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警察刘正熙为报25年前全家被灭门之仇,精心策划了一场复仇计划。先接近并娶了仇人金元胜的女儿金淑珍,随后杀害金元胜,最终在复仇过程中因对妻子产生感情而陷入矛盾,导致悲剧结局......
1
警察刘正熙为报25年前全家被灭门之仇,精心策划了一场复仇计划。先接近并娶了仇人金元胜的女儿金淑珍,随后杀害金元胜,最终在复仇过程中因对妻子产生感情而陷入矛盾,导致悲剧结局......
本来,他与妻子金淑珍生活甜蜜。
与刘正熙本是同事兼好友的丘建邦,被革去警察职务后当起了私家侦探,终日喝酒至烂醉如泥,因多年前女友自杀身亡令他久久不能忘怀,与卖酒女细凤的关系扑朔迷离。
金淑珍的父亲,富豪金元胜突然被杀害,矛头直指两个无业游民,可是嫌疑人也在案发的一个星期后被杀害,警方也迅速结案。 但金淑珍觉得案中疑点重重,就拜托丘建邦帮忙。随着案件的逐步抽丝剥茧,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秘密,以及故意纵火企图杀死金淑珍的元凶。
2
上映于2007年的《伤城》散发着一种阴郁的气质。
两个导演刘伟强和麦兆辉合作,从《无间道》开始就一直在走属于自己的路。与王家卫的瑰丽色彩,徐克的江湖恩怨不同,他们懂商业更懂流量。
构思上体现明显,本片在情节上的突破是先将谜底讲出来,然后去一层一层剥离,用过程牵着观众的鼻子。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编剧对《伤城》不仅仅是自信,而是有些自负了,他们坚信《伤城》一定能够讲一个好故事。
只不过。电影里的表演让曾先森感觉一般,演员们的表现均差了一些意思。
梁朝伟没有突破他在《无间道》里的表演,金城武也没有超越他的《不夜城》。
徐静蕾若不是临去的那一眼,全片中她的表演完全不及格。而舒琪和多年前一样,除了张开大嘴傻笑,扮演天真无邪的少女之外,演技不见尺寸进步。但即便如此,这片子还是成立了。
只是,演员们不能和文本产生双赢。
3
导演刘伟强和麦兆辉,一开始就应该是分工明确的,更理性一点的麦兆辉负责,剧本的部分,偏感性一些的,摄影师出身的刘伟强,掌控影像的内容。
摄影师出身的他,应该把控了大的方向。
影片以冷蓝色调为主,大量运用霓虹灯与阴影的对比,如刘正熙在酒吧的独处场景,暖黄灯光与冷蓝背景形成撕裂感,暗示角色内心的善恶挣扎。
金城武饰演的丘建邦则常处于昏暗环境中,酒精的琥珀色与灰暗空间交织,强化其沉溺于创伤的颓废状态 。
表面繁华的香港,实则是无数孤独灵魂的囚笼。
构图上,刘伟强通过封闭式构图强化压抑感,例如刘正熙复仇时多次出现的佛头特写,既象征慈悲与暴力的矛盾,也暗示因果轮回的宿命。
半山豪宅的对称构图与警局逼仄空间的对比,映射了角色身份的双重性:刘正熙的斯文外表下隐藏着仇恨的深渊。
那高架桥的俯拍镜头成为城市伤痕的视觉符号,人群如蝼蚁般穿行,凸显现代人的疏离感。
其大量手持跟拍与快速剪辑,如追车戏的晃动镜头,制造紧张节奏的同时,也外化了角色内心的焦灼。梁朝伟的微表情特写:比如擦拭血迹时的麻木,则通过浅景深镜头放大,形成“去悬疑化”的叙事转向,将焦点从犯罪本身转向人性剖析。
而金城武与舒淇的对话场景多采用中景镜头,留白处理暗示两人在伤痛中寻求救赎的可能。
个人创伤升华为都市集体心理的镜像。
本片的摄影美术适合为烘托气氛和塑造人物服务,是加分项。
4
但是曾先森认为,麦兆辉的剧本部分偏生硬。类型本身就是悬疑加爱情,如果将悬疑做到底,那么故事结局前的反转还有点效果。
但是,似乎主创们更想像爱情类型偏一点,两边都略有不足,比较可惜。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她就猜到男友是杀父凶手,只是因为爱,因为生活,她不愿意承认。她对他,亦是爱与恨的交织,所以她最后也选择了死亡。或许,只有死亡才能终止一切爱与恨的冤冤相报,也只有死亡才能把人心灵最深处的那一点点爱从恨的囚笼中召唤出来。最后,他才幡然醒悟他对她的爱,也才醒悟原来她是他最后的亲人,可惜她已死,他最后的亲人就这样葬送在自己对她家庭的无尽怨恨下,再也不能醒来。只是在揭晓的时刻,结局并不够震撼,缺乏那种击穿观众心理防线的致命感。
《伤城》是典型的商业片,有明星有制作,但这个复仇故事仍缺乏那种刺痛感。影片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一共7个提名,最终只拿到了最佳摄影奖。
能拍出《无间道》系列的刘伟强和麦兆辉,拍这样偏一般了。
来源:曾狄影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