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当马兰遇上七仙女,黄梅戏里藏着一生风骨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8 12:08 1

摘要:“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电视剧《严凤英》的终章,马兰身着洗得发白的戏服,在空无一人的排练场唱完这句《天仙配》,灯光渐暗时,她抬手抹了下眼角,那抹身影与戏台上的七仙女、台下的严凤英彻底重叠。30余年过去,这部剧早已超越“人物传记”的范畴,它用黄梅戏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电视剧《严凤英》的终章,马兰身着洗得发白的戏服,在空无一人的排练场唱完这句《天仙配》,灯光渐暗时,她抬手抹了下眼角,那抹身影与戏台上的七仙女、台下的严凤英彻底重叠。30余年过去,这部剧早已超越“人物传记”的范畴,它用黄梅戏的韵律作笔,写就了一位艺术家“戏如命、命如戏”的传奇,也让马兰的演绎,成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戏映人生:每段唱词,都是她的生命注脚

电视剧最精妙的叙事,是让严凤英的人生与她的戏互为镜像——她唱的不是戏文,是自己的命运;而电视剧拍的不是传记,是“戏与命”的共生。

《天仙配》是她的“抗争檄文”。旧社会安徽农村,13岁的严凤英偷学戏被父亲绑在树上打,挣脱后躲进破庙,对着神像唱出“我本是玉皇女把凡尘下,为人间寻幸福离了仙家”。马兰把这段戏演得入木三分:粗布衣衫磨出破洞,嗓子因哭喊沙哑,却在唱到“抗争”二字时陡然拔高声调,眼神里的倔强比神像前的香火更亮。就像七仙女敢违抗天规,她也敢打破“女子不能唱戏”的世俗枷锁,带着戏班跑江湖时,她常说“七仙女能下凡,我就能把戏唱到百姓心里”。

《女驸马》是她的“风骨宣言”。建国后她带着黄梅戏走进怀仁堂,临上场前却被人质疑“小戏登不上大雅之堂”。马兰饰演的她,默默换上绣着牡丹的新戏服,在《女驸马》“为救李郎离家园”选段里,把“驸马”的豪迈与“女子”的柔韧融在一起,尾音落时掌声雷动。戏外她也如冯素珍般刚直:有人劝她改唱通俗歌博热度,她摇头说“黄梅戏的根不能丢”;为保护传统剧本,她顶着压力整理老艺人的口述唱词,哪怕熬夜到眼睛发红也不肯敷衍。

《牛郎织女》则是她的“温柔注脚”。晚年她照料患病徒弟,把自己的戏服改给年轻人穿,在晒谷场教村娃唱“天河迢迢水漫漫”时,马兰的唱腔软得像江南春雨。有孩子问“唱戏能当饭吃吗”,她笑着答“唱得人心暖,比饭还香”——这恰是她一生的写照:戏里唱尽悲欢,戏外暖透人心。

魂归角色:马兰的“共生式演绎”,是最好的传承

马兰与严凤英的羁绊,早已超越“演员与角色”的界限。作为黄梅戏“严派”传人,她的演绎不是模仿,而是用自己的从艺生命,延续严凤英的舞台灵魂。

为贴近严凤英的“以情带声”,马兰做了“笨功夫”:她把严凤英的录音带翻录几十遍,逐字拆解唱腔里的气口——严凤英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时,“双”字会带一丝颤音,那是旧社会对安稳的渴望;而新社会演唱时,“双”字发音稳实,藏着当家作主的底气。马兰不仅复刻了这种差异,更在《严凤英》拍摄时,坚持用真人现场演唱,不用配音,镜头里她跪在泥地里唱《天仙配》,雨水混着汗水流进嘴里,唱腔却丝毫不乱,这份“台上不掺假”的执着,与严凤英如出一辙。

最动人的是“细节里的共情”。严凤英有个习惯,登台前会摸一摸戏服领口的盘扣,那是母亲留给他的遗物。马兰在剧中特意加了这个小动作:破庙唱戏前摸盘扣给自己打气,怀仁堂演出前摸盘扣平复紧张,人生低谷时摸着旧盘扣落泪。这个未被史料记载的细节,却让严凤英的形象瞬间立体——她不只是“艺术家”,更是带着母亲念想前行的普通人。严凤英的儿子看到这段时红了眼:“这就是我母亲的样子。”

戏留余温:30年重播不衰,黄梅戏的根还活着

《严凤英》之所以能成为“传世之作”,不止因为它记录了一位宗师,更因为它为传统艺术留住了“活的灵魂”。电视剧没有回避传承的困境,却用严凤英的坚守,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

剧中有段“田埂传戏”的名场面:严凤英看到年轻人嫌黄梅戏“老土”,就带着徒弟下田,插秧时唱“春季到来绿满窗”,收割时唱“秋季到来菊花黄”,把戏词融进农时,让年轻人明白“黄梅戏本就是老百姓的歌”。马兰演这段时,挽着裤腿踩在泥里,唱腔带着泥土气,身后的小徒弟们跟着哼唱,画面暖得能挤出蜜来。这正是电视剧的深意:传统艺术的传承,从不是束之高阁的供奉,而是融入生活的浸润。

如今再看《严凤英》,更能懂它的现实意义。当流量明星对口型成风,严凤英“哑了也要站在台上”的坚守格外刺耳;当传统戏曲面临观众断层,她“守正创新”的思路仍在发光——就像马兰后来创办黄梅戏传承班时说的:“演严凤英那年,我就懂了,我们传的不只是戏,是她那份‘对得起观众’的初心。”

结语:戏落幕了,风骨没散

电视剧结尾,马兰饰演的严凤英,把整理好的黄梅戏剧本交给徒弟,转身走向晨光里的戏台,背景里响起《天仙配》的合唱——那是无数戏迷的声音。这画面告诉我们:严凤英没有离开,她的唱腔藏在每一段重播里,她的风骨刻在每一位黄梅戏传人的骨子里。

30多年前,我们看《严凤英》,为七仙女的命运哭红双眼;30多年后,我们再看,为一位艺术家的坚守热泪盈眶。或许这就是好剧的力量:它让戏里的故事活在岁月里,让戏外的精神传在时光中。

你第一次听严凤英的黄梅戏是在哪?《天仙配》和《女驸马》,你更爱哪段唱词?来评论区聊聊,抽3位朋友送《严凤英传世唱段》黑胶唱片复刻版!#黄梅戏里的严凤英# #马兰演活的艺术魂#

来源:小晓娱乐

相关推荐