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8%跌到0.3%,豆瓣7.9滑到6.2,B站二创直接腰斩六成五”,这组数字不是冷冰冰的报表,是《唐朝诡事录3》在观众眼前拆掉的承重墙。
“0.8%跌到0.3%,豆瓣7.9滑到6.2,B站二创直接腰斩六成五”,这组数字不是冷冰冰的报表,是《唐朝诡事录3》在观众眼前拆掉的承重墙。
墙一塌,整栋“唐诡”大楼开始晃,谁都能听见钢筋断裂的咔咔声。
先把时间拨回开播第一周。
酷云实时曲线漂亮得像个陡坡,0.8%是近两年古装悬疑里的尖峰,平台内部群里一片“稳了”的表情包。
当时没人想到,八周后同一根曲线会躺平在0.3%,连腰部古偶都打不过。
跌得最狠的一天是“成佛寺单元”收官夜,本来该放高能反转,结果观众数着闪回镜头——27%的时长在重复哭僧的脸、慢推的佛像、同一滴血从眉心滑到下巴,弹幕齐刷“水到我开二倍速都嫌慢”。
第二天广告商就撤了一家,合同里写得很清楚:收视率连续三天低于0.4%,品牌方有权无损退出。
blood 一样的钱说抽就抽,剧组这才慌了。
有人把锅推给“多出的八集”。
确实,原本40集硬被拉成48集,单案时长从140分钟膨胀到210分钟,等于每个故事多塞了一部电影的体量。
可多出来的时间并没给推理,而是给了“权谋”“伦理”“志怪”三条线一起跑。
观众想看成瘾的“一案三集”节奏,被活生生抻成“一案七集”,有效叙事时间从32分钟跌到21分钟,等于每集有20分钟在原地打转。
北京电影学院孟中教授把片子拉回机房一帧帧数,发现“无效情节”超过红线12个百分点,数据摆在那里,谁也无法嘴硬。
更致命的是剧本出生证被提前撕掉。
正常三个月的创作期被压成45天,最后十集边拍边写,演员凌晨两点等飞页,道具组连夜改案发图。
内部副导演透露,有一晚杨旭文穿着官服蹲在横店路口背新台词,旁边群演换了一批又一批,就因为他手里的“凶器”从匕首改成拂尘再改成铜镜,道具师实在来不及做旧,只能递啥用啥。
逻辑漏洞像漏雨的屋顶,观众一眼就看见:舞阳郡主“假死”那集,仵作拿银针试毒,针没黑,人却七窍流血,弹幕刷“银针是淘宝九块九包邮吗”。
合作化妆品品牌当场炸毛,本来植入的是“贵妇霜”,结果被观众截图做成“七窍流血同款”,品牌方连夜发声明割席,第二笔款子直接停付。
观众流失最显眼的信号在B站。
第一季二创投稿1.3万条,第三季只剩4500条,剪刀手们剪不出爽点,官方素材里高光密度太低,UP主集体弃坑。
没有二创,就没有自来水,热搜只能靠“买”,可买的词条越飘越高,真实观众却越掉越快。
平台数据后台显示,弃剧高峰出现在第27集,一集跑掉18万人,等于一个中等城市人口集体关机。
编剧魏风华在11月直播里低头认错,说“衔接不畅”。
其实观众要的不是道歉,而是把故事说圆。
优酷赶紧宣布要做“导演剪辑版”,48集压回40集,预计2024年Q1上线。
可剪掉的脂肪能不能变成肌肉,没人敢打包票。
毕竟拍的时候就没给肌肉留位置,现在只是把水肿的地方抽一抽水。
行业把这次滑坡写进了年度报告。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直接点名“节奏拖沓”成为2023年观众弃剧头号原因,占比47%,比去年又升了12个百分点。
爱奇艺、腾讯视频紧接着下发“脱水政策”:2024起古装悬疑单集不得超45分钟,总集数锁死40集。
审核端也动手,网络视听协会把“无效情节占比”写进新标准,悬疑类每集核心案情推进不得少于25分钟,再敢灌水,连上线都别想。
有人替剧组喊冤,说“资方要48集,我们有什么办法”。
可市场不认理由,只认结果。
同样的唐代背景,《大唐狄公案》一季30集,案均110分钟,豆瓣稳在7.5,广告商从开播蹲到收官,一个没跑。
观众不是突然变挑剔,而是选择变多,时间变贵。
谁浪费他们两个小时,他们就永远拉黑谁。
现在第四季大纲已经递到杨旭文手里,他公开承诺“一案三集”“减少超自然”。
听起来像要回到第一季原点,可观众心里打了问号:早干嘛去了?
非得等收视率腰斩、广告跑光、豆瓣差评刷到22%“人设崩塌”才醒悟?
资本、创作、平台三方一起拆楼,如今楼塌了,却想让观众回来搬砖,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2024年Q1导演剪辑版上线那天,数据会给出最直白的答案:如果40集能把0.3%重新拉回0.8%,说明观众还愿意给“唐诡”一次机会;如果剪完还是温吞水,那“唐朝诡事录”这个IP就彻底变成“唐朝事故录”,以后没人再信“续集必翻身”的鬼话。
观众钱包和时间都有限,他们只问一句:下一部,你还敢拿注水糊弄我吗?
来源:非凡叶子tgxfH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