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演把器械模型往桌上一扔,一句话把全场怼醒:“不会就先练,短剧不是快餐,是高压锅——十分钟要把生米煮成饭,还得粒粒入味。
张大马的新剧开机才三天,女主角王格格就哭着给经纪人打电话:
“这场开胸手术我演不了,手抖得连缝合都打结。
”
导演把器械模型往桌上一扔,一句话把全场怼醒:“不会就先练,短剧不是快餐,是高压锅——十分钟要把生米煮成饭,还得粒粒入味。
”
这是《冬日暖阳》的片场,也是张大马给整个行业上的“公开课”:
短剧市场正从“流量池”滑向“精品赛道”,谁先抓住“专业度”谁就能吃到下一波红利。
一、他把“土味”拍成“余味”,靠的不是套路,是“显微镜”
外行人看张大马,标签一句话:“拍爽剧的王”。
内行人拆他的片,发现每部都在做“外科手术”。
拿《盛夏芬德拉》举例,男女主久别重逢那场吻戏,拍了47条。
灯光师都撑不住,问他“一条短视频至于吗?
”
张大马可不管,他把镜头拉到微距——睫毛阴影落在女方颧骨的位置、男方喉结滚动的角度,必须让“生理性心动”溢出屏幕。
数据给了答案:这条吻戏被二创剪辑了18万次,带动全剧收藏量飙到700万,拿下2023金瞳奖“年度最佳作品”。
结论:当同行还在堆“壁咚、强吻、先婚后爱”三件套时,他用“显微镜思维”把套路拆到细胞级,再重新拼成观众没见过的“新爽点”。
二、两条生产线=两副牌,拆炸弹也留后手
张大马手里有两座厂牌:
马厩制片厂——专拍都市情感,像一把“稳定的A股”,保证持续现金流;
赤兔制片厂——专啃创新题材,像一支“天使轮”,押注下一季风口。
去年《深情诱引》还没火,他就把“姐弟恋+极限拉扯”的剧本压了三个月,等平台数据模型跑完“30+女性情感缺口”报告才开机。
结果剧集上线七天,招商回流成本120%,连韩国CJ ENM都来买改编权。
同一时间段,马厩厂牌的《多大点事儿》正在卫视二轮播出,稳稳收版权费。
左手快消,右手长线的“双牌桌”打法,让他始终有子弹去赌下一局。
三、成本翻3倍,他先把“设备”卷到天花板
《冬日暖阳》的制片主任报预算时手都在抖:
单集成本120万,比普通短剧高3倍,其中40%砸进设备——4K HDR、医疗级内窥镜、可旋转式手术无影灯。
很多人不理解:竖屏小屏幕能看出啥区别?
张大马只丢下一句话:“真假手术室灯光的色温差300K,医生观众一眼拆穿,假即出戏,出戏即弃剧。
”
短剧用户一旦划走,平台算法就判“死刑”,再想捞回流量要多花十倍买量钱。
他宁可前置成本“一次真”,也不想后端投放“十次假”。
四、新导演扶持计划=“人才外骨骼”
短剧行业最大痛点:十分钟剧情好抄,十分钟“情绪节奏”难偷。
张大马把47条吻戏的“心跳分镜表”做成公开课,上传内部云盘,任何签约新导演都能调用。
看似白给,其实双赢:新人导演拍出来的B级项目,数据表现提升30%,平台返点他也抽15%。
于是“马系”短剧去年产量只占行业8%,却占据抖音高热榜23%的席位,被业内戏称“短剧界的正午阳光”。
五、下一步:观众要看“互动”,他把脚本写成“游戏副本”
内部流出的测试片段里,男主递过来一把手术刀,屏幕下方弹出选项:
A 接刀
B 推开
C 反握威胁
不同选项对应60秒完全不同的后续剧情,数据实时回流到后台,算法据此决定“刀片”走向。
张大马解释:“未来短剧不是‘给你看’,而是‘陪你玩’,让用户情绪付费,而不是用三秒爽点换广告费。
”
收笔回到片场
王格格第48条终于一条过,张大马看完回放只说了一句:“记住今天手抖的节奏,下一集你要用同样的频率去缝患者血管,观众才会信你真的是医生。
”
短剧行业的“生米”还在锅里,高压阀尖叫。
有人被蒸汽吓退,有人趁机加码火力。
张大马把锅盖又拧紧了一圈——他赌的是:十分钟煮成熟饭只是底线,真正值钱的,是让人吃完还能回味三小时的“口腔余温”。
来源:热心面条tzwQ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