是“收放自如”。

手只会攥拳,真的就有病吗?

不见得吧!

如果人需要的是手只会攥拳,那就没病。

正因为人需要的是手能收放自如,所以只会攥拳和只会伸掌都有病。

有病没病,完全取决于人的需要。

有病没病,也只是人的主观评价,不是客观事实。

最后丁元英说“是要指出起烦恼的因。为的是了心苦,不起苦。”

这倒是对的,要想解决烦恼,你首先得知道你烦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朋友:“这我有体会。我追我前妻那会儿啊,人家死活看不上我,那是心苦。后来离的时候,这个死活不离,那个死活不散。哎哟,把我给烦的,我就差找墙我一头碰死。(叹气,笑)诶,今儿有收获啊!以后要见着美女,我坚决不起心动念了。”

这个朋友,我都不知道他说的“收获”是啥。

丁元英刚跟他说要“自如”,收放自如才正常。

他说有“收获”,转头就来一句“以后要见着美女,我坚决不起心动念了”。

丁元英:那你就又多了一个念,多了一个不起心动念的念。烦恼不是少了一个,而是多了一个。你这叫戒,戒就不苦了吗?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ZT86LGj1

这段话丁元英说对了,所谓收放自如,就是随心而起,随心而落,自然而然,不刻意起,不刻意落,更直白来讲就是,老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其实,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收放自如的,哪怕你执迷一个东西再长时间,也是收放自如,因为你终究有放下的一天。

但人们认为执迷一个东西过长时间,就不是收放自如。

而人们之所以认为这种情况不是收放自如,根本的原因是将为此付出过于沉重的代价,比如伤身、破财。

是不是收放自如,只跟付出的代价高低有关。

代价过高,人们就认为不是收放自如,继而认为应该做到收放自如。

代价过低,人们就不会对此发表任何评价。

丁元英和朋友的这段对话到这里就结束了,丁元英告诉朋友要收放自如,但他没教朋友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或者都接受过这样的教育,要对任何人事物收放自如,绝不能让自己陷进去。

但也没人教你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好吧,我教你。

我只需问你一个问题,你就会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问题:现在有一个馒头摆在你面前,什么情况下你才能做到对这个馒头收放自如?换句话问就是,什么情况下你才能做到吃这个馒头也行、不吃这个馒头也行?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难想。

你想出来的答案,就是做到收放自如的不二法门。

注意,是“不二”,除此之外,绝没有另一个能让你做到收放自如的法门。

欢迎诸位把你的答案打在评论区。

来源:黄师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