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明珠的通讯录被许知夏翻得比她自己还熟,连备注都没改,直接复制粘贴发给张浩的竞聘材料,十分钟后,沈明珠收到一条“谢谢姐,成了请你喝奶茶”,她回了个笑脸,顺手把聊天记录滑上去,发现上一次对话停在半年前,内容是“姐妹,帮我拉个群”。
沈明珠的通讯录被许知夏翻得比她自己还熟,连备注都没改,直接复制粘贴发给张浩的竞聘材料,十分钟后,沈明珠收到一条“谢谢姐,成了请你喝奶茶”,她回了个笑脸,顺手把聊天记录滑上去,发现上一次对话停在半年前,内容是“姐妹,帮我拉个群”。
这条记录像一条裂缝,把两人之间的塑料膜撕开。许知夏不是临时起意,她早就把沈明珠的每一条人脉标好价:教育局副科,标价一次饭局;银行信贷部主任,标价一份孩子入学名额;连沈明珠的瑜伽教练,都被她拿去换了一张健身房年卡。她算盘打得细,连“谢谢”两个字都省流量,因为知道沈明珠不会翻脸。
沈明珠不是不知道,她只是怕撕破脸以后,自己成了别人嘴里“小气”的那个人。她从小被教育“能帮就帮”,帮到最后,连拒绝都不会说。许知夏吃准这一点,像拿钥匙开自家门,进出从不打招呼。张浩的竞聘文件里,沈明珠的三位老同事被写成“推荐人”,本人却是在公示当天才从别人嘴里听说自己“鼎力支持”过。
喻静香比女儿更直接。十万彩礼到账当天,她带着银行卡去金店,刷走一只标价九万八的镯子,发票开成“维修费”,回头跟亲家说“镯子旧了,我拿去翻新”。袁碧晨产检那天,她连医院大门都没进,只在门口递了一杯豆浆,说“省钱,别乱花”。她省下的不是钱,是儿子婚后的底气。十万块在县城够付一套小两居的首付,她拿去买了一件只能锁在抽屉里的首饰,转头跟邻居炫耀“儿媳懂事,不讲究排场”。
袁碧晨没吵,她把产检报告折成四折,塞进喻静香手里,说“妈,您留着当纪念”。第二天,她搬回娘家,张浩追到门口,被一句“我怕孩子学你家的算法”挡在门外。喻静香这才急了,镯子拿去退,柜台说“定制款,不退不换”。她打电话给许知夏,女儿回她一句“先稳住,别让她闹大”,像写好的脚本,连慌张都按台词来。
许知夏的脚本里,没有“失败”两个字。她把沈明珠的名字写进张浩的竞聘表,也把沈明珠的沉默写进自己的胜算。她算准沈明珠不会当众拆台,算准袁碧晨不敢离婚,算准亲家怕丢人。她没算准的是,沈明珠把聊天记录一次性打包,发到三人小群,附上一句“以后别叫我姐”。那条消息发出三分钟,张浩的竞聘群就炸了锅,推荐人集体撤回签名,组织部电话直接打到单位,问“材料是否属实”。
张浩当晚回家,把文件摔在桌上,问“你到底写了什么”。许知夏第一次没回嘴,她盯着屏幕上的红色感叹号,发现沈明珠已经把她拉黑。喻静香抱着镯子坐在客厅,灯没开,金属反光打在她脸上,像一张没贴好的面膜,皱巴巴地挂着。
事情传开以后,有人把许知夏的备注改成“人脉收割机”,把喻静香的镯子叫“九万八的沉默”。袁碧晨在朋友圈发了一张B超图,配文只有两个字:新生。沈明珠没再露面,听说她换了号码,连瑜伽教练都联系不上。张浩的竞聘停了,单位通知“补充材料”,他坐在办公室,把原本准备好的实力证明一份份塞进碎纸机,机器嗡嗡响,像提前替他鼓掌。
许知夏母女输得不算惨,她们只是回到原点:没有沈明珠,也没有十万块,只剩一张写满“推荐”却没人签字的A4纸。她们没破产,也没坐牢,只是以后求人帮忙,得先学会说“请”,而不是“你不是有吗”。
故事到这儿,观众散了,剧终字幕却留了一句:现实中,沈明珠们还在犹豫要不要点“发送”,喻静香们还在金店挑镯子,许知夏们还在算下一次该敲谁的门。你愿意做哪一个?
来源:悠闲风声NHpB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