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开播三天豆瓣开8.1,爱奇艺热度直冲9900+,创下系列最快开分纪录。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开播三天豆瓣开8.1,爱奇艺热度直冲9900+,创下系列最快开分纪录。
更难得的是,这个IP三季评分都稳在8分以上,放在国产续集剧里,这样的成绩简直是“稀有物种”。
首播当日热度就破8800+,云合市占率、灯塔播放量这些站外数据也火速登顶,势头比前两季还要猛。
国产剧续集大多逃不过“一季不如一季”的魔咒,要么品质缩水,要么剧情重复套路。
《唐诡3》能做到高开高走,显然不是靠运气。
这一季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唐诡小分队”结束了南下、西行的旅途,回到长安这个权力中心开探案。
开篇的“康国的金桃”案,把西域贡品、志怪巨禽和朝堂斗争搅在了一起。
一个小小的金桃,皇帝、公主、太上皇三方都盯着,运输途中还遭巨鸟袭击,专挑吃桃的人下手。
案件本身够惊悚,背后牵扯的皇室矛盾更让剧情多了层厚度。
紧接着的“成佛寺的哭声”,把少女失踪和权谋暗线绑在一起,舞阳因为长得像天后,一夜间被绑架四次,成了权力斗争里的牺牲品。
本来想吐槽这剧情有点刻意,但后来发现,里面每个人的小心思都藏着人性的复杂,看着还挺上头。
《唐诡3》的质感升级,观众肉眼都能感受到。
为了还原唐代长安的样子,剧组直接搭了实景,不像有些古装剧全靠绿幕抠图,看着就出戏。
演员的打戏也够实在,杨旭文身披30斤的铠甲,完成了90%的打戏镜头,这份敬业确实值得点赞。
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很用心,没有一个镜头是浪费的。
“康国的金桃”里,金桃不仅是案件道具,更是串联三方权力角力的关键;成佛寺的诡异哭声,没靠特效堆砌,却能让观众起鸡皮疙瘩。
还有剧中的色彩风格、建筑设计,甚至一些历史细节,都被观众夸“考古级还原”。
如此看来,《唐诡3》的制作成本比前两季提升30%不是空话,实景拍摄占比达到6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些投入都转化成了观众能感受到的质感。
剧情节奏还是延续了系列的优点,首集就埋下天子遇刺、将军重伤、旧嫌犯再现的伏笔。
看剧的时候得集中注意力,稍微走神可能就错过了关键线索。
这种高密度的叙事,让观众能快速代入,这也是《唐诡》系列一直能吸引观众的核心原因。
当然,角色塑造也没掉线。
舞阳的遭遇看着让人唏嘘,她和天后素未谋面,却因为一张相似的脸被各方争抢,差点丢了性命。
这背后藏着的执念、仇恨和利用,把人性的复杂展现得很透彻,还顺带折射出权力对个体的碾压、容貌偏见这些现实话题。
“唐诡小分队”的成员也没让人失望,他们的性格特点没乱改,又随着剧情推进有了成长,既让老观众觉得亲切,也能让新观众快速接受。
成绩亮眼的同时,《唐诡3》也没能做到让所有观众满意。
最大的争议点,就是权谋线的比重增加了。
悬疑志怪的惊险,加上朝堂斗争的厚重,本来是想丰富剧情层次,但部分观众觉得,权谋戏太多,挤压了单元案的推理深度。
这个问题在“康国的金桃”案里表现得比较明显,各方势力来回拉扯,反而让推理线变得不突出。
其实这种情况第二季也出现过,第一季“降魔变”案也涉及政治斗争,当时也有观众吐槽。
好在后来的“仵作之死”案,靠鲜活的小人物刻画拉回了口碑,还把剧集立意提了上去,成了第二季的点睛之笔。
现在《唐诡3》播到第二个案件,还没出现这样的名场面。
悬疑剧的核心还是推理,权谋线应该是为案件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盖过推理的风头。
喜欢看《唐诡》的观众,大多是冲着烧脑的诡案来的,要是推理线被弱化,难免会让人觉得不过瘾。
还有个小问题,虽然数据很漂亮,但大众对剧情、人物的讨论热情,并没有像数据那样火爆。
开播三天就开分,样本量毕竟有限,不能代表所有观众的看法。
《唐诡3》想要口碑彻底发酵,还得等一个像“仵作之死”那样的爆款案件来助推一把。
不过话说回来,《唐诡》系列能走到第三季还保持高口碑,已经给国产IP长线开发提供了不少经验。
2022年第一季开播时,没大IP加持,没流量明星,也没大规模宣传,全靠品质硬生生跑出黑马曲线。
之后的续作,也一直保持着这种创作思路,在核心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从场景、主题、制作等方面做升级。
对于长线IP来说,平衡真的太重要了。
既要让老观众找到熟悉的感觉,又要给新观众足够的新鲜感;既要创新突破,又不能丢了自己的核心魅力。
现在短内容那么多,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能让观众静下心来追完一整部剧,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唐诡3》第二案已经结束,后续剧情能不能稳住口碑,能不能出现那枚“点睛之笔”,还不好说。
但毫无疑问,这个系列已经证明了,爆款IP的续命密码,从来不是靠流量和炒作,而是对品质的坚守,对创新尺度的精准拿捏。
希望后续剧情能调整好权谋线和推理线的配比,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好口碑,也给国产续集剧再立一个好榜样。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