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年过去,87版《红楼梦》演员片酬最高一集只有90块,却能把89版电影按在地上摩擦,原因只有一句话:他们把角色活成了自己。
35年过去,87版《红楼梦》演员片酬最高一集只有90块,却能把89版电影按在地上摩擦,原因只有一句话:他们把角色活成了自己。
先别急着站队。
把两版放到一起,像拆快递一样扒开看,差距根本不在脸,而在骨头缝里的那股味儿。
87版开机前,剧组把年轻人关在北京香山脚下半年,每天六点起来练毛笔字,下午学走四方步,晚上听红学教授讲两个小时。
欧阳奋强当时不会抽烟,为了宝玉那场醉后卧榻,一天学一包,呛得直咳,咳完继续。
陈晓旭更狠,把自己关宿舍七天,抄黛玉诗,抄到半夜哭,第二天眼泡肿着去试镜,导演一看就拍板:要的就是这股丧。
89版电影正好相反,演员带着浓妆进组,刘晓庆的王熙凤一出场,金光闪闪,美得像春晚,却没人记得她说过哪句台词。
陶慧敏的黛玉哭得好看,却没有前史,观众找不到她为什么哭。
电影只有一百分钟,却要装下四大家族兴衰,像把满汉全席塞进快餐盒,再香的菜也变形。
很多人以为87版赢在投资,其实那部剧最值钱的是时间。
三年里,导演让演员先做人再做戏。
拍宝玉挨打,欧阳奋强真趴长凳上,屁股被板子抽红,镜头里青筋暴起,不是特效。
拍黛玉葬花,陈晓旭提前三天不吃盐,人发虚,镜头里嘴唇白得真实。
观众看到的不是戏,是活人遭罪,眼泪自然就掉下来。
89版不是没花钱,搭大观园就砸了两千万,八九年前的两千万,能在北京买整条街。
可钱花在了景,没花在人心。
镜头扫过去,雕栏画栋全是新的,演员站在里面像游客,美则美矣,没有呼吸。
电影上映后,票房只收回成本三分之一,投资人连夜把拷贝锁仓库,一放就是三十年。
更深层的差距在审美。
87版选角先挑气质,再挑脸。
张莉原来试袭人,穿宝钗衣服往那儿一站,剧组当场改剧本:宝钗就她了。
邓婕身高不到一米六,站在一群高个姑娘里像土豆,可一开口,声音脆得像冰豆,导演说:王熙凤矮点才够毒。
89版先问谁红,刘晓庆当时全国最红,让她演凤姐,个子太高,气场盖过贾政,观众只看见刘晓庆,看不见王熙凤。
观众从来不是傻子。
屏幕里有没有活人,一眼就能嗅出来。
87版播出时,全国黑白电视才普及,好多人凑一户人家看雪花屏,照样看得抹泪。
89版电影在最好的厅放,观众打哈欠,上厕所的脚步声成片。
经典不是高清,是高清也遮不住的那股真味儿。
今天的新剧再拍红楼,演员进组前忙着拍综艺,台词靠后期配,走位用替身,哭戏滴眼药水。
观众骂烂片,骂的不是技术,是闻不到人味。
87版那批人,有的退了休,有的开了饭馆,再聚首,一开口还是宝玉黛玉,不是他们演得好,是他们把魂落在荣国府,再没捡回来。
所以,别再问哪版更贴原著。
书里的黛玉早被陈晓旭带走,宝玉跟着欧阳奋强长大,凤姐在邓婕身体里骂了一辈子。
89版只剩胶片,87版却活在观众身上。
谁赢谁输,时间已经写好答案,只是答案不在豆瓣打分,而在你我想起黛玉时,脑子里浮现的是哪张脸。
来源:自由柳叶Nal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