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诡3》中的章节:浅聊发生在盛唐洛阳的“旗亭画壁”!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1 01:50 1

摘要:在热剧《唐诡3》中,最近更新的剧集其中有一个情节,“阮家酒楼”老板阮大熊设宴,邀请大诗人高达、王幼伯,以及在《唐诡1》中出场的“南州四子”里仅存的“诗律贤人”冷籍这三位当代大诗人一同饮酒。席间,在阮大熊与王幼伯的提议下,安排歌姬自由选择曲目,一旦唱到哪位诗人的

在热剧《唐诡3》中,最近更新的剧集其中有一个情节,“阮家酒楼”老板阮大熊设宴,邀请大诗人高达、王幼伯,以及在《唐诡1》中出场的“南州四子”里仅存的“诗律贤人”冷籍这三位当代大诗人一同饮酒。席间,在阮大熊与王幼伯的提议下,安排歌姬自由选择曲目,一旦唱到哪位诗人的诗作,便由苏无名持笔在哪位身后的墙上画上一笔。于是,五名歌姬分别唱了高达、王幼伯、冷籍,以及提前作弊夹进来的阮大熊诗作。以王幼伯的诗词被两次唱出获胜,而后王幼伯却以“花魁”唱的是冷籍的诗为由将胜利“让”给了冷籍!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QhvSfc9t

具体剧中这个章节的其他内容与细节,还是推荐大家去看剧了,蛮精彩的。当然,其中三位诗人高达、王幼伯和冷籍,以及其各自的诗作,自然都是虚构的。但这一段三位大诗人以诗会友的场面,以及“旗亭画壁”的经过,却又是有文记载,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典故。而具体情况如何,咱们就趁着《唐诡3》的热度,来聊一聊这段发生在盛唐东都洛阳的“名场面”!

“旗亭画壁”,出自唐中期文士薛用弱的小说集《集异记》。这部《集异记》中,以大量发生在隋唐时期的奇闻轶事、民间传说,甚至部分神鬼妖怪为引为喻,融合志怪元素与史传笔法,来折射唐中期的社会现象与生态。其更具体时间就是在经安史之乱后,破败的唐王朝在唐宪宗一朝出现“元和中兴”,而“中兴”之后再一次走向衰弱期间的动荡时期。该集被收录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共16卷。其间记载了很多唐初与盛唐时期很多名人的事迹,如大诗人王维凭《郁轮袍》赢得公主芳心而“大魁天下”;裴越客的“虎为媒”;甚至还有狄仁杰在华州用医术拯救濒危少年的传奇故事。而“旗亭画壁”就是这些故事里最具文化色彩的一个!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QhxtPdP9

当然,薛用弱《集异记》在后世还是有很多争议的,尤其是其“六朝志怪”的笔记体形式内容,让很多人认为这部小说集的内容大都是虚构杜撰的。不过,偏偏这个“旗亭画壁”,却被绝大多数人深信不疑,并一直广为流传,甚至在宋元时期还被改编为戏曲在民间传播。这一方面是由于文中对于三位大诗人以诗会友的描写描写生动真实,另一方面,也有后世对于盛唐时期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那种憧憬与向往,所以大家宁愿相信那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在《唐诡3》剧中的这个情节里,虽然人物与诗词都是虚构,但三位诗人所对应现实中的原型可都是真实存在的。其中高达对应的自然是盛唐时期玄宗、肃宗朝名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王幼伯对应的是另一位边塞诗人王昌龄,其文学造诣曾被明代文史学家王世贞评价,在盛唐七绝唯独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而且,高适字达夫,王昌龄字少伯,“高达”与“王幼伯”之名也正是由此而来。至于冷籍嘛,将起名字颠倒过来就是“籍冷”,而几乎同音的“季淩”正是王焕之的字!这编剧给几位“虚构”的诗人起名,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Qi1LkawP

那么剧中歌姬与花魁所吟唱的诗词,自然也都是虚构的其中几句质量还是挺高的。之势要是和“真实”中发生的“旗亭画壁”里的诗词相比,那必然是有天壤之别。不过其中“花魁”奴娇所唱冷籍的《寒食行》:“流水涓涓芹努牙,织乌双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可是被苏轼奉为“鬼诗有佳者”的描写寒食时节的佳作。而这首诗,其作者已不可考,仅在一些刻本经籍中记录为盛唐时期的“襄阳旅殡举人”。能找到这篇“鬼诗”嫁与剧中成为冷籍名作,真得再次给编剧大大的一个赞了!

说过剧中人物与诗词,那咱们就来说说《集异记》中所写的“旗亭画壁”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场景。首先,这个场景并非发生在长安,而是在东都洛阳。其次,《唐诡3》中的历史背景是李隆基上位后的开元元年或往后一两年间,而《集异记》中所记的时间,是王昌龄被任命为江宁县丞的时候,所对应的则应是在开元二十八年的冬天。所在的地点也并非什么豪华的大酒楼,而只是一个简陋的路边小酒馆!这就先得给大家讲一下什么叫做“旗亭”。在汉代,“旗亭”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出现,主要设立在市场的中心区域或关键场所,建筑通常较高,便于瞭望观察,被称作“市亭”或“市楼”,楼顶立旗则市场开张,楼顶旗放则市场关闭。“旗亭”的主要职能放到现在就是市场管理处。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Qi3oc1sf

而到了唐代,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尤其是长安与洛阳的市场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随着一些酒楼、客栈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旗亭”必然都是在市场的黄金地段。那一些有实力的商户,就将原有与自己店铺相邻的“旗亭”以租赁或者分成的形式,将其改造成在办公时间以外可以对外营业的区域,也就类似于现在的酒店或者酒吧的“外摆”;也有直接出钱将“旗亭”改造为独立经营场所的,只在其中保留固定的市官办公之所,其余地方都用来经营酒肆,而“旗亭”之上旗帜的内容,也从市场管理逐渐演化为酒肆的宣传招牌。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大型酒楼也在自己的门前直接设置一块区域搭建凉棚有些甚至是小二楼“占道经营”,把酒楼的招牌旗帜挂起来,这种地方,就叫做“旗亭酒肆”。

开元二十八年冬的一天,洛阳街市上一间热闹的“旗亭酒肆”中,当世的三位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和正在簇着炭火推杯换盏,畅谈甚欢。此时酒肆中涌进一群梨园歌伎,也来这个酒楼聚会。三位诗人就换做一偏僻角落,边饮酒边看歌姬表演。看到兴起,王昌龄提议:让歌姬随意献唱,唱出谁的诗词最多,谁就算获胜。谁就算是三人中名气最大之人。高适和王焕之笑而应允。原本像这种不带任何彩头的“打赌”,以三人的身份本不会在意,只是,在当时这三位都正处于各自的人生低谷:高适白丁,王昌龄外派江宁县丞,最年长的王之涣也早已辞官为一布衣。所以,在这种时候,所谓的尊严却是三位在昔日里风光无限的大诗人相当在乎的事情了!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QiLpw1Mg

第一位歌姬开始吟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词正是王昌龄于天宝元年所作《芙蓉楼送辛渐》,听罢王昌龄大笑,便在自己身后的墙壁上画上了一笔。随后,第二位歌姬登台,开始吟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畴昔探云奇,登临赋山水。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词曲质朴浅显,然内涵醇厚,乃是高适为悼念早逝的好友梁洽而作的《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也是边笑边在自己身后的壁上画了一笔。而第三位歌姬上场,所演唱的又是一首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自然是乐的开花,得意洋洋的又在身后的壁上画了一笔。

此时,王昌龄身后的墙壁上已经有两笔,高适的背后也有一笔,年纪最大的王之涣身后却空空如也,自己也觉的脸上挂不住。于是,对着高、王二人说道:之前的二位歌姬都是庸脂俗粉,唱出来的诗词自然也都是俗文!也不顾两人气愤,便指着众多歌姬中最出众的一位接着说:此女才貌出众,当为花魁,如果她之后唱的也不是我的诗作,以后我都不和你二人争锋,如果她唱出了我的诗词,你二人便拜我为师!于是,三人便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花魁”身上,结果,“花魁”在乐曲声中婉婉吟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词一出,全场皆是掌声欢呼声。正是王之涣的代表作《凉州词》!高适、王昌龄二人起身,与王之涣相视一眼后一同开怀大笑。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QiTgZLbd

店家和那群歌姬也围过来不知所以,经询问才得知,原来这三位酒客竟是名满天下的三位大诗人!店家连忙表示免单,并奉上美酒,旗亭酒肆内的其他人也纷纷过来向三人敬酒,三位大诗人也兴致盎然,通宵达旦!这也就是《集异记》中所记发生在盛唐洛阳的名场面——“旗亭画壁”!

此情此景千百年来始终被后世文人雅士津津乐道,至于其真伪,谁又在乎呢!

来源:总注册不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