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高开低走,家庭剧不等于狗血剧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9 03:24 1

摘要:近日,导演沈严携童瑶、蒋欣主演打造的家庭剧《四喜》开播即引发视热潮,刷新央视八套2025年首播纪录。然而,高收视并未转化为好口碑,剧集很快因“狗血堆砌剧情”“人物塑造单薄”等陷入争议,被观众评价“浪费了好题材”。

近日,导演沈严携童瑶、蒋欣主演打造的家庭剧《四喜》开播即引发视热潮,刷新央视八套2025年首播纪录。然而,高收视并未转化为好口碑,剧集很快因“狗血堆砌剧情”“人物塑造单薄”等陷入争议,被观众评价“浪费了好题材”。

好阵容难救狗血剧情

《四喜》伴随观众高期待而来——导演是打造多部精品剧的业内标杆沈严,主演童瑶、蒋欣都是白玉兰奖得主,还有许娣、岳红等老戏骨坐镇,这样的阵容足以让剧迷翘首以盼。但高收视没能掩盖内容的硬伤,没能避免陷入狗血套路的泥潭。

剧情围绕童瑶扮演的沈明珠展开:怀孕刚领证的她,遭遇丈夫意外离世,悲痛中又迎来亲生父母认亲,上演了一场“三妈争一女”的大戏。或许是为了增加可看性,编剧对原著进行了不小的改动,将原本精明清高却体面的婆婆改成张口就问“你吃过燕窝吗?你会炖吗”的暴发户。令人出戏的还有不合常理的剧情:两家人为婚事闹得不可开交,小两口转头就能卿卿我我;婆婆前几集对儿媳百般挑剔,儿子死后立刻180度逆转态度,给观众的感觉编剧太不接地气。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BshYAtTl

演员的表演也受限于人设显得过于单薄,《三十而已》走红后,童瑶的角色仿佛就陷入了某种套路,此次饰演的沈明珠也被指缺乏层次感,丧偶后的哭戏只有眼眶泛红,没有过渡;老戏骨许娣则被局限在“疯疯癫癫的亲妈”框架里,岳红的婆婆角色也仿佛难以施展。几集看下来,好像也只有蒋欣饰演的许知夏演出了中年女性的无奈与疲惫。

这部本可深挖“生育自主权”“家庭伦理”“血脉与亲情”的作品,最终用狗血消解了议题的深度,留下满屏遗憾。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Bsj9PVqm

家庭剧的创作困局

《四喜》的高开低走并非个例。上半年播出的《六姊妹》同样坐拥好题材、好阵容,却也只拿到5.7分的豆瓣打分。放眼近年国产家庭剧市场,“浪费好题材”的现象屡见不鲜,总要靠强行反转来夺人眼球,让现实题材处处“悬浮”。

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创作人员的“惰性”,是对“戏剧冲突”的简单化理解和对观众审美的低估。《四喜》将“母系群像”这一稀缺题材,简化为斗智斗勇、倒霉连连看的俗套戏码,忽视了现代家庭中亲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编剧似乎忘了,真实的家庭矛盾从不需要刻意制造——《小欢喜》里高三家庭的教育焦虑,《小巷人家》中邻里间的人情冷暖,这些源自生活的细节远比强行设计的冲突更能打动人心。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BskFeloy

人物塑造的标签化则让剧情更显悬浮。《四喜》里的养父母要么完美无缺,要么唯利是图;公婆不是刻薄反派,就是突然转变的工具人,全然没有真实人物的多面性。这种“非黑即白”的人设,与部分剧集里被标签化的女性角色如出一辙,看似贴近话题,实则割裂了人物与生活的联系。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创作者将“狗血”等同于“话题度”,误以为越戏剧化越能引发传播。但如今的观众早已审美升级,短视频平台的精品化短剧已能满足“爽感”需求,长剧本应承担更厚重的叙事功能,“苦难堆砌”式的套路化冲突,很难引起观众持续的关注和情感共振。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BslU5x9O

家庭剧的出路在哪里?

事实上,国产家庭剧从不缺佳作范本。早年的《空镜子》用姐妹俩的人生选择照见平凡生活的真谛,《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柴米油盐中书写乐观力量,《父母爱情》凭细腻温情成为“重播神剧”,《人世间》以家族变迁勾勒时代图景,《欢乐家长群》则用育儿日常剖开当代家庭的困境与温情。这些作品的共性在于——扎根生活土壤,让议题自然流淌。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BsmXuPd5

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题材的猎奇,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洞察。《180天重启计划》给出了很好的示范,48岁老妈二婚怀孕、28岁女儿失业回家的设定看似“离谱”,却在三代女性的相处细节中,照见了叛逆、焦虑与柔软的真实人性,用“狗血外壳包裹治愈内核”的方式,实现了话题性与深度的平衡,为家庭剧的创新做出了努力。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8_01osBsoAfR6e

国产家庭剧的破局,首先要摒弃“冲突至上”的创作惯性,其次要打破人物标签化,塑造立体多元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议题服务于故事。家庭剧的社会价值,不在于喊出多少口号,而在于让观众在角色的命运中看到自己,在剧中人的故事中获得启发。《人世间》里的周秉昆在苦难中坚守善良,《欢乐家长群》里的父母们在焦虑中学会自我成长,这些故事早已超越了娱乐本身,成为照见现实、抚慰心灵的力量。当创作者放下对狗血套路的执念,重新扎根生活,国产家庭剧才能摆脱高开低走的魔咒,真正成为记录时代、温暖人心的佳作。

记者:任晓斐 编辑:徐敏 校对:李莉

来源:梦回迷城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