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2开播即爆!30+品牌抢着投,观众为何对广告“零差评”?

西瓜影视 港台剧 2025-11-20 22:50 1

摘要:开播当天,新闻女王2开局11广直接冲上热搜,按说广告多容易招人烦,可评论区里网友却齐刷刷刷“恭迎Man姐回宫”,甚至有人说“广告多说明剧好看,品牌都抢着投”。

现在打开电视或者视频平台,追剧时被广告轰炸是常有的事,可《新闻女王2》却有点不一样。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XYJBZ5K

开播当天,新闻女王2开局11广直接冲上热搜,按说广告多容易招人烦,可评论区里网友却齐刷刷刷“恭迎Man姐回宫”,甚至有人说“广告多说明剧好看,品牌都抢着投”。

这事儿确实有点意思。

回想两年前《新闻女王》第一季,播到一半才有20多个品牌追投,这次第二季倒好,开播就谈妥30+品牌合作,直接刷新港剧招商纪录。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XcdvuBx

更绝的是,观众对广告的态度简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以前看到广告想快进,现在居然盼着广告出场,比如黄宗泽演的古肇华,从精致的香奈儿包里掏出一堆舒化奶,那反差感直接把人看乐了,#新闻女王2的广植入真的笑死我#这个热搜一挂,好多人看完还特意回放研究广告情节。

为啥观众对广告这么宽容?其实跟剧本身的质量分不开。

第二季剧情从SNK内部的职场权斗,一下子升级成传统媒体、网媒、政府新闻处三方博弈,还把AI盗播、劳工纠纷这些现实里的热点话题搬上屏幕。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Xed7NPk

比如剧里演到AI盗播新闻片段,现实中其实也有类似的版权争议,观众看着就觉得“这剧简直在拍现实”,代入感一强,对广告的接受度自然就高了。

要说《新闻女王2》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把广告做成了剧情的一部分。

全剧有9个角色衍生小剧场,佘诗曼演的文慧心、黄宗泽的古肇华这些主角都参与其中。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XlFuPKr

比如文慧心作为气场全开的大女主,在小剧场里用夸克AI处理新闻线索,那种雷厉风行的劲儿,跟夸克AI智能高效的特点简直绝配,观众看着不觉得是广告,反而觉得“Man姐用的东西肯定靠谱”。

还有古肇华的舒化奶广告,别看只是从包里掏牛奶的简单动作,其实暗藏巧思。

第一季里有个角色爱喝奶茶,第二季古肇华就改成牛奶不离手,正好呼应舒化奶零乳糖、亲和易吸收的卖点,角色人设和产品特性一结合,广告就成了角色性格的延伸。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XnJd4d2

好多观众看完都说,“以前觉得广告是打扰,现在看小剧场像追剧的额外福利,甚至会等着看喜欢的角色怎么‘带货’”。

这种操作其实摸准了观众的心理:大家讨厌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生硬插入的硬广。

当广告变成剧情的一部分,比如古肇华的“香奈儿包+舒化奶”形成反差萌,或者文慧心用夸克AI体现角色能力,观众不仅不反感,还会觉得有趣,甚至主动在社交平台讨论,相当于给品牌免费打了一波广告。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XoqXS2R

新港剧破圈:当港味职场剧撞上大陆消费市场以前说到港剧,很多人觉得是“情怀杀”,受众圈子小,品牌不太愿意投。

但《新闻女王》系列不一样,它开创了“新港剧”的模式,既保留了港剧敢拍敢说的劲儿,比如剧里直接呈现新闻行业的权斗和现实压力,又融入了大陆观众熟悉的职场场景。

比如文慧心说“有实力,哪里都是舞台”,这句台词戳中了多少打工人的心声,不管是香港还是大陆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职场人的拼搏和无奈。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Xt20T6q

从品牌投放来看,第二季聚集了五家奶粉品牌,还有快消、金融等多个品类。

为啥这些品牌愿意扎堆投?因为剧里的女性角色塑造太立体了。

文慧心是独立强势的大女主,许诗晴从见风使舵到坚守原则,张家妍是追求真相的职场女强人,这些角色正好契合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社会风潮,而女性又是很多品牌的核心消费群体。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XveFjBe

比如奶粉品牌,现在生育率下降,它们需要触达熟龄女性,而《新闻女王2》的观众里,25-45岁的女性占比很高,品牌自然愿意跟着优质内容走。

还有一点很关键,这部剧是双十一期间少有的都市职场剧,不像古装剧有时代隔阂,剧情里的办公室场景、消费场景更贴近现实。

比如角色在办公室吃太平咔咔脆、喝德芙巧克力奶,这些场景很自然地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下单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Y2hDiKL

有观众开玩笑说,“以前追剧记剧情,现在追剧记零食,看到主角吃啥喝啥,忍不住就想下单试试”。

从“内容为王”到“商业共赢”,这部剧给行业上了一课,《新闻女王2》的成功,还是“内容撑得起商业”。

如果剧本身不好看,就算广告植入再巧妙,观众也不买账。但反过来,当剧情硬核、角色鲜明,广告就能成为加分项。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Y6Yt5Do

比如剧中三方博弈的剧情,把新闻行业的复杂生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看得入迷,对穿插其中的广告也就多了份包容。

从行业角度看,这其实代表着品牌投放逻辑的转变。以前品牌投剧,大多是买个曝光,追求短期流量,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更看重内容的长期价值。

《新闻女王2》开播前一个月,就和品牌一起策划小剧场,根据角色人设定制广告内容,这种深度共创让品牌和剧集绑定得更紧。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YAVibfy

比如伊利连续四季投优酷剧集,这次在《新闻女王2》里通过古肇华的小剧场,把舒化奶和角色形象结合,不仅触达了目标人群,还沉淀了品牌情感。

说到底,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家心里都清楚,优质内容需要商业支持,而合理的广告植入其实是内容和商业的良性循环。

就像剧里文慧心说的“有实力,哪里都是舞台”,放在现实里也一样,只要内容够硬,商业合作也能成为亮点,而不是槽点。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YBehDdD

结语:当广告变成“追剧彩蛋”,才是双赢的开始《新闻女王2》的走红,给行业提了个醒:好的广告植入不是“硬塞”,而是“融入”。

当品牌不再是“外来者”,而是剧情的“参与者”,当广告从“打扰”变成“期待”,内容和商业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u8YDP2FG8

对于观众来说,只要剧好看、广告有趣,多几个品牌合作又何妨?毕竟,谁不喜欢看高质量的剧,还能顺便收获点追剧的小乐趣呢?

来源:史观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