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52——二柱子回来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20 23:23 1

摘要:故事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首发原创。期待您的点赞、评论与收藏,感谢一路相伴![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

故事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首发原创。期待您的点赞、评论与收藏,感谢一路相伴![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比心]

四丫忙问:“那您打听到了吗?”

柱子娘叹了口气:“你赵叔说,他最近忙得厉害,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本是新婚燕尔,蜜里调油的小两口,柱子这一走就是两三个月,四丫心里早就惦记得紧。一听这话,她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的难受。

四丫缓了好一会儿,才低声又问:“赵叔没说多会儿能回来?八月十五总该回吧?”

柱子娘看了看四丫,心里明白她的期盼,可自己实在拿不准具体日子。若随口说个日子,到时候人没回来,不是让四丫再失望一回?

四丫见婆婆面露难色,心已经凉了半截:“那我生孩子呢?过年呢……总能回吧?”

柱子娘柔声说:“你赵叔也不清楚具体安排。不过他答应会帮着打听,他认识的人多,说不定很快就有消息,就把人给带回来了呢。”

四丫心里酸楚得厉害,却不愿在婆婆面前表露——她怕惹得婆婆也跟着难过。

于是强压下心头的哀伤,轻声道:“嗯,那咱们就等赵叔的消息。”

说完悄悄舒了口气,把饭端到炕上,“娘,吃饭吧。您跑了一上午,这是玉米面拿糕,软和着呢,配这土豆汤正合适。”

柱子娘见四丫情绪还算平稳,心里稍宽。

她最怕四丫情绪波动太大,伤了身子。

便笑着应道:“好,赶紧吃饭,娘最爱吃这一口了。”

四丫脸上露出温婉的笑:“我知道您爱吃,才特意做的。”

柱子娘欣慰地说:“你呢?想吃吗?你现在怀着身子,该按你的口味来。”

四丫朝婆婆甜甜一笑:“我也想吃。”

柱子娘忙道:“想吃就好,快上炕吃饭。”

……

饭后,四丫把碗筷收拾到锅里:“娘,先放着吧,等会儿再洗。累了,咱们午休一会儿。”

柱子娘点头:“行,睡醒了娘来洗。你身子重,快去歇着。”

四丫应了一声,转身回西屋休息了。

中秋时节,天气转凉。四丫怀了身子,格外怕冷,一上炕便拉开被子钻了进去。

眼泪不知怎的就扑簌簌往下掉,她忍不住抽泣起来——这是她嫁与柱子以来,头一回生出这般怨怼的心思。“柱子哥这么久不回来,怕不是不能回,是把我忘了吧。”

女人的情绪总是这样,越难过越胡思乱想,越想便越陷在死胡同里出不来。四丫的泪珠子串成了线,轻声的抽泣在静夜里格外清晰。

哭了半晌,心里反倒舒坦了些,这才迷迷糊糊睡去了。

其实最牵挂柱子的还是柱子娘。她早知晓儿子在外头的境况,哪有娘听说儿子受苦能不揪心的?四丫走后,她独自坐在炕头默默垂泪。

方才儿媳妇那断断续续压抑的哭声,她都听见了。可听见了又能怎样?此刻去劝,不过是把两处的伤心揉到一处,何必呢。

二柱子在铁匠铺跟着张师傅学了三四个月,他脑子活、肯下功夫,在张师傅点拨下,渐渐摸熟了打铁的门道。

虽说手艺还不算太熟练,但已经能慢慢打出些像样的家伙事儿了。

张师傅对这个徒弟,也是打心眼里满意。

眼看秋收将近,二柱子心里惦着家里,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向师傅开口请假。

他走到张师傅跟前,话在嘴里打了几个转:“师傅,那啥,我……”

张师傅一瞧他这吞吞吐吐的模样,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不等他说完就笑起来:“今儿是咋了?有话直说,别磨蹭!”

二柱子像是得了鼓励,声音也踏实了些:“师傅,眼看要秋收了,我哥不在家,嫂子又怀着身子,家里就我娘一个劳力……我想请几天假,回去搭把手。”

张师傅一听就笑了:“就为这个也值得你憋半天?回吧!正好这几天要的农具都打完了,铺子里有我和铁牛,忙得过来。”

二柱子顿时松了口气,咧嘴笑道:“谢谢师傅!”

张师傅却摆摆手:“先别谢,话得说前头——请假这些天,工钱可不发。”

二柱子忙接话:“那肯定!您就是给我也不能要啊,那成啥人了!”

张师傅就喜欢他这股机灵实在劲儿,拍了拍他胳膊笑骂:“你这小子!”

二柱子嘿嘿笑着,张师傅又问:“打算多会儿走?”

二柱子想了想:“要不……明天傍晚?手上这点活儿刚好能收尾。”

张师傅点点头:“成。”

第二天傍晚,二柱子把铺子里的活儿一一交代清楚,便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打铁铺时,他还勉强端着些大人的稳重,把那份稚气藏得严严实实;可一迈进自家大门,那点孩子气就全回来了。

门还没关稳,声音已经飞进了屋里:“娘——娘——”

柱子娘听见二儿子的喊声,脸上顿时漾开了笑,忙不迭地下炕趿拉着鞋迎出来,喜盈盈地望着他:“你咋回来啦?铺子里不忙啊?”

二柱子咧嘴一笑:“这几天不怎么忙,回来帮家里秋收。”

“回来得正好,”柱子娘接话,“眼下小杂粮刚好能收了。”

母子俩说着话,一前一后进了堂屋。

四丫也正好趿着鞋从里屋出来。许是有些日子没见,又或是出门这几个月真让他长大了些,二柱子竟规规矩矩地喊了一声:“嫂子。”

这是头一回,他正正经经地当面喊四丫“嫂子”。

四丫脸上微微一热,有点不好意思,还是笑着问:“咋突然回来了?”

二柱子回道:“回来秋收。我哥呢?他啥时候回来?”

一提起柱子,四丫眼神倏地黯了黯,低声道:“他那边……暂时回不来。”

二柱子还不明就里,只憨憨一笑:“回不来就回不来呗,有我在家帮着也一样。”

四丫轻轻叹了口气:“还是盼着他早点回来好……”

这回,二柱子总算咂摸出点不寻常的味儿来,自觉失言,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那就盼哥早点回来。”

说完,自己先尴尬地笑了两声。

柱子娘瞧着这傻里傻气的二儿子,心里蓦地一软,故意在他胳膊上拧了一把,笑骂道:“这么大个人了,话都不会说……”

四丫笑了笑,把方才那点愁绪轻轻拂开:“不说这个了,快进屋吧!晚上想吃点儿啥?嫂子给你做。”

柱子娘也连忙接话:“是啊,想吃什么尽管说,你嫂子如今的手艺,可比娘强多啦。”

二柱子眼睛一亮:“要不……吃嫂子做的擦尖儿吧?好久没尝了,真想这一口。”

“成。”四丫应得干脆,转身就洗手下厨忙活起来。

柱子娘则往耳房去给二柱子烧炕——那屋子久不住人,炕不烧暖,根本没法睡人。

二柱子许久没回家,攒了一肚子话想跟娘说。晚饭后,娘仨围坐在暖烘烘的炕上闲话家常。

二柱子说起镇上的见闻和打铁铺里的日子,四丫和柱子娘都听得入神,觉得新鲜又有趣。

二柱子越说越起劲,带点儿小得意说道:“娘,您知道不?我可学会做好多样东西了。”

柱子娘赶紧问:“都学会啥了?”

四丫也放下手里的绣活,抬头仔细听着。

二柱子如数家珍般掰起指头:“擦子、磨擦擦、擦尖擦子、抿面床……”

没等他说完,柱子娘“噗”地打断他:“好嘛,敢情你这三个月净跟‘擦’字辈的打上交道啦?说来说去,样样都没离开个‘擦’!”

四丫在一旁没忍住,“噗嗤”笑出了声。

二柱子一下子涨红了脸,梗着脖子辩解:“您怎么不管我学会了啥,光顾着给它归门别类!再说了,它们的做法本来就不一样嘛!”

柱子娘原本还没怎么笑,这会儿反被儿子着急的模样逗乐了:“可我说的不是实话么?”

“我还学了别的呢!”二柱子急忙补充,“铁锹、锄头这些也都学会了。”

一听“铁锹”,柱子娘眼睛亮了:“铁锹好!这回你去铺子里,正好给咱家打几张新的,家里那些早就不利索了。”

二柱子像得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赶紧应下:“行!我一去就抽空做,保准让您瞧瞧我的手艺!”

聊到最后,四丫忽然想起正事,问道:“娘,二柱子也回来了,咱啥时候开始秋收?”

柱子娘转头问二柱子:“你想歇两天不?”

“我不累,歇啥歇!”二柱子答得干脆。

柱子娘一拍腿:“那咱明天就下地!”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家人便起身下地收秋了。四丫虽怀着身子,但割小杂粮不算重活儿,加上家里实在缺人手,柱子娘也就没多拦,由着她一同到地里帮忙。

而此时,远在铁路上的柱子心里也火烧火燎的。他算着日子,这几日正是老家的秋收时节,自己却困在这儿回不去。

想到四丫身子越来越重,还得出力干活,他心里就像被滚热的荤油烫着似的,一阵阵灼得难受。

一大早,他又硬着头皮去找管事的。“刘管事,求您通融通融,给我把账算了吧!我家里真离不了人,忙完这阵秋收,我一准儿回来,成不?”

柱子几乎是低声下气地恳求。

刘管事皱起眉头,语气生硬:“你这都来磨好几回了!不是早跟你说过吗?眼下正缺人手,上头有交代,一个都不准放!”

柱子不死心,又翻出合同说理:“可我当初签的,明明写明了能自由决定去留……”

“再怎么自由也得看实际情况!缺人就是缺人,我说了不算!”刘管事明显不耐烦起来。

见对方已动了气,柱子不敢再争,只好讪讪告退,转身干活去了。

他还有整整一个半月的工钱押在这儿,说什么也不能真把管事得罪狠了——要是临走时拿不到工钱,这几个月,不就白熬了?

来源:爱讲故事的微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